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7-19 23:12:22
7月份以來,多晶硅期貨、現貨價格持續走高,受益于工信部“反內卷”會議,強調不低于成本價出售產品。7月18日,晶諾否認低于成本價出貨,稱生產銷售合法合規。7月19日,東方希望也發文否認,并表示積極響應行業健康發展政策。行業期待進一步改革措施,如收儲、整合產能、限制最低價等。
每經記者|朱成祥 每經編輯|董興生
7月份以來,多晶硅期貨、現貨價格持續走高。這主要受益于7月3日工信部組織召開的光伏企業座談會,此次會議被視為光伏行業“反內卷”升級的信號。
此次“反內卷”的核心在于,不低于成本價出售產品。Info link表示,國內硅料企業響應政府“反內卷”持續發酵,企業與協會持續溝通研擬方案,多家硅料企業反應產品報價將基于“不能低于全成本”為調整主軸。
近日,兩大多晶硅生產商東方希望、晶諾雙雙否認低于成本價出售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當下上游多晶硅、硅片持續漲價,而下游電池片、組件價格仍保持平穩。此外,當下多晶硅排產在增加,下游電池片、組件產能反而下降。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以下簡稱“硅業分會”)7月16日就曾發文表示:“當前多晶硅價格雖已上漲,但基本面支撐薄弱,供需尚未實質性改善。”
7月18日,新疆晶諾新能源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諾”)發文稱,近期,網絡上出現涉及公司多晶硅價格的不實信息,此類行為侵害了晶諾聲譽及合法權益。
晶諾表示,公司在開展多晶硅業務過程中,始終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及行業自律的要求,7月以來并未出現低于成本價的出貨行為,多晶硅生產及銷售活動均在尊重市場規則的框架內合法、合規開展。
7月19日,東方希望也于官方微信公眾號發文稱,近期,個別網絡自媒體持續發布多篇不實文章,公開造謠或影射集團新疆基地子公司“違規出售多晶硅”等不實內容。該等行為嚴重侵害了集團聲譽與合法權益。
東方希望表示,公司積極響應和配合國家引導行業健康發展的相關政策,認真履行減產、限產等行業自律公約,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要求,7月以來并未出現低于成本價的出貨行為,多晶硅生產及銷售活動均在尊重市場規則的框架內合法、合規開展。
需要注意的是,兩大多晶硅廠商并未明確說明,所謂的“低于成本價”,是低于現金成本,還是低于完全成本。
東方希望由劉永行(知名企業家劉永好的二哥)創立,業務涵蓋農業、鋁業、硅業、化工、能源。東方希望是國內重要的工業硅廠商。此外,東方希望準東多晶硅廠附近,就擁有自備電廠。
硅業分會7月16日發文表示,本周硅料價格漲勢進一步鞏固,相較于上周企業普遍提價但實際成交寥寥的局面,本周成交活躍度顯著提升,約6家企業達成新訂單,整體成交量環比大幅增長。該周成交價格區間在4.0萬元至4.9萬元/噸,訂單價格大多落在區間兩端,有較為明顯的價格分化。
對此,硅業分會解釋稱,造成價格分化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企業受益于自備電廠等成本優勢,可以相對較低的價格成交,而部分大廠因個別基地開工率不足導致綜合成本偏高,但其品質保障和供應穩定支撐下游接受高價成交。
硅業分會7月2日發文稱,當周多晶硅成交均價為3.47萬元/噸。到了7月16日,該周多晶硅成交均價已漲至4.17萬元/噸。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價格大幅上漲,但成交量仍不大。Info Link于7月17日發文稱,本周買方端觀察,購買硅料的企業持續小批量買進,并且以調整老舊訂單搭配為主,尚無大批量成交。
供需方面,據海證期貨數據,自2025年2月以來持續去庫存。以2025年6月為例,其預計多晶硅供應為10.30萬噸,而多晶硅需求為11.92萬噸。然而進入7月,供需逆轉,預計7月多晶硅供應為11.20萬噸,需求為10.95萬噸。
供給方面,海證期貨認為,7月多晶硅產量預計仍將繼續增長,主要由于四川、云南地區產量進一步增加以及內蒙地區減產不及預期,目前排產預估為11萬噸。
需求方面,據SMM(上海有色網)統計,6月組件產量46.3GW(吉瓦),環比下降11%。7月組件排產環比下滑2%左右,除極少數廠家增產外,大部分組件廠減產,但是量不大。原因在于,5月裝機數據創歷史新高,項目為了搶“531新政”,采取先申報后安裝并網的方式,所以有些項目延期支撐了7月組件的需求。
當下,多晶硅行業正期待進一步改革措施出臺。海證期貨表示,近期光伏行業供給側改革的預期持續升溫,其中多晶硅方面,目前市場預期的供給側改革方式包括:收儲(產能/庫存);通過收購方式整合尾部產能;限制最低價,當前市場消息稱以不低于各家完全成本銷售,普遍預估為4萬元至4.5萬元/噸;繼續減產限產等。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41572831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