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 2025-07-16 20:46:59
大型演出帶動多重消費需求,觀演流量成為消費增量
演唱會現場聽歌手的歌唱、戶外音樂節跟著節奏盡情搖擺、大型場館里的萬人合唱……當下,年輕人成為大型演出的擁躉。一張張門票匯聚成為演出現場的人頭攢動,更推動演藝消費形成新生態。
一場大型演出,能帶來哪些直觀可感的消費增量?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
一場演出帶來多重消費需求
7月5日,廣東的陳女士來到成都參加新蜂音樂節。這是她第一次參加音樂節,雖然青睞的歌手還未開演,但現場許多場景已讓她感到新奇。明星應援雜貨鋪、文創飾品、品牌餐飲……穿梭其中,陳女士就消費了零食、非遺手工文創等。
“看演出不只是聽歌,喜歡的偶像和演出現場,都能給人帶來情緒價值。”陳女士說,這次她多訂了一天住宿,準備去都江堰景區、太古里等成都熱門地點打卡。
來自重慶的王巧玲在入場前專門定做了全新的面部妝造——“音樂節適合更為大膽的妝容,釋放青春活力,也很出片。”
作為大型演出常客的成都市民曾婷,音樂節前已做了多手準備,充氣墊、遮陽裝備等一應俱全。“除了看喜歡的歌手,更重要的是,我們歌迷可以來一場聯絡感情的聚會。看完演出,我在成都邀請大家一起吃火鍋。”
多樣的需求,讓音樂節現場近百家商家看到了商機。
“入場兩小時就賣了1000多杯檸檬茶,這還沒到客流高峰時期。”深圳市大曾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負責人曾永宏介紹,上半年公司已為全國多地的演出提供餐飲服務。“年輕人是這類演出消費的主力,我們也將開發新的餐飲產品。”
首次參加音樂節的余俐佳,在其攤位擺出了手工香皂、香囊等。“來之前還比較忐忑。”余俐佳說,看著周圍聚起越來越多年輕人,長舒一口氣。“很開心,得到了年輕人的認可。”
化妝師吳蕊雪每場大型演出前一般能接到10多個訂單。“個性的彩繪、編發等妝造是很多年輕人自我表達的方式。”吳蕊雪邊說邊收拾行囊,她還要趕往音樂話劇《受到召喚·敦煌》的演出場館,完成下一個訂單。
一張門票撬動文旅消費活力
免費參觀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武侯祠博物館、杜甫草堂博物館等多家博物館,這是《受到召喚·敦煌》超兩萬名觀眾享有的權益。此外,多家餐飲品牌參與聯動,提供八五折優惠、會員價、贈品等。根據主辦方統計,超過130家商家參與演出前后的消費聯動優惠活動。
“活動涵蓋吃、住、行、游、娛等方面,以新穎的形式讓舞臺景觀與景區景觀聯動。”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表示。
“外省觀眾占比超45%。通過購票憑證引導他們前往一些文旅點位,多留一段時間,可以拉動周邊的消費。”成都九麟優創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周濤說,在城市配套消費政策的支持下,一張票根可以將分散的場景串聯成消費閉環,引導觀演流量轉化為消費增量。
以成都為例,根據成都市文化廣電旅游局統計,1至5月,成都開展音樂演出2100余場,票房收入4.74億元;開展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43場,票房約3.2億元。演藝市場持續火熱,帶動餐飲、住宿、商圈等綜合消費超25億元。
四川文旅資源豐富,坐擁中西部地區營業性演出最大票倉,正以演藝經濟為抓手激發文旅消費活力。今年初,四川12個省級部門聯合印發《四川省文化和旅游產業鏈專項工作方案》,明確聚焦演藝產業等十大重點領域,推動文化和旅游產業鏈式協同、集群發展、能級提升;6月17日,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舉行,審議通過了《中共四川省委關于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做大做強文化旅游業的決定》,明確提出:打造演藝賽事產業發展高地。引進高水平演藝賽事活動,支持舉辦大型演唱會和音樂節、影視節,積極承辦國際國內頂級體育、文藝、電競等賽事,推廣“跟著演藝(影視、賽事)去旅行”。
提振釋放更多消費潛能,四川接下來將大力發展“音樂+旅游”“演出+旅游”等新業態,努力構建全域、全季、全鏈、全齡、全時的文旅產品體系新格局,持續打造“錦繡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