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30 15:33:26
9月29日晚間,湖北能源公告稱,“十五五”期間計劃在襄陽投資267億元建設清潔能源項目,其中南漳張家坪抽水蓄能電站擬投資108億元。公司表示將通過多種渠道籌集資金,且因項目周期長,分攤后資金壓力可控。此次簽約旨在提供制度保障,形成雙向約束。公司稱發展水電是為響應“雙碳”目標,還將從多方面穩定水電收益。
每經記者|陳晴 每經編輯|魏文藝
9月29日晚間,湖北能源(000883.SZ,股價4.55元,市值294.91億元)公告稱,“十五五”期間,公司計劃在襄陽市清潔能源及產業鏈上下游投資267億元,建設一批風光火儲及綜合能源項目。其中,南漳張家坪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擬投資108億元,主體工程已于去年開工建設。
如此大筆投資,是否將對公司造成資金壓力?9月30日上午,湖北能源投資者熱線工作人員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每經記者”)稱,公司將綜合運用自有資金、資本市場及銀行貸款等多種渠道籌集資金,且因項目周期長,分攤下來,“資金壓力還好”。
湖北能源主營業務為能源投資、開發與管理,從事的主要業務包括水電、火電、新能源發電、天然氣輸銷、煤炭物流貿易等。
9月29日,湖北能源與襄陽市人民政府簽署了《深化合作協議》。根據該協議,在此次267億元項目框架下,南漳張家坪抽水蓄能電站項目計劃總投資108億元,裝機容量180萬千瓦。值得一提的是,湖北能源早于2024年2月7日完成南漳張家坪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的投資決策,并于同年啟動主體工程建設,目前正有序推進。
圖片來源:湖北能源公告
既然2024年已經完成決策,為何2025年又再次簽約?9月29日,湖北能源投資者熱線工作人員向每經記者解釋稱,此次簽約是一項戰略性打包協議。當公司在當地有多個項目時,與政府簽訂一攬子協議,既能為項目推進提供制度保障,也能形成雙向約束機制,確保雙方按約定全力推進。
每經記者注意到,除此次267億元項目外,湖北能源目前還有多個項目在建。根據湖北能源9月10日發布的定增公告,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在湖北省內擁有3個在建抽水蓄能電站,即羅田平坦原、南漳張家坪和長陽清江項目,其總裝機容量達4400MW(兆瓦),總投資規模超過280億元。
其中,羅田平坦原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投資總額為93.10億元,公司擬通過定增募資29億元,該方案9月初剛剛獲得證監會批復。
根據公告,截至今年6月末,湖北能源貨幣資金余額為38.09億元,與上述267億元相差甚遠。既有項目投資尚未完成,此時再宣布巨額投資,是否會加劇公司資金壓力?
對此,湖北能源投資者熱線工作人員回復每經記者稱,項目資金將部分來源于自有資金,其余主要依托銀行貸款、證券市場等融資渠道解決。其進一步強調,由于項目建設周期普遍較長,投資將按工程進度分階段投入,有效平滑了現金流壓力,因此整體資金壓力“還好”。
三個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總投資超過280億元,那么水電項目賺錢嗎?
根據湖北能源2025年半年度報告,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總營業收入84.93億元,同比減少13.52%;歸母凈利潤9.56億元,同比減少32.91%。
圖片來源:湖北能源2025年半年度報告
對于歸母凈利潤下滑,湖北能源在半年報中分析了兩方面原因:一是年初起調水位低,本期水電來水不及上期,水電發電量減少,水電業務凈利潤減少4.95億元;二是新能源業務因電力現貨市場競爭激烈,市場電價下降,同時疊加因新能源裝機增加導致的固定成本增加,新能源業務凈利潤同比減少1.46億元。
在水電業務短期承壓的情況下,為何公司仍大力發展該業務?上述湖北能源投資者熱線工作人員表示,此舉是為響應國家“雙碳”目標,積極布局清潔能源。當然,公司也在爭取優質火電項目,以優化能源結構。
該工作人員坦言,水電收入確實與來水情況密切相關,但對于已通過投資決策的項目,“公司肯定還是要積極推進”。
水電收入波動性問題也引起了投資者關注。如何才能更好地穩定此項收益?就相關問題,在本月初舉行的上半年業績說明會上,湖北能源回應稱,主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通過及時獲取氣象局、水文局的氣象水文預報信息,積極與調度部門溝通,優化水位控制,提高水能利用率,杜絕棄水損失,爭取多發電;另一方面,持續加強梯級電站聯合調度能力,充分發揮水布埡、隔河巖及高壩洲上下游水電站協同優勢,通過優化運行、水庫聯合蓄泄等措施,平滑季節性來水波動。
關于此次與襄陽市政府簽署合作協議,湖北能源在公告中表示,公司與襄陽市政府簽訂本次協議,通過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充分利用各自優勢,共同推進風光火儲及綜合能源項目發展,有利于進一步強化公司對湖北省能源安全的保障能力,符合公司戰略和發展規劃。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