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08 22:54:43
9月8日,“2025國際機場博覽會”在廣州開幕,一款由瑞為技術開發的“行李轉運機器人”引發關注,該機器人融合多種技術,可實現行李識別、AI柔性抓取等功能。此外,博覽會還展示了中建三局智慧索監測系統、博能股份數字孿生技術等成果。
每經記者|吳澤鵬 每經編輯|董興生
8月中下旬,上海機場一“神仙工作”在短視頻平臺意外走紅。相關視頻顯示,一位身穿工作服的機場工作人員在行李傳送帶前,用軟墊接住傳送出來的行李,因工作簡單被網友戲稱為“箱子墊墊員”。
“箱子墊墊員”走紅背后,也預示著機場在生產運行、旅客服務等業務領域仍有較大的科技創新空間。9月8日,“2025國際機場博覽會”在廣州拉開帷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現場就發現了未來或可取代“箱子墊墊員”的機器人。
博覽會上,一款“行李轉運機器人”引起眾多關注,該產品由目前正在港股IPO(首次公開募股)的廈門瑞為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為技術”)開發。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吳澤鵬 攝
該公司人士介紹,目前,世界范圍內的行李轉運、傳送等工作多由純人工完成。“這也面臨著幾大問題,一是行李分揀大廳的環境不友好,有些地方是半開放,夏天很熱冬天很冷;二是工作相對枯燥重復,人工可發揮的價值較小,因此我們認為這很適合由機器人參與完成。”
記者看到,“行李轉運機器人”在外觀上與工業生產中常見的機械臂等差別不大,但據瑞為技術人士介紹,該機器人融合了計算機視覺、運動規劃、非結構化碼垛及主動安全算法,可實現行李識別、AI柔性抓取、智能堆疊等。其中,AI柔性抓取是一大特點,該機器人搭載瑞為自研柔性吸盤系統,融合視覺智能與力感應反饋,動態計算抓取姿態并實時調控吸力與動作,避免行李受損風險。
實際上,“行李轉運機器人”并非個案。據了解,此次博覽會分為民航專業設備展、民航工程技術及新質生產力展、機場服務創新產品展、航旅文體融合展、空港產業經濟新業態展五大主題展區。不少加入了智能化、AI基因的前沿科技與發展成果在博覽會上發布,它們主要圍繞機場的建設、運營、服務等業務展開。
機場建設方面,由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三局”)承建的廣州白云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T3航站樓工程中應用了智慧索監測系統,監測系統由智慧拉索、采集儀、云服務器及平臺組成,實現數據自動化采集、遠程傳輸、實時監測及安全預警,為5萬噸鋼結構提供施工期、運營期間的全天候健康監測。記者從中建三局工作人員處了解到,這也是該系統在機場建設領域的首次應用。
“數字孿生機場平臺”“智慧機場3D可視化解決方案”“人工智能航班調度系統”……機場運營方面,智慧創新項目更多。新三板掛牌企業博能股份(873852.NQ)是民航數字孿生技術先行者之一,該公司人士介紹,公司依托自主研發的AI數字孿生操作系統,開發出多個智慧機場運營管理的應用,以提升機場運行效率、優化航司資源配置等。
機場服務方面,除各大機場公司外,也有第三方企業加入。在機場、高鐵站內,龍騰出行的VIP休息室隨處可見,記者在博覽會現場了解到,龍騰出行早在三年前便開始布局AI、大數據等前沿技術領域,“AI驅動”也被公司確立為未來發展的核心戰略之一。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吳澤鵬 攝
龍騰出行人士介紹,目前,公司已在多個業務線推進AI應用。以禮賓秘書服務為例,龍騰出行通過整合全球稀缺資源與AI技術,為客戶提供全方位、定制化的行程安排與管家式服務,實現從需求響應到主動陪伴的服務升級。依托實時數據洞察與智能決策系統,不僅能精準滿足客戶顯性需求,更能預判潛在需求,確保每一個環節的無縫銜接,打造真正個性化的體驗。
中國機場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孫小麗在接受采訪時就說:“這幾年,中國的機場在智能化建設方面,很多領域走在國際前列,很多高新技術企業也愿意投入到機場行業,開發新的技術、系統,助力智慧民航、智慧機場的建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