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18 10:47:08
◎華致酒行上市以來營收凈利首迎“雙降”——4月17日晚,華致酒行發布的2024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94.64億元,同比減少6.49%;歸母凈利潤0.44億元,同比減少81.11%。四季度酒類銷售旺季卻出現1.23億元虧損。
◎華致酒行面臨酒類業務收入下滑、毛利率跌至10%以下、存貨居高不下等問題。行業深度調整下,酒類流通企業如何走出困境仍需探索。
每經記者 熊嘉楠 每經編輯 肖芮冬
在2023年營收沖上百億元之后,“酒類流通第一股”華致酒行還沒好好享受里程碑帶來的風光,卻要面對上市以來首次營收“下滑”的困局。
4月17日晚,華致酒行發布了2024年年報。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4.64億元,同比減少6.49%;歸母凈利潤0.44億元,同比減少81.11%。
而在2024年四季度酒類銷售旺季,該公司卻出現了1.23億元的虧損。2023年雖然公司歸母凈利潤從2022年的3.66億元降至2.35億元,但當年的營收仍從87.1億元增長至101.2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將進酒》記者梳理發現,近三年該公司出現了酒類業務收入全面下滑、毛利率跌至10%以下、存貨居高不下等諸多問題,推行多年的精品酒業務似乎也并未幫助公司走出困境。
而放眼整個行業,渠道庫存高企、市場價格倒掛,無論是營收利潤“雙降”的華致酒行,還是年報中對酒類銷售業績“不愿多說”的怡亞通,都正在面臨巨大挑戰。在行業繼續調整的當下,酒類流通企業該如何走出困境?
此前,即便在利潤不斷萎縮的情況下,華致酒行營收規模也在逐年上升。2023年,華致酒行邁入“百億俱樂部”,這是公司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也是國內酒類流通行業誕生的第一個“百億級”酒行。
營收從37億元到突破百億元,華致酒行僅僅用了5年時間。而2024年,營收增長的勢頭卻突然停了下來。
在該公司披露去年業績預告時,有券商曾表示,“業績不及預期”。
2024年,華致酒行遭遇了上市以來首度營收凈利“雙降”,營收較2023年的101.21億元減少了約6.57億元。
分季度來看,公司去年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單季營收持續下滑,同比分別下滑14.77%、20.84%、12.62%。
從酒類收入構成來看,白酒收入的下滑成為公司整體規模收窄的重要原因。2024年其白酒營業收入87.6億元,較2023年減少約6.35億元,下滑幅度約6.77%。
此外,進口烈性酒、葡萄酒業務持續萎縮,2024年分別實現營收0.81億元和4.2億元,同比減少43.75%和13.68%。
公司主要銷售區域收入亦全線下滑。華東地區實現營收29.03億元,同比減少9.19%;華南地區13.71億元,同比減少1.88%;華北地區10.26億元,同比減少24.58%;華中地區9.13億元,同比減少25.94%;西南地區5.67億元,同比減少33.14%;東北地區3.02億元,同比減少28.76%;西北地區2.84億元,同比減少36.5%。
僅電商實現營收20.92億元,同比增長72.87%。公司對此解釋稱,主要系春節旺季備貨期間,電商各平臺改變營銷戰略,加大促銷力度,對公司的供貨需求量增加,使得收入大幅增長。
“只要沒虧就好。”近期,一位業內人士在提及華致酒行業績時這樣表示。
近年來的行業調整期內,酒類流通企業面臨著更多的挑戰。2022年,曾經的名酒超級大商——銀基集團因資不抵債停牌,次年黯然退市;2024年,“百億”酒商歌德盈香陷入欠薪、閉店風波……
與此同時,涉酒供應鏈平臺也面臨同樣的挑戰。“國內供應鏈第一股”,主營供應鏈和產業鏈服務的怡亞通,依托茅臺、五糧液等名酒分銷,孵化運營了釣魚臺珍品壹號、國臺黑金十年、摘要12年等高毛利白酒產品,曾一度實現了近百億元的銷售額。然而,其最新披露的2024年年報顯示,怡亞通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776.17億元,同比下滑17.8%;歸母凈利潤1.06億元,同比下滑24.92%。如今,在歷經2023年酒飲業務下滑超13%后,該公司在2024年年報中甚至“隱去”了酒飲業務的具體營收數據。
不過,仔細查看數據可以發現,怡亞通旗下從事“酒類批發、供應鏈管理和進出口業務”的子公司深圳市怡亞通深度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2024年營收5.52億元,同比下滑15.21%;同期凈利潤181.17萬元,同比大幅下滑32.80%。
“賣得多,賺得少”,華致酒行近年來面臨這樣的常態。從數據來看,華致酒行歸母凈利潤已經連續三年下滑,2024年降幅更是超過80%,這也是公司上市以來歸母凈利潤的最大降幅。
此外,其整體毛利率已從2019年的約21%下滑至2024年的約8%。其中,2024年公司白酒(按產品分)毛利率為7.33%。
分地區來看,2024年,除華南毛利率微增以外,華東、電商、華北均出現毛利率的下滑。其中,電商板塊和華南地區毛利率最低,僅2.36%和5.09%,遠低于公司的平均毛利水平。
值得關注的是,高庫存、價格倒掛等導致近年來酒商利潤空間進一步收窄。
截至2024年末,華致酒行存貨達到32.59億元,占總資產比例的45.81%。拉長時間線來看,2018年~2020年公司年末存貨金額分別為15.11億元、16.7億元、18.92億元;而2021年~2024年年末,該數值為30.48億元、34.29億元、33.55億元、32.59億元。
存貨的逐年增高,公司也不得不對部分存貨計提了存貨跌價準備。年報顯示,2024年公司為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產生的資產減值為-0.39億元。
當然,以華致酒行為代表的酒類流通企業,也在試圖求變。
我國酒類流通行業屬于充分競爭行業,由于我國分銷渠道多樣、零售終端分散、行業起步較晚,占市場較大份額的大型龍頭企業較少。這也是華致酒行重視規模擴張的重要原因。
據悉,美國市場在2017年就呈現前十大和前五大經銷商分別占據全美酒水(含烈性酒及紅酒)市場74%和64.4%銷售額的局面。據機構研究報告,作為中國“酒業流通第一股”,華致酒行的市占率卻尚不足1%。
華致酒行在年報中表示,公司將從市場整體布局著眼,在穩固原有城市與地區市場份額的基礎上,積極開拓新市場,致力于實現百強縣及以上地區門店的全面覆蓋,以此激發區域市場的全新增長活力。具體而言,2025年,華致酒行提出了“精準開發、逐步升級、有序退出”三大原則,加快推進連鎖門店計劃,多業態并存。
此外,公司也一直試圖在名酒經銷“賣得多、賺得少”之外另辟蹊徑。一方面,立足各門店的優勢,通過多元手段削減非優勢產品庫存;另一方面則是更加重視利潤更高的精品酒業務。
華致酒行年報提及,公司與國內外知名釀酒企業及大型酒類流通商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經銷的產品包括飛天茅臺、普通五糧液等知名酒品。同時,公司與國內酒企合作開發了“貴州茅臺酒(金)”“荷花酒”“釣魚臺精品酒(鐵蓋)”“古井貢酒1818”“虎頭汾酒”“習酒窖藏1988(鎏金)”“金酒鬼”“金內參”“賴高淮作品1989”等多款優質、暢銷酒品,是上述產品的總經銷。
浙商證券在點評去年公司三季度業績時表示:“受需求偏弱影響,預計目前(華致酒行)400元以內價位的精品酒表現相對較優,次高端價位精品酒有所承壓。”
顯然,無論是加快連鎖門店計劃、提高市場占有率,還是積極開發銷售利潤更高的精品酒,其實際效果尚待更長時間的驗證。
華致酒行以及更多的酒類流通企業,在產業深度調整的當下,怎樣才能找到真正有效的“治病良方”,《每日經濟新聞·將進酒》記者也將持續關注。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