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9 23:14:19
9月29日晚間,豐元股份公告稱,全資子公司豐元鋰能將以3000萬元收購控股孫公司安徽豐元3.32%的少數股東權益,交易對手方為關聯方安徽金通。交易完成后,豐元鋰能持股比例升至74.76%。此次交易定價溢價率為3.06%,但標的公司近年來持續虧損,2024年凈虧超1.16億元,2025年上半年虧損已達7576萬元。
每經記者|彭斐 每經編輯|張益銘
9月29日晚間,豐元股份(002805.SZ,股價14.18元,市值39.71億元)發布公告披露,公司全資子公司山東豐元鋰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元鋰能”)將以3000萬元,收購其控股孫公司安徽豐元鋰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安徽豐元”)3.32%的少數股東權益。
交易對手方為在過去十二個月內曾持有豐元股份5%以上股份的安徽金通新能源汽車二期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安徽金通”)。本次交易完成后,豐元鋰能對安徽豐元的持股比例將從71.44%上升至74.76%,進一步鞏固了公司對這一核心鋰電資產的控制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本次收購雖以資產評估報告為定價依據,溢價率為3.06%,但標的公司近年來處于持續虧損狀態。財務數據顯示,安徽豐元2024年全年凈虧損超過1.16億元,而2025年上半年虧損已達7576萬元,虧損態勢仍在延續。
根據豐元股份發布的公告,公司于2025年9月29日召開了第六屆董事會第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全資子公司收購其控股子公司少數股東權益暨關聯交易的議案》。
此次交易的核心內容為,公司全資子公司豐元鋰能與安徽金通簽署《安徽豐元鋰能科技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協議》,安徽金通將其持有的安徽豐元3.32%的股權以人民幣3000萬元轉讓給豐元鋰能。
本次交易前,安徽豐元的股權結構為豐元鋰能持股71.44%,安徽金通持股15.01%,安慶皖江高科技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持股13.56%。交易完成后,豐元鋰能的持股比例將上升至74.76%,安徽金通的持股比例則降至11.68%。
公告明確指出,本次交易的對手方安徽金通因在過去十二個月內曾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等相關規定,構成公司關聯方,因此本次股權轉讓事項構成關聯交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豐元股份在公告中提示,“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安徽豐元前期部分股權轉讓事項尚未辦理完成工商變更登記手續,相應的股權交割尚未辦理完成,故本次股權轉讓前后安徽豐元的股權結構均以工商登記為準”。
此次交易完成后,安徽豐元仍為公司的控股孫公司,不會導致公司合并報表范圍發生變化。公告稱,本次交易“符合公司整體發展戰略規劃”,且無需提交股東大會審議。
本次關聯交易的定價公允性是市場關注的重點之一。
公告披露,為保障此次交易的順利進行,豐元鋰能聘請了中京民信(北京)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對安徽豐元進行資產評估。根據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京信評報字[2025]第599號),以2024年12月31日為評估基準日,“安徽豐元股東全部權益價值賬面價值8.76億元,評估值9.03億元,增值額2675.84萬元,增值率3.06%”。交易雙方經協商,最終以此評估結果為基礎,確定了3.32%股權的轉讓價款為3000萬元。
該定價獲得了公司獨立董事的認可。在獨立董事專門會議2025年第一次會議決議中,獨立董事認為:“本次關聯交易定價公允合理,未對上市公司的獨立性造成影響,不存在損害公司及其他股東利益,特別是中小股東利益的情形。”
需要注意的是,標的公司安徽豐元的經營業績卻面臨著嚴峻挑戰。
根據豐元股份2024年年度報告及本次交易公告,安徽豐元在2024年度實現營業收入3.53億元,凈利潤為虧損1.16億元。而根據公司最新的2025年半年度報告,虧損態勢并未扭轉,反而有加劇之勢。數據顯示,安徽豐元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36億元,凈虧損7576.05萬元,僅半年時間的虧損額就超過2024年全年虧損額的六成。
事實上,不僅是孫公司安徽豐元,豐元股份自身也正經歷業績陣痛期。公司2024年年度報告顯示,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62億元。而2025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公司歸母凈利潤為-2.43億元,虧損仍在持續。
對于虧損原因,豐元股份在2025年半年報中解釋稱,鋰電池正極材料業務虧損擴大主要是由于“公司產能規模同比增長,新產線在投入運營后,需歷經產能逐步提升的爬坡階段,同時新產品驗證周期長,新增產能與下游需求在時間上存在錯配,使得整體產能稼動率不足,另一方面,擴張產線轉固后新增折舊費用,雙重因素共同推高了單位成品分攤的制造費用”。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37835324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