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6-06 19:34:43
近日,多領域舉措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工信部等五部門組織2025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推動優質資源向鄉村傾斜。6月1日,我國首部綠色數據中心評價國標實施,為綠色低碳建設提供指引。6月5日,有色金屬行業碳足跡數據庫1.0版本上線。北京綠色交易所平臺近日披露,截至5月底,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累計實現成交量近188萬噸。
每經記者|徐肖逍 每經編輯|魏官紅
工信部等五部門組織開展2025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國家能源局日前發布通知,組織開展2025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根據通知,選取一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比例不高、市場潛力較大的典型縣域城市,舉行若干場專場活動,以此為中心輻射周邊鄉鎮,結合地區特點開展若干場特色活動;與縣域充換電設施補短板試點、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試點等工作形成協同效應,推動優質資源向鄉村地區傾斜。
點評:此舉既能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又能促進城鄉綠色出行均衡發展,但需注重建立長效機制,避免短期行為,確保售后服務網絡同步下沉,真正激活農村新能源車市。
我國首部綠色數據中心評價國標6月1日起實施
6月1日,我國首部數據中心綠色化評價方面國家標準《綠色數據中心評價》正式實施,標志著在國家層面綠色數據中心評價有標可依,為我國數據中心的綠色低碳建設提供了明確指引。《綠色數據中心評價》明確了數據中心在能源資源高效利用、綠色設計、綠色采購、綠色運維、綠色服務等五大指標上應滿足的要求。這部標準,可以用于指導數據中心的綠色化建設、運維和改進,為行業內常態化開展綠色數據中心測評與認證工作提供依據。
點評:《綠色數據中心評價》國標的實施填補了我國數據中心綠色化評價的空白,為行業低碳轉型提供了標準化指引。通過能源利用、設計運維等五大維度的量化要求,既推動企業節能減排技術創新,又為綠色認證奠定基礎。
國際能源署(IEA):中國能源投資額已達美歐總和
國際能源署(IEA)6月5日發布2025年版《世界能源投資報告》稱,2025年,全球能源投資預計將達到3.3萬億美元。中國鞏固了全球最大能源投資國的地位,能源投資總額已達到美國和歐盟的總和。報告提到,過去10年,中國在全球清潔能源支出中的份額已從四分之一上升至近三分之一,這得益于其對太陽能、風能、水電、核能、電池和電動汽車等一系列技術的戰略投資。
點評:中國成為全球能源投資引領者,凸顯其在清潔能源領域的戰略遠見與執行力。但需警惕產能過剩風險,并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將規模優勢轉化為質量優勢,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可持續支撐。
我國成為全球改善空氣質量速度最快的國家
6月5日,生態環境部公布的《2024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24年,我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29.3微克/立方米,比2016年下降30.2%,我國成為全球改善空氣質量速度最快的國家。我國地表水優良水質比例達到90.4%,首次跨過90%的門檻。全國自然生態狀況總體穩定,生態質量綜合評價為“二類”,處于優良檔位。
點評:上述成果既體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落地,也反映出環境治理體系的不斷完善。但需注意區域不平衡問題,臭氧污染、土壤修復等新挑戰仍待突破,生態文明建設任重道遠。
有色金屬行業碳足跡數據庫1.0版本上線
在6月5日舉行的“2025全國有色金屬雙碳大會”上,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和中國鋁業集團牽頭,正式上線有色金屬行業碳足跡數據庫1.0版本,發布了電解鋁產品碳足跡因子1.0版本。該因子系統采集了28家代表性企業實景碳足跡數據,覆蓋全國近20%電解鋁產能,科學考量電力結構、礦產稟賦與工藝差異,核算形成行業氧化鋁(分國產礦與進口礦)、預焙陽極(炭素)、鋁液及重熔用鋁錠等關鍵環節碳足跡因子平均值。
點評:有色金屬行業碳足跡數據庫的建立是我國工業領域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里程碑。該數據庫覆蓋電解鋁關鍵生產環節,通過科學核算方法反映真實碳排放水平,為行業碳核算提供了標準化工具。
《天津經開區可持續發展(ESG)報告2025》正式發布
6月5日,天津經開區透露,天津經開區管委會依據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可持續發展報告標準,編制《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可持續發展(ESG)報告2025》。此舉旨在系統呈現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戰略布局與實踐成果,進一步加強與全球利益相關方的透明溝通。
點評:天津經開區發布ESG報告是推動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彰顯了其與國際標準接軌的開放姿態。此舉契合全球ESG投資趨勢,為國內開發區踐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示范,但需注意后續落實與實效評估,避免流于形式。
市場機制促低碳轉型,北京綠交所CCER累計成交近188萬噸
北京綠色交易所平臺近日披露,截至5月底,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累計實現成交量近188萬噸,成交額超1.57億元,運用市場化手段激勵引導更多產業和市場主體推進綠色低碳轉型,成效初步顯現。
點評:這一機制通過經濟激勵引導企業減排,為完善全國碳市場體系提供了有益補充。但當前規模仍較小,需要進一步擴大行業覆蓋范圍、豐富交易品種,并加強與國際碳市場的銜接,以更大程度釋放市場活力。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