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7-01 15:53:22
6月27日,美團發布《2024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顯示高頻騎手月均收入在6650元至9344元之間,員工流失率為18.62%。報告聚焦騎手權益保障、縣域消費提升等。美團還創造性開啟員工公益月捐計劃。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芮萌教授認為,美團雙軌披露模式平衡了監管、市場和戰略
每經記者|徐肖逍 每經編輯|陳俊杰
6月27日下午,美團(HK.03690)發布《2024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高頻騎手月均收入在6650元至9344元之間,員工流失率為18.62%。同時,美團創造性開啟了員工公益月捐計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觀察到,美團ESG(環境、社會和治理)采取雙軌披露模式,其《2024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已于4月29日發布。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與會計學教授、中歐財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芮萌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團采取的雙軌披露模式,實際上是對監管合規、市場需求和公司戰略定位三者之間的一種平衡,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主要是回應政府政策和民生期待。
關于美團創造性開啟員工公益月捐計劃,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傳播學院從事公共關系和企業社會責任的助理教授董初晴提醒,公益應始終以自愿為前提,不應給員工帶來道德壓力。
美團最新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總計71頁,涵蓋了共享美好生活、共榮美好行業、共建美好社會三大部分,并聲明“科技為人,一起更好”是其企業社會責任理念。
圖片來源:美團2024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記者發現,該報告主要聚焦于騎手權益保障、帶動縣域消費提升以及助力共同富裕等方面。環境方面,美團單獨在“共建美好社會”章節設置了一個小節“推動綠色消費”,更側重于環保對社會的影響。
據美團官網,從2018年起,美團發布兩種類型的ESG相關報告,包括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和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芮萌認為,美團采取的雙軌披露模式,實際上是對監管合規、市場需求和公司戰略定位三者之間的一種平衡:“在港股市場,美團采用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標準來對接國際資本市場;在內地市場,則更側重于CSR(企業社會責任),以回應政府政策和民生期待。因此,美團發布兩套披露體系,背后基于同一套數據,但根據不同場景選擇合適的披露體系。”
董初晴也持有類似觀點,她認為美團作為一個高度to C,與大眾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品牌,選擇在內地延續“社會責任”話語,也是一種有意識的傳播策略。相較于相對專業化、偏投資者導向的ESG概念,社會責任感更具有包容性和親和力,更容易被廣大消費者和公眾理解和認同。
據美團官方公眾號披露,今年4月,美團騎手養老保險試點正式啟動,第一批參與試點的騎手已經收到補貼,預計近期將繼續擴大覆蓋范圍。同時,“新職傷”(職業傷害保障+新商保)試點也將進一步擴大到17個省份。
記者發現,美團從工資、保障、安全、職業發展等方面全面提升騎手待遇。
報告顯示,在美團平臺月均有單騎手336萬,美團全國范圍內高頻騎手的月均收入在6650 元至9344元之間。截至2024年底,“新職傷”在試點7省市共覆蓋超600萬騎手,累計投入14億元。
職業發展方面,美團推出騎手成長計劃,涵蓋“新手三件套”、站長培養計劃、騎手上大學和騎手轉崗等項目。截至2024年底,騎手上大學項目已開展五期,累計輸送385名騎手到國家開放大學物流管理專業學習。
在董初晴看來,騎手成長計劃尤為具有創新意義,展現了企業在人才全階段管理和職業發展上的探索,也體現了對騎手群體的尊重與關懷。這一舉措不僅有助于提升騎手的職業認同感,也為他們創造了更多個人成長和發展的機會。
此外,美團還設立袋鼠寶貝公益計劃,面向全行業外賣騎手家庭遭遇重大疾病、意外傷害的未成年子女,通過大病幫扶公益金、關懷活動等方式,幫助騎手家庭渡過難關。截至2024年底,已有959名各平臺騎手子女受到扶助,美團累計投入3011.7萬元大病幫扶金。
據美團《2024年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透露,其員工流失率為18.62%,年齡50歲以上流失率為28%。
對于如何進一步保障外賣騎手權益,芮萌提出了三點建議。首先,探索將兼職騎手納入靈活就業社保體系,為他們提供基本的養老、醫療等保障,解決騎手的后顧之憂;其次,建立騎手參與的算法協商機制,讓騎手能夠參與到算法優化中,提升算法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最后,針對特殊情況(如女性騎手的生理期、夜間配送安全等)提供專項保障措施,確保騎手的人身安全。
社會責任方面,美團打造“居家檢測—線上診斷—買藥到家—醫保支付”一站式健康服務,布局近1.6萬個24小時數字化藥店。
此外,美團還創造性地開啟員工公益月捐計劃,倡導員工每人每天捐出1元錢,幫助騎手子女。所有公益行為都會轉化為公益時與公益積分,記錄在公益檔案中,公益積分可以用來兌換更多公益權益和禮品。
商道融綠ESG研發總監、ESG專家吳艷靜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員工公益月捐項目通過規律性投入,能夠增強公益項目的長期性與穩定性。一方面,可為公益項目提供持續穩定的資金支持,保障項目平穩推進;另一方面,公益積分兌換等機制能夠進一步激勵員工持續參與,助力項目長期運行。
芮萌也認為,這是一項具有創新性和長遠價值的舉措,該計劃采用“小額高頻”的模式,通過每月積分積累,將員工的公益行為轉化為可量化的公益積分,形成了閉環激勵體系。
同時,他提出改進建議,美團可以與政府或非政府組織(NGO)合作,將公益積分與社會信用體系掛鉤,進一步放大其社會效應;將公益積分與員工在當地落戶、購房等政策掛鉤,作為加分項,從而提升員工的參與動力;鼓勵更多公益商家參與,形成員工、騎手、商戶三方聯動,滿足各方需求,進一步擴大公益項目的影響力。
不過,董初晴提醒道,公益應始終以自愿為前提,不應給員工帶來道德壓力。企業在共創過程中也可以進一步明確自身的支持比例和責任,確保公益項目在透明、規范的基礎上推進,更好地傳遞關懷價值和正面影響。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孔澤思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