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7 18:52:03
海底撈2025半年報顯示,品牌共經營1363家自營餐廳及41家加盟餐廳,今年上半年新開25家自營和3家加盟餐廳。海底撈強調加盟決策審慎,已收超2萬份申請,加盟業務上半年收入增至9084.9萬元。海底撈實行“強托管”加盟制度,確保品牌統一,加盟商不擁有日常管理權。加盟模式采用“老店加新店”組合,幫助加盟商快速理解品牌。海底撈認為加盟是系統性判斷后的主動選擇,旨在提高效率,補強直營邊界。
每經記者|可楊 每經編輯|張益銘
據海底撈近日披露的半年報,截至2025年6月30日,海底撈品牌共經營1363家餐廳,另有加盟餐廳共41家。上半年,海底撈新開自營餐廳25家,加盟餐廳3家。
此前,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等現場采訪時,海底撈董事會副主席周兆呈強調,海底撈開放加盟并非一次輕率的決定,也不是一個“突發奇想的大型冒險”,而是經過了審慎、反復的評估。根據海底撈披露的數據,自2024年開放加盟以來,其已收到超2萬份申請。
隨著加盟業務的發展,如何平衡品牌標準與加盟靈活性,能否通過這一模式拓展市場、提高效率,將成為未來觀察海底撈的重要維度。業績壓力之下,加盟模式能否成為海底撈新的增長支點,仍待時間檢驗。
2025年上半年,海底撈加盟業務帶來的收入為9084.9萬元,2024年同期為189.9萬元;加盟餐廳數量則由2024年同期的1家,增加至41家。以平均口徑粗略計算,41家加盟門店半年貢獻收入約221.6萬元/店。
關于加盟業務,海底撈管理層在8月26日的業績溝通會上提到,將穩步拓展“老店加新店”組合加盟的模式并跑通。截至6月底,海底撈品牌共有41家加盟店,目前已基本驗證加盟模式在規?;季种械目尚行?,并沉淀優質加盟商資源。相對于餐飲行業普遍執行的新店的加盟模式,海底撈餐廳采用的組合加盟模式,能夠幫助加盟商快速理解品牌理念,提升加盟的意愿,縮短培育的周期。
2024年3月,海底撈正式設立“加盟事業部”,周兆呈在采訪中談到,之所以把加盟業務作為一個“事業部”,而非簡單的“加盟業務部”或“加盟部”,用意在于表明這是一個具備獨立戰略意義的新事業。
與多數加盟模式不同,海底撈選擇在加盟業務中實行“強托管”制度,周兆呈認為,這是海底撈加盟模式的核心。
“強托管”導向的是加盟門店在運營、人員培訓、績效考核、供應鏈、品牌建設等方面,與直營門店實現全面一致?!邦櫩蜔o感、品牌統一”成為海底撈加盟制度的底層原則?!拔ㄒ坏牟顒e就是背后的資本結構或者投資結構發生了一個變化。”周兆呈強調。
正因“強托管”下的標準化要求高,加盟商并不擁有店鋪的日常管理權,如果加盟商對于門店有任何經營建議,只能通過加盟事業部反饋,而不能直接對店長發號施令?!熬拖袢ネ顿Y基金一樣,也不會干預基金經理怎么買,而是關注最終的收益。”周兆呈表示。
海底撈加盟模式的另一個強力指標是,加盟商先接一家老店,再去開新店。
在海底撈2024年年報中,截至2024年末,海底撈13家加盟門店中,10家來自老店轉讓,3家為新店開設。2025年半年報中,海底撈未另行披露老店轉讓數量,上半年,海底撈向加盟商出售若干餐廳業務的收益增加1.84億元。
周兆呈表示,老店優先是海底撈的一種策略組合:加盟商通過老店更快熟悉管理模式與企業文化,從而為日后開新店奠定基礎;而老店本身同樣可以因為引入新的加盟股東而獲得附加資源,例如熟悉本地消費環境的“地頭蛇”加盟商,也能為門店帶來額外助力。
在交易結構上,加盟商需注冊新公司來承接店鋪資產,包括租賃合同、設備、裝修、供應鏈接入等,品牌授權則由總部與其單獨簽約。每家門店由總部根據翻臺率、營收狀況及歷史投入進行估值,依據財務標準合理折舊。
海底撈未公布具體金額門檻,但在海底撈的官方加盟申請表中,有一個必填的調查,“可投入海底撈事業的資金(不包括貸款)是多少”。選項分別為1000萬元以下,1000萬元到2000萬元,2000萬元到5000萬元,以及5000萬元以上。
此外,在2021年末公布啄木鳥計劃后,海底撈方面曾在一次投資人溝通會上提到,會計上,正常來說一家門店的資產大概是800萬元~1000萬元規模。
1000萬元,被認為是加盟一家海底撈門店的“起步價”。
不過,從實際操作情況看,加盟一家門店的投資額區間在千萬元級甚至更高。周兆呈介紹,海底撈不會向加盟商收取加盟費,但加盟商需承擔全部資產轉讓費用、裝修投入、每月的人工、水電、房租與食材成本,并額外支付固定比例的管理費。
2025年上半年,海底撈“于一段時間內確認的收入”大幅增長至1.33億元,遠高于去年同期的1868.7萬元。海底撈在其2024年年報中提到,特許經營業務的收入是于一段時間內確認的。
盡管海底撈不對加盟商設置具體營收對賭條款,但對方需有穩定經營能力,能接受投資周期拉長的可能。周兆呈認為,加盟海底撈不是為了“快進快出”,而是認同長期穩定的價值?!霸绞求w量大的投資者,越不在意短期回報,而是關注是否穩健、可復制、抗風險?!?/p>
當前,中國餐飲業正處于存量競爭時代,頭部品牌趨于集中,但擴張路徑卻從過去的燒錢搶位轉向單店模型復制。加盟,尤其是直營式加盟,成為越來越多中式餐飲品牌的重要增長手段。
以茶飲行業為例,奈雪的茶、霸王茶姬等品牌在過去幾年陸續放開加盟,僅靠加盟渠道即實現年開店數千家。中式正餐領域,老鄉雞、和府撈面等也紛紛上線加盟計劃。
周兆呈認為,對海底撈而言,這種轉折背后不是一次“突發奇想的大型冒險”,也不是在業績焦慮下的被動應對,而是系統性判斷后的主動選擇,“我們做加盟,不是因為缺錢”。他反復強調:“海底撈不需要靠加盟來獲得現金流,我們有能力自己繼續開店?!?/p>
從一線到三線以下城市,中國餐飲業的邏輯正在重塑。
一方面,一、二線城市已趨飽和,餐飲品牌在核心商圈的租金壓力與人力成本持續上升;另一方面,在廣闊的下沉市場中,品牌餐飲尚未真正實現密集布局,而地方加盟商則手握本地人脈、物業資源、消費洞察?!霸谌€以下城市,直營模式未必是最有效的杠桿,而吸引加盟商參與的方式,能夠幫我們撬動更多的資源,提高效率?!敝苷壮手赋?。
周兆呈認為,在直營模式下,海底撈拓展部哪怕人再多,也無法覆蓋全國的縣市資源。但一開放加盟,2萬多份申請中很多就是海底撈原本要去找的本地物業方、資源方。周兆呈指出,在這個意義上,加盟不是替代直營,而是補強直營在資源滲透上的邊界。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孔澤思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