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6-19 21:20:12
每經編輯|劉宏業
在2025陸家嘴論壇上,“穩定幣”引發關注和熱議。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分享關于跨境支付體系相關問題的看法時,談到了新興技術在跨境支付領域加速應用。他表示:“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等新興技術推動央行數字貨幣、穩定幣蓬勃發展,實現了‘支付即結算’,從底層重塑傳統支付體系,大幅縮短跨境支付鏈條,同時對金融監管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戰。智能合約、去中心化金融等技術也將持續推動跨境支付體系的演進和發展?!?/p>
視覺中國圖
當前,以穩定幣為代表的新型支付模式,正在重塑跨境支付流程,而其監管問題也成了金融監管部門無法回避的重要議題。
穩定幣提升跨境支付效率
談及潘功勝的上述講話,君合律師事務所香港辦公室負責虛擬資產和金融衍生品的合伙人喬喆沅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不管是針對央行數字貨幣還是穩定幣在跨境支付領域的應用,監管部門表現出的態度都是比較正面積極的?!?/p>
相較于傳統跨境支付模式,以穩定幣為代表的新型跨境支付模式具備效率高、成本低、門檻低等特點。喬喆沅表示:“傳統的跨境支付體系走的是銀行結算體系,依托于SWIFT(國際資金清算系統)。穩定幣則利用了區塊鏈等技術,具備‘去中介’的特點,并且不依托于銀行等傳統金融體系,這是一種比較先進和現代化的金融結算方式?!?/p>
香港Uweb商學院校長、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共同主席、香港注冊數字資產分析師學會董事于佳寧在微信上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穩定幣應用于跨境支付,核心優勢在于直接繞開了傳統模式中以代理行為基礎的多層中介架構,從而縮短結算時間,節省交易費用。
“傳統跨境支付依賴一連串的銀行傳遞支付指令與結算資金,這個過程不僅耗時,且每一環節都會產生費用,最終成本高昂且不透明。穩定幣則通過一個共享的分布式賬本進行點對點價值轉移,將原本需要多家機構接力完成的流程,壓縮為單次或少數幾次鏈上交易,從而將結算時間從數日縮短至數分鐘乃至數秒,并將成本降低為可預測的網絡交易費用。同時,在成本結構上,傳統體系依靠SWIFT等,涉及報文通信費用、外匯對敲成本與流動性備付成本,穩定幣依托區塊鏈結構,交易成本可以壓縮至最小。”于佳寧表示。
穩定幣將對監管帶來挑戰
如何對穩定幣進行監管,已經是全球金融治理的重要議題。
喬喆沅告訴記者,目前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對穩定幣的監管目標趨于一致,即希望推動這一行業合規展業,但監管的方法和進度并不完全一樣,具體的監管思路也會因地制宜?!胺€定幣發行人在研究全球合規戰略時,需要對各國在虛擬資產領域和穩定幣領域的監管進行比較充分的調研和論證,制定符合當地監管要求的業務部署,用開放、可信的方式進行展業。”
于佳寧則告訴記者,穩定幣在跨境應用中的首要監管難點,是對國家貨幣主權與資本管制的侵蝕;其次,金融穩定與合規的風險難以被現有框架覆蓋;此外,穩定幣去中心化和跨國運作的特性帶來了深刻的管轄權沖突。
“當一國居民可以輕易將本幣兌換為由外幣支持的穩定幣,并通過數字錢包進行跨境轉移時,傳統的資本流動監控與管制措施將失效。這削弱了中央銀行管理本國貨幣供給、利率及匯率的能力,尤其對于實行資本管制的經濟體,其宏觀經濟管理的有效性會受到直接挑戰。”于佳寧如是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香港已經在穩定幣監管上率先采取了行動——《穩定幣條例》已經正式公布,并將于今年8月1日生效。喬喆沅表示,香港的監管策略有許多值得借鑒之處?!跋愀鄣倪@套監管框架系統性較強,比較重視投資者保護,并且立法會體現出了高效率和靈活性。同時,也存在很多亮點,比如對穩定幣儲備資產的要求,香港法律明確要求這些資產必須具備高流動性。”
同步播報:CIPS與6家外資機構簽約
每經記者 李玉雯 每經編輯 張益銘
6月18日,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跨境銀企合作專場活動在上海舉行,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與6家外資機構舉行直接參與者簽約儀式,與泰國盤谷銀行舉行直接參與者上線儀式。
其中,標準銀行、非洲進出口銀行、阿布扎比第一銀行、吉爾吉斯斯坦Eldik Bank、大華銀行成為CIPS直接參與者,標志著CIPS境外外資直接參與者首次覆蓋非洲、中東、中亞及新加坡離岸人民幣中心,將進一步便利跨境人民幣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6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2025陸家嘴論壇演講時提及,人民幣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按全口徑計算,人民幣已成為全球第三大支付貨幣。
作為人民幣跨境支付清算的“主渠道”,CIPS為人民幣國際化發揮重要支持作用。從業務量來看,自2015年上線至2024年底,CIPS已累計處理各類支付業務金額約600萬億元。2024年,CIPS累計處理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金額175萬億元,同比增長43%。從參與者數量來看,截至2025年5月末,CIPS系統共有直接參與者174家,間接參與者1509家。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