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 2025-07-28 20:37:17
放入一枚普通硬幣,不到15分鐘,其三維模型就在機身左側的電腦屏幕上快速生成……7月23日,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的四川杰萊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杰萊美”),科技日報記者體驗了該公司最新研發的全球首個三維數字標本快速構建系統。“該系統可實現720度全景成像,且支持毫米級標本建模。”杰萊美政企部研發經理程洋介紹。
杰萊美新成果的誕生,離不開龍泉驛區打造的創新生態。近年來,《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試行)》(以下簡稱“科創10條”)、《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博士創新站建設工作方案(試行)》等政策相繼出臺,龍泉驛區深入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行動,引導各類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截至2024年12月31日,龍泉驛區累計為432家創新主體的609項創新項目兌現獎勵1.13億元。在政策的“陽光雨露”滋養下,龍泉驛區越來越多像杰萊美這樣的科技型企業結出創新碩果。
研發投入增長超10億元
今年5月,龍泉驛區企業成都棱鏡泰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三激光流式細胞儀LegendCyto開啟首批全球交付。該公司創始人、首席執行官付智勇介紹,LegendCyto系列流式細胞儀的設備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且成本降低了40%,已在國內100余家三甲醫院、高校及生物藥企投入應用。
在龍泉驛區,新技術企業正集群成勢。“科創10條”明確,對首次通過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最高20萬元獎勵。2022年至2024年,該區累計撥付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獎補資金5630萬元,推動全區高新技術企業從383家增至590家。
作為四川省瞪羚企業,成立于2016年的成都圭目機器人有限公司已成為全球領先的道路數據服務商和國內一流的巡檢機器人裝備商。從自主研發國內首個具備AI識別能力的三維探地雷達系統,到全球首創道面健康自動檢測機器人,9年的持續創新讓該公司累計獲得發明專利80余項。“去年12月,公司成功申請到50余萬元研發投入獎補資金,進一步激發了我們開展科研創新的熱情。”該公司創始人桂仲成說。
龍泉驛區新經濟和科技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科科長楊彬介紹,為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速核心技術攻關,龍泉驛區對年研發投入超過100萬元的企業,分年度給予最高200萬元支持;對牽頭并獲得國家、四川省、成都市各類項目立項的企業,分年度給予最高100萬元支持。
“近年來,公司作為牽頭單位承擔了2項國家級重點項目,獲得了區內發放的上百萬元獎補,有力推動了公司核工業閥門、核工業風機等產品的研發。”成都國光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任元國介紹,自去年“進萬企、解難題、優環境、促發展”行動啟動以來,龍泉驛區新經濟和科技局曾3次到訪公司,幫助科研人員解決人才等級認定和人才政策申報等問題,為企業開展研發工作構筑了堅實后盾。
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龍泉驛區累計撥付研發投入獎補資金3000余萬元,撬動研發投入增長超10億元。
區級以上創新平臺達212家
走進四川坤成潤科技有限公司,記者看到,潔凈明亮的廠房內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液壓元件的復測工作。“公司建成了成都經開區液壓元件傳動和驅動控制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力促進了高端液壓元件再制造、大功率變速箱設計等領域核心技術攻關。”該公司技術中心部長、總經理助理蔣成林說。
同樣位于龍泉驛區的四川航天燎原科技有限公司,去年建立空天多源信息智能融合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為空天多源信息智能協同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強有力技術支撐。
促進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是龍泉驛區發力的重要方向。“科創10條”提出,支持企事業單位創建企業技術中心、工程實驗室(重點實驗室)等技術創新平臺,對新獲得國家級、省級認定的,分別給予最高100萬元、50萬元獎勵。
同時,《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博士創新站建設工作方案(試行)》進一步完善“政產學研用投”深度協同創新模式,引導高校院所智力資源向企業流動。
數據顯示,2024年,全區區級以上創新平臺達212家,新增國家級、省級創新平臺16家,累計達104家,占全區創新平臺總數的49%。
龍泉驛區新經濟和科技局副局長林劍表示,下一步,龍泉驛區將深入推進創新主體育強行動,大力培育科技“明日之星”企業,聚力打造科創“鎮園之寶”企業,增強各類創新主體創新活力,帶動區域產業轉型升級。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