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24 17:41:50
4月23日晚,道恩股份公告稱,審議通過了收購安徽博斯特新材料有限公司100%股權的議案,交易價格為3300萬元。4月24日,道恩股份相關負責人表示,安徽博斯特主營線纜新材料,公司看好其未來發展,想在細分賽道繼續深耕。
每經記者 彭斐 每經編輯 魏官紅
作為化工新材料“小巨人”企業,道恩股份(002838.SZ,股價15.84元,市值74.38億元)計劃通過收購進一步延伸在細分賽道的布局。
4月23日晚間,道恩股份公告披露,公司于4月23日召開第五屆董事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收購安徽博斯特新材料有限公司100%股權的議案》,同意公司收購安徽博斯特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徽博斯特”)100%股權,交易價格為3300萬元。
道恩股份稱,本次收購完成后,安徽博斯特將成為公司全資子公司,納入公司合并報表范圍內。同日,公司與持有安徽博斯特100%股權的瞿建華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
道恩股份稱收購將“優化產品布局”。4月24日上午,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道恩股份相關負責人表示:“安徽博斯特所處的賽道是一個小眾范圍(賽道),主要是應用在線纜的新材料,我們看好將來線纜的(市場)用量,用量會非常大,也想在細分賽道繼續深耕一下。”
工商資料顯示,安徽博斯特成立于2020年9月9日,注冊資本2000萬元。安徽博斯特經營范圍包括新材料研發、塑料制品及光伏相關業務等,2023年、2024年1月~11月分別實現營收1.72億元、1.57億元,對應的凈利潤329.99萬元、336.69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道恩股份自設立以來一直從事熱塑性彈性體、改性塑料和色母粒的研發、生產與銷售。
對于本次交易的目的和對公司的影響,道恩股份稱,本次交易有利于公司優化產品布局,延伸產業鏈,提升公司綜合競爭力,促進公司的經營發展,符合公司戰略發展規劃,對于公司未來長期發展起到良好促進作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2024年財報中的研發投入方面,道恩股份提及電池中框-高填充PP項目,并稱“改電池中框材料為高填充PP,目前利潤高、技術難度大,材料研發緊迫”。
關于上述研發項目投入的目的,道恩股份表示:我國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占比不斷提升是大勢所趨,新型儲能快速發展已成為全球共識,長時儲能需求將更加迫切,液流電池作為長時儲能當中最具潛力的“黑馬”,因其本征安全、超長壽命、大規模、長時儲能等特點,近年來頗被市場關注與看好。
雖然安徽博斯特的經營范圍與道恩股份的研發方向都提及光伏,但此次收購源于道恩股份想在線纜新材料領域進一步深耕。
“我們(道恩股份)是做材料的企業,安徽博斯特所處的賽道是一個小眾范圍(賽道),主要是應用在線纜的新材料,我們也看好將來線纜的(市場)用量,用量會非常大,包括電動汽車、海底電纜等領域,我們也想在細分賽道繼續深耕一下。”4月24日上午,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道恩股份相關負責人表示。
對于此次收購的價格,評估機構給出的兩種估值方法評估值相差1500萬元,公司最終選擇了資產基礎法估值,放棄收益法評估下更高的市場預期。
資產基礎法評估結果顯示,安徽博斯特的凈資產賬面價值2841.98萬元,評估值約為3300萬元,評估增值458.38萬元,增值率16.13%。收益法評估結果顯示,安徽博斯特在評估基準日2024年11月30日的凈資產賬面值為2841.98萬元,評估后的股東全部權益資本價值為4802.18萬元,評估增值1960.2萬元,增值率69%。
道恩股份稱,鑒于本次評估目的,遵循謹慎原則,資產基礎法評估的途徑能夠客觀合理地反映安徽博斯特的價值。本次評估采用資產基礎法評估結果作為最終評估結論,安徽博斯特在評估基準日的股東全部權益價值為3300.35萬元。
“本次交易將使用自有資金,不會影響公司正常生產經營活動,不會對公司的財務及經營狀況產生重大影響。”道恩股份提到。
值得注意的是,公告顯示,2023年、2024年1月至11月,安徽博斯特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分別為-9426.56萬元、-8593.32萬元。
對于安徽博斯特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連續為負的問題,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道恩股份人士表示,國內供應鏈企業間的資金涉及商業承兌、銀行承兌比較多,承兌票據并不算在現金流里面。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此次交易,道恩股份也提示風險稱,本次股權收購事項是公司從長遠利益出發而做出的慎重決策,但受市場競爭、行業政策等因素影響,仍可能存在一定的市場風險、經營風險和管理風險。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37871527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