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30 20:14:02
人工智能正深刻影響金融行業,推動服務向智能、個性化轉型。富邦華一銀行副行長王文鋒表示,人工智能將加速重構銀行業競爭格局,大型銀行鞏固地位,中小銀行加速創新。未來5至10年,AI將成為銀行通用基礎建設,提升效率,應用于風險評估、信貸審批、智能客服等場景。同時,數據隱私風險受關注,需建立敏感數據分級體系,強化安全保護。
每經記者|李玉雯 每經編輯|張益銘
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迭代正對金融行業實踐產生深刻影響。從24小時在線的智能客服應答,到實時精準的風險控制系統,再到個性化定制的智能投顧,這場由算法驅動的變革,不僅重塑了傳統金融服務模式,也推動著金融行業邁向更智能、更便捷的技術前沿。
從商業銀行的視角來看,人工智能帶來哪些機遇與挑戰?未來5至10年內哪些業務板塊會在人工智能的推動下加速改革創新?與此同時,數據隱私風險愈發受到業內關注,實踐中如何在數據利用與隱私保護之間尋求平衡?
帶著這些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專訪了富邦華一銀行副行長兼首席信息官王文鋒,他對此有著深刻的見解。
富邦華一銀行副行長兼首席信息官王文鋒 受訪者供圖
在王文鋒看來,人工智能的出現將會加速重構銀行業競爭格局,大型銀行會通過萬億級資金支持AI(人工智能)產業鏈,快速整合大模型技術至多業務領域,鞏固市場地位;中小銀行則致力于自研專屬模型,加速業務場景創新與智能化升級,在核心業務上推動AI應用,提升業務效率。
就服務模式的變革而言,人工智能正推動銀行從傳統被動服務向主動、智能、個性化服務轉型。具體表現在銀行機構紛紛構建起全渠道、全天候的智能服務體系,讓客戶的服務體驗更加便捷、高效。
“未來5至10年內,人工智能將從工具化應用逐步成為銀行的通用基礎建設。”王文鋒對記者表示,從行業實踐來看,大模型在多模態信息理解、內容生成、知識問答、代碼編程和合規檢測等方面擁有巨大的效率提升價值,目前正在銀行業務領域加速滲透。
具體來看其應用場景,一方面在于可標準化任務,比如風險評估、信貸審批等,幫助員工提升效率,實現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在于人機協作提高決策效率,在高頻交互場景實現規模化,包括智能客服、投資研究、智能營銷和風險管理等板塊,全面提升金融生產力。
基于富邦華一銀行的實踐經驗,王文鋒向記者詳細闡述了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在商業銀行業務場景中的典型應用。
一是在智能客服方面,采用語音識別與NLP(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實時識別語音流,目前在業務調研回訪、業務變更通知、存量客戶精準營銷等場景上已有深入應用。“與此同時,為了優化客戶體驗,我們正在規劃建設統一客服平臺,實現多渠道服務統一入口,整合全渠道客戶各項業務辦理與咨詢等需求,實現客戶需求信息完整貫通,避免重復溝通,且全程可追溯。”王文鋒提到。
二是在信貸審批方面,傳統信貸審批流程繁瑣復雜,客戶提交貸款申請后,銀行工作人員通常需要3至5個工作日來處理流程。如今,通過智能風控體系, 銀行可以進行前瞻性的全生命周期風險管理,實現信貸全流程線上化閉環風控,從審批到放款時效最快可達“秒級”。比如富邦華一銀行目前自動審批率已達到99%,在零售信貸業務規模提升的同時,不良水平也得到有效控制。
三是在財富管理方面,富邦華一銀行建立了數字人客戶經理工作室,由數字人客戶經理通過智能問答服務向客戶提供營銷咨詢、產品介紹等,并對客戶的問答記錄進行情感分析、自動標簽管理,從而進一步營銷分析,為客戶提供專屬服務和適合的金融產品。
“人工智能在逐步改變銀行運營模式的同時,也會推動銀行崗位向更具價值的領域轉型。”王文鋒對記者表示,通過AI來處理銀行運營中標準化任務,可以釋放員工的潛力,轉而專注投入價值創造工作,比如客戶關系深度挖掘、創新服務實現差異化客戶體驗等。此外,人工智能也催生大量需具備“人機協同”能力的新型崗位和人才。“因此,我們持續投入員工的培訓計劃,引進專業人才,豐富銀行的人才生態。”
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在為銀行業帶來效率提升、服務創新的同時,行業的風險演變和挑戰也不容忽視。
“數據隱私風險是當前最需關注的核心風險點。”王文鋒對記者表示,客戶數據不僅是銀行的重要資產,也是人工智能應用的核心基礎。商業銀行的數據管理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從規模驅動轉向質量驅動,在保障高可用性的同時更需確保數據安全。
他進一步解釋道:“這就要求銀行建立起清晰明確的敏感數據分級分類體系,實施嚴格的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策略,比如使用最新的加密技術、強化訪問控制、執行定期的安全審計及數據災備等,從而在數據應用中做好隱私保護。”
此外,銀行在提升金融服務智能化水平的同時,系統穩定性也是提升客戶體驗的關鍵。王文鋒提到,銀行需要格外注重技術風險管理,尤其是對系統漏洞、網絡攻擊的防范,確保信息系統的穩定運行,保障客戶數據安全。此外,持續監測與評估也是關鍵。他以富邦華一銀行舉例說道:“我們建立了一套涵蓋發展和安全的監測指標,實現對金融科技活動的實時監控和預警機制,確保問題能夠及時發現和解決。”
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金融科技發展同樣需要監管政策的支持和引導,談及對監管政策的期許,王文鋒對記者表示,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希望監管為技術探索提供更靈活的制度環境,擴大沙盒覆蓋場景,建立技術應用風險緩釋機制。同時,強化跨領域協作與資源整合,這將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務效率,護航金融科技在安全軌道上釋放變革性價值,最終惠及實體經濟與廣大消費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