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17 11:33:37
2025年4月17日上午,貴金屬市場突然跳水,COMEX黃金、白銀及國內滬金、滬銀主力合約紛紛跟隨下跌。消息面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凌晨表示暫不降息,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稱若經濟展望實現目標將會加息。此外,多家銀行頻繁調整積存金業務,招商銀行自4月21日起將黃金賬戶活期及定投按金額認購的起點調整為800元。機構分析認為,黃金股有望迎來價值重估,金價上行趨勢不改,銀價也維持偏強判斷。
每經編輯|畢陸名
4月17日上午,貴金屬突然跳水。
截至發稿,COMEX黃金自3370美元/盎司高點短線跳水超30美元,最新報3351.7美元/盎司。
COMEX白銀直線下跌,盤中跌幅擴大至2.45%,最新報32.45美元/盎司。
國內滬金、滬銀主力合約紛紛跟隨跳水。
消息面上,今天凌晨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明確表示暫不降息。據CME“美聯儲觀察”,美聯儲5月維持利率不變的概率提高至83.2%。
而日本還表示可能加息。據證券時報報道,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表示,盡管仍存在一些疲弱跡象,日本經濟正在溫和復蘇,如果經濟展望實現目標將會加息。他稱計劃在下周的會議期間與美聯儲主席及其他政策制定者進行會談。此外,韓國中央銀行韓國銀行宣布將基準利率維持在2.75%不變。
今年以來,多家商業銀行頻繁調整積存金業務,特別是從3月份至今,已有超過5家銀行宣布調整積存金起購金額,涉及國有大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城商行等。
4月15日,招商銀行發布關于貴金屬業務調整通告,近期黃金價格呈現較大幅度波動。根據黃金積存業務相關監管規定,該行將對零售黃金賬戶業務進行調整,自2025年4月21日(周一)起,黃金賬戶活期及黃金賬戶定投按金額認購的起點由750元調整為800元。
據悉,這是招商銀行年內第三次上調積存金的認購起點金額。此次調整后,該行的黃金賬戶活期買入起點及黃金賬戶定投起點從650元調升至800元,調整幅度超過20%。
招商銀行進一步提示,黃金價格可能因突發政策、市場情緒變化或國際事件等因素出現短期劇烈波動,進而導致黃金賬戶持倉市值快速變化。若出現境內外黃金價格波動劇烈的情況,投資者提交交易時刻的買賣金價可能與最新金價產生較大偏差,從而導致交易無法達成。請投資者關注市場行情,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合理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理性投資。
自3月份以來,已有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寧波銀行、東莞銀行、四川天府銀行等多家銀行上調積存金起購門檻。調整后,這些銀行積存金業務的起購門檻在750元至1000元不等。
據證券日報報道,深圳市前海排排網基金銷售有限責任公司理財師姚旭升告訴記者,銀行近期上調積存金業務起購金額的舉措主要基于以下考量:風險管理方面,面對金價持續攀升,銀行通過提高投資門檻,有效抑制小額投資者因市場短期波動而產生的非理性交易行為。合規經營方面,隨著金價持續上漲,適時上調起購門檻既確保業務開展的合規性,又向投資者傳遞了審慎投資的理念,引導市場參與者理性看待黃金投資的價值與風險,避免盲目跟風可能帶來的損失。
近日,投行高盛將2025年底金價目標從3300美元/盎司提高至3700美元/盎司,并預計到2026年年中金價將升至4000美元/盎司。這反映了央行購金力度超預期、衰退風險增加對ETF流入的提振,以及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獨特地位。高盛認為,由于特朗普政府在關稅方面“一再翻轉”,引發全球經濟衰退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因此黃金價格還有進一步的上漲空間。
天風證券日前表示,金銀價格主要受關稅擾動擔憂升級影響,在美國全面征收關稅引發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之后,投資者轉而將美元作為避風港。與此同時,持有大量美債的外資可能拋售債券以反制關稅,疊加美國眾議院推進減稅政策,長期美債承壓。伴隨關稅擾動進一步深化、美債兌付風險加劇,美元信用弱化支點下持續看好黃金上行動力。
銀河證券稱,美國對各國加征關稅的背景下,各國與美國的摩擦加劇,對脫離美元體系的意愿加強,將使各國央行增加黃金儲備。在美國經濟衰退、滯脹預期升溫等背景下,市場風險偏好將會下滑,黃金資產配置戰略性提升,全球黃金ETF基金與全球各國央行加速增持黃金,有望推動金價繼續上漲。
申萬宏源指出,央行購金主導金價,當前央行黃金儲備仍偏低,全球信用格局持續重塑下金價上行趨勢不改。白銀方面,供給整體平穩,需求受光伏需求拉動,供需緊張狀態維持,黃金價格上漲有利于白銀金融屬性的修復,銀價維持偏強判斷。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證券日報、公開信息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