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逐鹿具身智能 魔法原子的“快”與“慢”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21 22:12:06

每經記者 張韻 葉曉丹    每經編輯 馬子卿    

3月末,蘇州的空氣中還帶著些許涼意。步入尚金灣總部科技園的大門,絡繹不絕的參訪者熱情如潮,圍繞具身智能應用落地的交流聲此起彼伏。從遠處跑來的機器人“小麥”手指握拳、上下擺臂、腰板挺直,以每秒2米的速度移動,吸引了眾人的圍觀。

“2023年以來,人工智能的應用能力得到巨大發展。今年,機器人本體的運動能力出現巨大提升。”魔法原子副總裁兼研發負責人陳春玉說,當具身智能技術范式發生巨變,端到端的技術路線讓機器人擁有了自主能力,使得應用加快落地,這超出了業內預期。

小麥是魔法原子“一手帶大”的人形機器人。別看公司成立于2024年,早在數年前其創始團隊就開始涉足機器人研發。如今,大模型技術的發展為人形機器人帶來了更多的市場前景,也給魔法原子在工業、商業等場景落地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

盡管現階段具身智能概念火爆異常,商業化路徑仍面臨諸多爭議,機器人走進家庭生活究竟還有多遠?《每日經濟新聞·機器人產業鏈一線調研》第二期實地探訪魔法原子,近距離感受具身智能在未來5年的技術迭變與更多可能性。

本體輕量化趨勢

“今年以來,跑酷、空翻等高難度動作集中涌現,人形機器人正在用顛覆性的運動能力重塑商業化進程。”跟隨陳春玉走進實驗室,小麥們正在接受各項數據采集與性能調試,可以看到,無論直膝行走還是屈腿奔跑,小麥都趨于仿人,并可以適應馬路、跑道、草地、山坡等多種環境地形。

相較步行而言,奔跑對人形機器人關節模組的爆發力與控制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陳春玉解釋道,小麥全身具備42個自由度,電機、減速器、控制器等關鍵零部件是其核心要素,因此關節模組在人形機器人成本中的占比很高,自研往往是降本的有效途徑。

2023年,電機技術的小型化與大扭矩得到了空前發展,結合運動控制算法的突破,電驅人形機器人擁有了如液壓驅動般的高爆發力。隨著電機驅動技術成為主流,電機及模組設計方式也歷經了多輪迭代。如今,機器人本體的輕量化是研發團隊攻克的方向。

今年2月,魔法原子的自研靈巧手MagicHand S01正式上線。作為人形機器人與物理世界進行交互的末端執行器,靈巧手的設計與開發難度很大。要達到手部5公斤的高負載能力,魔法原子選用11個更大扭矩的電機,而在非承重結構上進行輕量化設計,讓重量與性能得以平衡。

關節更小、整機更輕,才能讓人形機器人擁有更高靈活度,做出更復雜的動作。除輕量化設計外,陳春玉也在思考是否需要改變整機構型,以滿足不同場景的需求。例如,工業場景需要負載能力更大的機器人,用來搬運物體;家庭生活場景則需要運動范圍更大的機器人,以便摔倒后可以自主爬起。

“能動”到“能用”

從實驗室步行至室外空地,工程師們開始為小麥做常規室外測試。陳春玉告訴記者,近兩年,小麥的運動能力發展迅速,跑步速度可達每秒2米,這得益于運動控制算法的持續優化。

就在調研的前兩天,魔法原子剛剛發布端到端“原子萬象大模型”,將多模態感知、自主導航、操作抓取與運動控制等功能融合到一起,并與場景深度綁定,讓人形機器人在各種垂直場景中實現自主規劃和自主作業。

逐鹿具身智能,創新“快慢雙模”協同架構,是魔法原子探索機器人從“能動”向“能用”進化中交出的一份答卷。陳春玉表示,人形機器人的運動能力與作業能力是各家廠商競爭的重要板塊。

簡單而言,基于動作專家模型的“快系統”可以保障機器人各個部位快速適應環境,相當于在人類“小腦”中增強運動能力,是機器人能用的基礎;而基于多模態大模型的“慢系統”則可以讓機器人理解復雜環境,讓“大腦”完成長序列任務中的自主規劃。

于是,人形機器人便擁有了空間智能、語言智能與行為智能,但新的問題隨之而來。陳春玉意識到,當前視覺語言模型的所有數據都源自互聯網視頻和仿真數據,但無法還原真實物理交互,高質量的真機數據才是具身大模型技術突破的關鍵。

在真實物理世界標準化、規?;夭杉c處理數據,利用真實數據不斷完善與優化模型,是增強機器人與環境動態交互能力的重要路徑,也是讓人形機器人從“能用”走向“通用”的關鍵一步。

真實數據哪里來?

當下具身智能概念火熱,但業內普遍認為人形機器人的終局未定。

在機器人領域,魔法原子的主創團隊耕耘已久。魔法原子總裁吳長征帶隊攻克運動控制、環境感知等機器人關鍵技術的時間可以追溯到2020年。彼時,魔法原子的創始團隊,參與了小米第一代仿生四足機器人的研發、生產等工作;一年之后,小米“鐵蛋”正式面世,吳長征和魔法原子創始團隊的創業故事也從此拉開序幕。

2021年,魔法原子創始團隊開始自主研發四足機器人產品,得益于此前為小米做“鐵蛋”的經驗,團隊很快推出了兩代四足機器人產品。2022年,團隊面對歷經兩代四足機器人產品技術研發所積累的運動控制、核心關節模組、智能算法方向上的技術積累,開始思考機器人真正落地應用的路該怎么走。

魔法原子團隊最終決定進入人形機器人領域,瞄準終極的通用人形機器人發力。2023年3月,團隊第一代全尺寸人形機器人亮相,雖然步履蹣跚,但已經是當時國內極少數能夠具備行走能力的全尺寸人形機器人。2023年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上,魔法原子人形機器人為觀眾制作咖啡,這也是全球第一個實現咖啡拉花的人形機器人,成為大會焦點。

為了訓練優化大模型能力,魔法原子又與追覓科技達成戰略合作,持續采集生產環境中的真實數據。吳長征表示,之所以選擇家電制造領域收集數據,是看中了品種多、產線柔性需求高的特性。陳春玉指出,目前魔法原子已形成數百萬條高價值訓練樣本,這些數據還原了真實世界的物理交互,讓人形機器人從“能理解”進化到“能行動”。

在進駐追覓工廠三個月后,小麥交出了自己的季度成績單。在點膠工序中,小麥的成功率和效率提高了幾倍,堪稱“最卷打工人”。陳春玉告訴記者,過去經典的控制路線是通過視覺識別、位姿估計和軌跡規劃來完成,各個模塊相互獨立,具身智能技術則給機器人的作業能力上賦予泛化性和通用性,自主處理長序列訓練中遇到的各種異常問題。

“這一輪人形機器人的爆發,來源于傳統機器人產業與具身智能產業的雙向奔赴,相互融合。”陳春玉談到,未來,魔法原子也會向合作伙伴開放部分數據集,推動各行各業共同探索應用場景落地,“共創需要耐心,把時間窗口期預留出來,才能慢慢看到改變”。

快迭代與慢落地

如果說電驅技術的發展、運動控制算法的迭代、大模型的出現,是具身智能技術被看見的轉折點,那么接下來,人形機器人又將在何時迎來產業落地元年?

創業5年,魔法原子自研團隊以四足機器人躬身入局,2022年開啟通用人形的研發征程,而今年,陳春玉發現,“量產”“落地”開始被投資端、產業端、政府端的參訪者反復提及。

“在之前,從投資人的角度,他們更側重本體技術能力的突破,作業能力是否能真正做到足夠泛化,我們能否在這波具身智能的發展浪潮中脫穎而出;從產業合作的角度,他們更關心機器人能否在實際場景中解決實際問題;而政府端則希望了解我們還需要哪些支持與幫助。”在說起不同參訪者的核心訴求時,陳春玉觀察到,如今,大家關注的話題開始逐漸收斂,已落到聊場景應用的終極目標上。

去年年底,魔法原子獲得1.5億元天使輪融資,并計劃在今年將量產400臺人形機器人,進入工業、商業場景。停車疏導、門店導購、餐廳服務……“打工人”小麥的作業場景還在持續拓寬。

若把工業場景的技能訓練與商業場景的感知交互融合在一起,又會是怎樣的落地應用場景?陳春玉樂觀預計五年內人形機器人將走進普通人的家庭生活。“這幾年的技術迭變非??欤虚g再有1到2次的技術突變會加速這個過程。”他進一步表示,人形機器人的技術發展需要看這兩次技術突變發生在什么時候,可能會讓人措手不及。

2025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超82億元,市場火熱、競爭激烈、爭議不止,人形機器人會過早形成紅海嗎?

陳春玉表示,當技術路線逐漸收攏,未來家庭生活服務領域可能會形成巨大紅海,出現巨頭玩家。但B端場景的市場容量巨大,能讓有足夠多的廠商去做擅長的事,在每個細分領域都能找到生存空間。

如何做好差異化定位和布局,往往是拉開不同人形機器人企業發展差距的關鍵。

未來,魔法原子將重點投入本體量產、技術迭代及應用開拓三個方面。陳春玉看到了激光雷達與視覺傳感器數據共享的前景,也看到具身智能技術的迭代尚無止境。他說:“只有技術足夠成熟,最終服務于應用場景,才是機器人的通用未來。”

封面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機器人 自動化設備 遼寧省 新型工業化 機器人概念 機器視覺 具身智能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精品动漫卡通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巨大的乳专区 | 青青青视频手机在线看 |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专区久久 | 在线高清理伦片a | 无遮挡高潮国产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