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7-10 13:27:50
7月8日晚間,科創板上市公司上緯新材發布了多則控制權擬變更的相關公告,在資本市場“一石激起千層浪”,也瞬間點燃了市場人士的討論熱情。因為本次交易的收購方背景不俗,涉及具身智能機器人領域的明星創業獨角獸企業——上海智元新創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元機器人),其核心團隊及一致行動人擬拿下上緯新材的控制權。
根據公司公告,本次收購主體為智元恒岳及其一致行動人致遠新創合伙,智元恒岳是智元機器人核心持股平臺,由管理層及核心員工控股;致遠新創合伙為產業投資方持股平臺。兩大收購主體將合計斥資約21億元,分三步收購上緯新材約69.99%的股權。根據民生證券投行事業部保薦代表人吳超的觀點,這正體現了本次收購主體智元恒岳架構設置的“巧妙”。
根據相關公告,智元恒岳和致遠新創合伙表示,暫無在未來12個月內對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資產和業務進行出售、合并、與他人合資或合作的明確計劃,或上市公司擬購買或置換資產的明確重組計劃。因此,從目前的交易結構看,它可以說是一場“控制權交易“,但還不能與智元機器人“借殼上市“劃等號。
每經資本眼專欄記者深入研究后發現,而從目前的規則來看,如果智元機器人要真正裝入上緯新材,主要有兩種路徑。一是上市公司向標的方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以此實現整體上市。二是避免構成“重大資產重組”的前提下,對標的資產進行解包拆分,實現資產的“小額-漸進式”裝入。縱觀本次上緯新材的控制權交易方案,對于智元機器人的投資方而言,一旦本次交易方案實施完畢,后續無論資產是否能注入上市公司,都已經布下了一盤“投退雙贏”的大棋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