每日經濟新聞 2025-10-21 09:30:00
從全球科技周期來看,我們正處在AI引領的新一輪科技浪潮中,AI正加速滲透至經濟和社會的各個層面。
從國內經濟發展階段來看,我國正處在新舊動能轉換期,通過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是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的關鍵,科技產業仍將是政策重點支持的領域。
港股科技匯聚國產AI核心資產,涵蓋算力、模型、軟件應用和硬件終端等全產業鏈的龍頭企業,已成為中國資產重估的先鋒,并有望在后續AI加速滲透中持續受益。
從更宏觀的視角看,港股市場正在經歷深刻的價值重估過程,這一過程主要由三大動能驅動。
首先是產業格局的蝶變重生。港股市場結構已發生根本性變化,科技和消費產業市值合計占據半壁江山,徹底改變了以往金融地產主導的格局。這種轉變不僅提升了市場的成長性,也在重塑港股的估值框架。同時,大量過去投資美元資產的資金出現回流訴求,外資中的長線資金開始關注中國資產,而港股市場具備獨特的承接條件。
其次是全球資本再配置趨勢。在“東穩西蕩”的全球格局下,中國資產正成為國際資本逃離美元資產的避風港。港股市場迎來了大量優質企業的上市潮,優質中國資產構成了本輪港股可持續走牛的基本面基礎。當前海外資金配置中國資產的比例仍處于歷史較低水平,一旦市場情緒維持穩定、國際關系出現緩和,港股作為中國資產的橋頭堡,有望率先受益于海外增量資金流入。
第三是估值體系的重塑升級。2024年以來,南下資金涌入推動港股估值持續修復,但仍未達到高估狀態,相比2018年初和2021年初的高位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近期港股市場波動中顯現長期布局機遇。多家機構指出,盡管短期可能面臨震蕩,但驅動行情的中長期核心邏輯依然穩固。短期調整為投資者提供了難得的逢低入場機會。
【港股科技相關ETF】
覆蓋科技全產業鏈——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
聚焦互聯網龍頭——恒生互聯網ETF(513330)。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