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7-28 12:48:20
每經記者|黃海 每經編輯|蒙錦濤
“阿里入局AI眼鏡”的傳言漫天飛了幾日,備受關注的阿里巴巴AI眼鏡正式在本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以下簡稱“WAIC 2025”)上以完整形態亮相。開幕首日,阿里巴巴正式發布了首款自研AI眼鏡——“夸克AI眼鏡”的技術研發進展。
據悉,該款產品將深度融合阿里及支付寶生態:具備通義千問大模型和夸克最新AI能力,還支持高德導航、支付寶看一下支付、淘寶拍立淘、飛豬旅行的行程提醒等。業內人士指出,與市面現有產品相比,夸克AI眼鏡的最大不同在于其深度整合了阿里巴巴生態系統。
“百鏡大戰”的背景下,外界關心的重點無非兩個:阿里為什么要做硬件?阿里眼中的AI眼鏡該如何定義?圍繞AI眼鏡的定義,阿里巴巴智能信息事業群智能終端業務負責人宋剛在論壇現場給出了三條新標準:它是一個真正的隨身超級助理;一個全天候多場景可使用的智能終端;它還是一副美觀舒適的好眼鏡。
用更通俗的話來說,在阿里眼中,AI眼鏡應該是一副真正意義上好戴好用的“超級眼鏡”,是個真正的隨身超級助理。
至于阿里為何要做硬件,又打算怎么做?WAIC 2025期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與宋剛聊了聊,試圖從點到線,梳理出AI眼鏡發展之路上的種種可能。
一千個廠商眼中
有一千個AI眼鏡
2025年,AI眼鏡之風再次刮了起來。從上半年Ray-Ban Meta銷量超預期突破百萬臺,到今年二季度小米、華為、聯想等科技大廠接連上新,市場競爭愈發激烈。
外界有關2025年是AI眼鏡元年的討論愈加喧囂:在阿里此次官宣夸克AI眼鏡之前的幾日,相關消息就已經不脛而走,并連續霸榜熱搜。
在本屆WAIC現場,想要體驗各家AI眼鏡的參展觀眾從展臺排到過道,連帶著通往二層智能終端展館的扶梯成了本屆展會人潮最擁擠的地區。成千上萬雙充滿好奇心的眼睛,穿過幾十克的眼鏡,向賽博世界內張望,熱情加速燃燒。
科技巨頭接連下場背后,AI眼鏡早已被業內稱為繼智能手機之后最重要的移動入口之一,未來市場空間廣闊。有AI眼鏡品牌的創始人表示:“今年,AI眼鏡的銷量將達到幾十萬臺,明年將突破百萬臺,后年應該會達到幾百萬臺。”
按類型劃分,當下的賽道玩家主要分為三類:初創企業、手機廠商以及互聯網科技公司。三類玩家“三分天下”,共同推動AI眼鏡進入百花齊放階段。
那么,“百鏡大戰”之中阿里的路線究竟是怎樣的?
宋剛表示:“AI眼鏡是未來繼智能手機之后最重要的移動入口,也是未來人機交互的方式,可能變成用戶的另外一個眼睛和耳朵,會成為感官交互的中樞設備。在阿里AI to C的戰略里面,它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一塊,以阿里的能力嵌入進來也比較適合。”
“我們在軟硬件領域有多年的積累,尤其是在語音智能方向,我們很多的團隊成員都擁有多年手機行業從業經驗。在應用模型方面,我們有基于通義大模型和夸克應用端的模型;在生態上,我們從硬件到應用模型、到大模型,再到生態,能夠自己實現技術、場景和生態的閉環。”
對于AI眼鏡究竟是什么,各家都有各自的定義。有簡潔的,有復雜的,想法、定義都不太一樣。“站在阿里的視角,我們有自己的節奏,會依托我們的生態,從衣食住行場景(出發),未來輻射到辦公、教育、健康等場景。從硬件到應用、到模型,再到生態,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
“對于硬件來說,夸克是我們背后的應用,擁有垂直模型和應用模型的能力。對于夸克來說,眼鏡又是它的一個硬件入口,因為現在的應用大多數是針對PC和移動端做了應用。但對夸克來說,眼鏡就是它的第三個入口,也有可能會是未來想象力最大的一個入口。”
打破AI眼鏡“重量、續航、性能”不可能三角
前提是什么?
當下的大眾認知中,AI眼鏡一度存在“重量、續航、性能”的不可能三角,因此滲透率提升困難。
不舒服、續航差、沒用處,這也是當下市場對整個AI眼鏡品類的“吐槽高發詞”。性感火熱的市場疊加相對骨感的體驗,幾乎讓AI眼鏡賽道成為最為割裂的存在:產品層出不窮,吐槽也從未停息。
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當下的AI眼鏡仍處于初始階段,甚至是“初始的初始”階段。從某種角度上看,“百鏡大戰”交付出的眼鏡,其本質是各家廠商對未來的多樣解讀。
有別于大眾認知,申萬宏源也提出觀點:“眼鏡是AI落地的最佳載體,我們認為應該動態看待智能眼鏡的發展過程,產品仍在不斷迭代的過程中,未來無論是光學顯示方案的完善、鏡片的輕量化功能化、電池密度的提升,還是芯片功耗的降低、應用生態的完善,都會進一步推動智能眼鏡的發展。”
至于智能眼鏡的發展將走到何處?目前并沒有一個普適性的回答,但一些共識已經在頭部大廠逐漸形成——作為一款AI眼鏡,必要素質就是要“好戴好用”。
首先是好戴。在佩戴舒適度上,眼鏡重量和設計缺一不可。宋剛直言,與傳統眼鏡行業的深度整合也是AI眼鏡突破用戶體驗瓶頸的關鍵。
其次是好用。這涉及至少三個維度:產品續航、硬件素質與AI交互。對于部分用戶來說,眼鏡幾乎是一款需要全天佩戴的產品。AI+之后,如何在有限重量的機身上保證眼鏡的全天續航,是AI眼鏡實現長時間交互的底層保障。
據宋剛透露,在續航方面,夸克AI眼鏡采用的方案是——“換電”。通過熱插拔鏡腿讓用戶快速更換主電池;搭配一個可隨身攜帶的耳機盒大小的換電倉,可以實現24小時續航,這對有度數用戶是比較剛需的。
硬件方面,最直觀的體現就是攝像素質。據統計,目前AI眼鏡的用戶使用場景中,大部分都跟拍照功能有關。而拍照表現與攝像頭硬件水平以及背后的算法水平呈正相關,這也直接決定了,想要在拍照表現上做文章,背后一定要有器件、算法和系統調優的能力。一句話總結,盡管當前AI眼鏡賽道三分天下,但AI眼鏡的拍照能力提升,仍是只有大廠們才能“燒得起經費”的戰場。
至于AI交互更是重中之重,這直接決定了智能眼鏡能否稱之為AI眼鏡。包括AI眼鏡在內,當下的AI終端設備大多都面臨著場景割裂、功能分散、生態單一等問題,解決AI交互問題,幾乎是所有AI終端玩家們都需要面臨的問題。
什么是叩開賽博世界大門的關鍵鑰匙?
在宋剛看來,當下AI眼鏡行業在軟件和硬件層面均存在瓶頸,但還不是最關鍵的,最核心的問題其實是生態。“比如說手機有安卓和IOS操作系統對應的生態,應用可以把信息共享給手機,但是目前還沒有跟眼鏡打通。想把在手機上運行的應用作為眼鏡生態的一部分接進來,需要生態內的廠家去授權個人數據,并做信息和功能打通。目前沒有多少應用真正打通。”
從目前已有經驗來判斷,在廠商內部率先實現生態閉環,或是其中的一個解法。以Meta推出的Ray-Ban Meta為例,在復盤其二代產品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時,外界大多繞不開相似的研判——在保留了傳統眼鏡的體感下,初步完成了自有生態的淺層融合。
以此類比來看,國產AI眼鏡想要在生態層面實現突破,幾家擁有豐富生態的互聯網大廠,或將通過實踐為行業帶來新的可能。總要有先吃螃蟹的人,幫助產業從0到1。這也可以從側面解讀,為何阿里會選擇在此時入局AI眼鏡賽道。
“阿里有自己的節奏,依托我們的優勢,我們的軟硬件,我們的模型,我們的生態。在這個方向上我們自己可以實現完整閉環。如果長期去等AI眼鏡(整體的)生態,不知道什么時候才可以完成閉環。像今天我們發布的高德導航、淘寶拍立淘,包括支付寶的支付,飛豬的行程提醒等,我們都是內部打通的。”宋剛補充稱。
宋剛舉了一組例子:“以高德地圖為例,通過定制近眼顯示導航系統,我們在夸克AI眼鏡上實現了騎行、步行場景下的導航指引。除了導航,我們還聯合了阿里生態的支付寶,實現了眼鏡直接掃碼支付;聯合了淘寶,實現商品搜索比價功能;我們還聯合了飛豬,定制了AI眼鏡中的行程提醒。”
打通的方式是聯合開發加深度定制,而決定選阿里生態中的哪個應用,基于什么場景來合作,主要是看這個應用場景是否更適合眼鏡,以及是否能夠帶來更加便捷高效的用戶體驗。在宋剛看來,AI眼鏡的功能應該是基于一個場景去定義,“你基于什么樣的場景,讓用戶體驗什么,從這個角度出發去定義產品,為產品去匹配對應的軟硬件能力。最后再在硬件、軟件上做出相應的創新。”
宋剛透露,除了融合阿里巴巴自有生態,夸克AI眼鏡將會聯合全球領先的眼鏡品牌,通過技術、渠道、服務以及C2M定制能力的整合,解決用戶體驗的關鍵瓶頸。
記者|黃海
編輯|蒙錦濤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