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7-16 17:36:29
會員制零售的核心從來不是“賣商品”,而是“賣信任”。付費會員買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對品牌“說到做到”的篤定。當山姆一邊用“全球嚴選”吸引會員,一邊卻讓爭議品牌上架;一邊承諾“品質第一”,一邊將普通品牌名稱改成拼音“偽裝”銷售,這種言行不一的后果,遠比短期業績波動更嚴重——它會讓會員重新計算“付費是否值得”,而這恰恰是會員制模式不容觸碰的生死線。
每經評論員 賈運可
近期,山姆會員商店因上架好麗友等品牌商品,引發了會員的廣泛爭議。在商品評論區,不少消費者對山姆的選品提出質疑,認為其與普通超市的商品愈發同質化,違背了會員對山姆“嚴選”的期待。
筆者認為,好麗友上架山姆引發的會員爭議,看似是一場偶然的選品風波,實則揭開了倉儲會員店模式的核心矛盾——當品牌承諾與用戶預期出現錯位,付費會員制的根基便會動搖。山姆在中國市場狂飆的背后,那份“嚴選”與“品質”的隱性契約正被悄然改寫,而這或許比短期業績波動更值得警惕。
山姆之所以能獲得中高端消費者的青睞,核心在于構建了一套獨特的價值邏輯:會員支付年費,本質是購買了一道“品質過濾網”。消費者相信,山姆的貨架會篩掉爭議品牌、剔除冗余選項,只留下兼具品質與性價比的精選商品。
這種信任具象化為一個個消費場景:同樣的品牌,山姆版本配料更干凈;小眾商品經山姆背書后,能讓消費者放心嘗試;甚至包裝規格、價格設定,都暗含“精打細算”的考量。正是這種“付費換省心”的默契,讓山姆中國會員數突破500萬,卓越會員續卡率高達92%,僅會員費年收入就超13億元。
但好麗友的上架讓這份信任打上問號。這個曾因“配方雙標”引發信任危機的品牌,即便推出低糖新品,仍難以抹去消費者心中的芥蒂。更關鍵的是,它并非孤例——衛龍、徐福記等大眾品牌陸續進駐,而蛋黃酥、楊枝甘露等曾引發搶購的特色商品卻悄然下架。這種“一進一出”的選品調整,直接沖擊了會員對山姆的核心認知:當付費才能進入的會員店,開始售賣隨處可見的商品,會員費的價值何在?當“嚴選”變成“全選”,差異化優勢又從何談起?
會員的不滿并非小題大做。從商業邏輯看,倉儲會員店的“會員費模式”本就建立在“價值差”之上:用精選商品與普通商超形成區隔,用品質承諾對沖付費門檻。如今山姆的選品傾向,卻在模糊這種區隔。有會員發現,某款普通商品換個中文拼音包裝就擺上山姆貨架;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有關山姆會員店的投訴超過1萬條,涉及奶粉現異物、食品發霉、酸奶變質等多種食品類問題。這些細節疊加在一起,讓“山姆品質”的標簽逐漸褪色。
會員們真正在意的,或許不是好麗友本身,而是品牌承諾的松動:那個曾宣稱“品質優于銷售”的山姆,是否正在業績壓力下妥協?
這種妥協背后,是山姆在中國市場的擴張焦慮。近年來,山姆門店數量快速增加,2025年計劃新開8家門店,創下山姆中國有史以來最高的年度拓店數。而擴張必然帶來供應鏈壓力:既要維持全球化選品優勢,又要加速本土化以降低成本:既要控制SKU(庫存保有單位)保證效率,又要滿足不同區域會員的多樣化需求。但問題在于,當規模擴張與品質管控出現沖突時,山姆的天平似乎向前者傾斜了——品控翻車事件頻發,選品標準向“大眾市場”靠攏,本質上是用短期業績犧牲長期信任。
會員制零售的核心從來不是“賣商品”,而是“賣信任”。付費會員買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對品牌“說到做到”的篤定。當山姆一邊用“全球嚴選”吸引會員,一邊卻讓爭議品牌上架;一邊承諾“品質第一”,一邊將普通品牌名稱改成拼音“偽裝”銷售,這種言行不一的后果,遠比短期業績波動更嚴重——它會讓會員重新計算“付費是否值得”,而這恰恰是會員制模式不容觸碰的生死線。
對于山姆而言,當務之急不是糾結是否下架某款商品,而是重新錨定品牌承諾與用戶預期的平衡點。畢竟,會員費的本質是“信任預付款”,消費者愿意提前付費,是相信品牌能持續兌現價值。在規模擴張與品質堅守之間找到節奏,在全球化與本土化之間守住底線,才能讓“山姆嚴選”的標簽重新發光。否則,當會員們覺得“山姆和普通超市沒兩樣”時,再高的業績增速也只是流沙上的城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