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2 22:11:44
中嘉博創因7年前并購嘉華信息引發的分紅糾紛,向法院提起訴訟并申請財產保全。嘉華信息長期不執行分紅決議,中嘉博創請求法院判令其支付3000萬元分紅及逾期付款利息,并承擔相關費用。此前,因嘉華信息業績未達標且失控,中嘉博創曾報案指控原高管挪用資金,但案件已被撤銷。
每經記者|彭斐 每經編輯|董興生
因7年前并購引發的一系列問題,以及原子公司對分紅決議的長期“不執行”,中嘉博創與對方最終鬧上法庭。
7月22日晚間,中嘉博創(000889.SZ,股價3.56元,市值33.33億元)公告稱,公司當天收到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朝陽法院”)出具的《保全事項告知書》,財產保全措施已經完成。此前,就與北京中天嘉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華信息”)的盈余分配糾紛,中嘉博創向朝陽區法院提起訴訟,并申請了訴訟財產保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起糾紛源于嘉華信息對公司分紅決議的長期“不執行”。嘉華信息曾是中嘉博創全資子公司,但在2021年10月,中嘉博創認為嘉華信息完全失控,為降風險不再并表。
公告顯示,中嘉博創與嘉華信息的關聯可追溯至2018年。當年9月5日,嘉華信息完成工商變更,中嘉博創成為其100%持股股東。2021年5月20日,中嘉博創依據嘉華信息公司章程作出的分紅決議,嘉華信息未予執行;2023年1月31日,中嘉博創再次發送《關于要求嘉華信息支付以前年度分紅款的通知》,明確要求其支付相關款項,但嘉華信息仍未履行支付義務。
多次溝通無果后,中嘉博創選擇通過法律途徑維權。其訴訟請求包括三項:一是判令嘉華信息支付3000萬元利潤分紅;二是支付逾期付款利息(以3000萬元為基數,按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的同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自2023年2月8日計算至實際付清之日);三是要求嘉華信息承擔案件訴訟費、保全費等全部相關費用。
記者注意到,2025年2月28日,中嘉博創就收到了朝陽法院送達的《受理案件通知書》,為保護自身合法權益,公司在起訴嘉華信息的同時申請了訴訟財產保全。為便于案件財產保全措施的順利執行,公司按規定履行信息暫緩披露程序,暫緩披露上述重大訴訟及財產保全事項。直至2025年7月22日,朝陽法院出具《保全事項告知書》,確認財產保全措施已完成,暫緩披露的原因消除,中嘉博創才正式對外公告此事。
對于這起重大訴訟對業績的影響,中嘉博創在公告中明確表示:“因本次訴訟尚未開庭審理,其對公司本期利潤或期后利潤的影響存在不確定性。”
此外,中嘉博創還披露了另一起尚未披露且未達到重大訴訟(仲裁)披露標準的小額訴訟、仲裁案件。原告任慶業因合同糾紛將中嘉博創控股子公司廣東長實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訴至法院,涉案金額119.31萬元,案件于2025年7月15日受理立案,目前處于“應訴”階段。
盡管在今年7月才披露重大訴訟,但中嘉博創與嘉華信息之間的紛爭要從7年前的一場并購說起。
在2018年收購時,中嘉博創以14.8億元的對價向交易對方劉英魁以及寧波保稅區嘉語春華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嘉語春華”)、寧波保稅區嘉惠秋實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嘉惠秋實”)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其合計持有的嘉華信息100%股權。
彼時,作為交易對方的劉英魁、嘉語春華以及嘉惠秋實做出了業績承諾,承諾2017年至2020年標的公司的凈利潤分別不低于1.02億元、1.34億元、1.67億元、2.01億元。
起初,嘉華信息在前幾個財年基本能完成業績承諾,但到了2020年,受新冠疫情沖擊,當年實現凈利潤僅7969.66萬元,完成率不足承諾數的40%。經核算,2017年至2020年,嘉華信息實現凈利潤為4.94億元,與承諾實現的合計凈利潤6.04億元相差1.1億元,未完成業績承諾,進而觸發補償條款。
然而,劉英魁方面并未依約補償,反而在2021年7月1日就相關爭議向北京仲裁委提起仲裁,并提交財產保全申請,法院隨后裁定凍結了中嘉博創部分銀行賬戶和旗下多家子公司股權。
與此同時,中嘉博創也陷入困境。因嘉華信息失控等問題,公司自2021年10月1日起無法將嘉華信息財務報表納入合并報表范圍,這給公司業績帶來重創。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約19.51億元,同比減少24.1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約20.05億元。
面對子公司失控以及可能存在的資金挪用問題,中嘉博創于2022年6月向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報案,指控嘉華信息原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長劉英魁、總經理陳楓涉嫌挪用公司資金。2022年6月8日,公安機關正式立案。
但在歷經漫長的調查后,2024年8月,中嘉博創稱收到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出具的《撤銷案件決定書》,根據相關規定,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決定撤銷此案。
值得注意的是,中嘉博創在這場并購糾紛的泥沼中已掙扎多年,案件的撤銷與新訴訟的出現,讓其未來發展依舊迷霧重重,投資者也在密切關注這家公司將如何在復雜的法律糾紛與市場環境中尋得出路。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20223847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