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7 19:21:22
8月7日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922億美元,環比下降0.76%,主要因非美元資產價格下跌。央行黃金儲備連續第九個月增加。分析師指出,國內經濟在政策支持下將穩中向好,為外匯儲備規模保持基本穩定奠定基礎。短期內外儲規模有望保持穩定,央行增持黃金仍是大方向,以優化國際儲備結構并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每經記者|張壽林 每經編輯|廖丹
8月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922億美元,較6月末下降252億美元,降幅為0.76%。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判斷,7月我國外儲中非美元資產價格下跌,是當月外儲規模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望前景,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指出,國內宏觀經濟將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延續穩中向好態勢,為國際收支保持整體平衡和外匯儲備規模保持基本穩定奠定堅實基礎。
央行數據顯示,7月末黃金儲備為7396萬盎司,環比增加6萬盎司,連續第九個月增加。立足當下,王青判斷,央行增持黃金仍是大方向。
對于7月末官方外匯儲備數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2025年7月,受主要經濟體宏觀經濟數據、貨幣政策及預期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上漲,全球金融資產價格漲跌互現。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當月外匯儲備規模下降。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有利于外匯儲備規模保持基本穩定。
王青判斷,7月末外儲規模出現一定幅度下降,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受當月美國與多國達成貿易協議推動,7月末美元指數比6月末大幅回升3.39%,結束了此前連續5個月的下跌過程。這意味著7月我國外儲中非美元資產價格下跌,是當月外儲規模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他方面,7月全球主要股指普遍上漲,但美債收益率上行,美債價格走低。整體看,7月末我國外儲中的全球金融資產價格總體上漲,在很大程度上對沖了美元升值帶來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當前外儲資產交易對外儲余額變化的影響較小,外儲余額變化主要受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兩個因素牽動。
匯率方面,溫彬分析,基于對未來高通脹的預期以及表現尚佳的經濟數據,美聯儲再度推遲降息,美元指數重回100點,非美貨幣集體貶值,日元、歐元、英鎊對美元分別下跌4.5%、3.2%、3.8%,由于外儲以美元計價,非美貨幣貶值減少了經匯率折算后的外匯儲備規模。
資產價格方面,溫彬指出,同樣受美聯儲降息推遲影響,以美元標價的已對沖全球債券指數下跌0.1%,對外儲形成拖累。在美國與各方關稅協議陸續落地、美股科技板塊財報亮眼等因素驅動下,美國股指創下新高,對外儲形成支撐。
針對前景,溫彬分析,特朗普關稅政策反復無常,持續擾動全球貿易與宏觀經濟。今年7月份,我國出口頂住外部壓力,通過優化產品結構、貿易伙伴多元化、拓展外貿新動能等方式實現了8%的超預期增長。國內經濟在財政、貨幣、產業、民生等政策支持下穩健運行。下半年,我國經濟依然面臨不少風險挑戰,7月30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強調“宏觀政策要持續發力、適時加力”“要落實落細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抓緊這一時間窗口,推出一批調結構政策。在外貿領域,要堅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國內宏觀經濟將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延續穩中向好態勢,為國際收支保持整體平衡和外匯儲備規模保持基本穩定奠定堅實基礎。
王青指出,按不同標準測算,當前我國略高于3萬億美元的外儲規模處于適度充裕水平。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短期內外儲規模有望保持基本穩定。在外部環境波動加大的背景下,適度充裕的外儲規模將為保持人民幣匯率處于合理均衡水平提供重要支撐,也成為抵御各類潛在外部沖擊的壓艙石。
央行數據顯示,7月末黃金儲備為7396萬盎司,環比增加6萬盎司。
黃金儲備方面,王青分析,2025年7月末官方黃金儲備連續第九個月增加,但增量連續第五個月處于低位,符合市場預期。5月以來國際經貿摩擦態勢降溫,避險需求弱化導致國際金價出現小幅調整,但仍處高位。7月央行繼續增持黃金,主要原因仍是美國新政府上臺后,全球政治、經濟形勢出現新變化,國際金價有可能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易漲難跌。這意味著從控制成本角度出發暫停增持黃金的必要性下降,而從優化國際儲備結構角度增持黃金的需求上升。
8月7日,現貨倫敦金價格一度突破3397美元/盎司,自4月下旬突破3500美元/盎司后持續處于徘徊狀態。
期貨COMEX黃金當日一度突破3470美元/盎司,與現貨倫敦金價走勢基本一致。
展望未來,王青判斷,央行增持黃金仍是大方向。背后是截至2025年7月末,我國官方國際儲備資產(主要由外匯儲備和黃金儲備構成)中黃金的占比為7.0%,明顯低于15%左右的全球平均水平。從優化國際儲備結構角度出發,未來需要持續增持黃金儲備,適度減持美債。此外,黃金是全球廣泛接受的最終支付手段,央行增持黃金能夠增強主權貨幣的信用,為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創造有利條件。由此,從優化國際儲備結構、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以及應對當前國際環境變化等角度出發,未來央行增持黃金仍是大方向。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55477356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