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資本 2025-04-14 19:54:42
編者按:我們一直希望能夠將自己的投資思考和產業思路分享給大家,能夠在相互討論中有所補益。就在上個月,3月24、25日,豐年資本重倉投資的兩家企業矽電股份、勝科納米連續兩日完成上市。有人說,這給2025年創投行業回暖打了一劑強心劑,但我們的感受是,行業始終存在著等待挖掘的“真實價值”和“巨大機會”。近15個月,包括達利凱普、達夢數據,豐年實現了4家具有影響力的明星企業上市。我們認為,當一個投資標的技術本色就已經很不錯,通過系統化的管理賦能,必將迎來更大的發展。
我們想和大家分享豐年近15個月實現的4家上市企業的投資邏輯和發展思考,總結下每一個項目的每一個“關鍵幀”:回顧當時的“選擇”,觸達更大的“增長”。
文章來源:豐年資本 微信公眾號
關鍵詞:重倉、管理賦能、自主可控
在矽電股份的賦能上很好地詮釋了精益思想中的“現場(Gemba)”原則。
2019年,豐年資本重倉投資了專注于半導體探針測試技術領域的企業矽電股份,持股比例高達7.9%。探針臺是半導體測試環節的三大設備之一,長期以來海外廠商壟斷了全球絕大部分市場。正是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豐年資本認為矽電股份憑借優秀的技術,在未來發展大有可為。
2021年,隨著業務的發展和壯大,矽電股份很快迎來了增長拐點。半導體產業開啟景氣周期,加上嚴重的“芯片荒”,使得訂單如雪片般飛來。但突然翻倍的訂單使得交付壓力劇增,產能、質量面臨一定挑戰。這直接影響企業收入和利潤表現,以及市場口碑,甚至戰略卡位。作為矽電股份的最主要的機構類股東,豐年資本心系企業發展,2021年初決定助力矽電股份應對迫在眉睫的產能挑戰。
投資機構賦能企業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一方面要具備企業家思維,去思考企業發展;另一方面更要在管理上具有充分的專業性。豐年經營管理中心(HMSC)團隊在丹納赫、GE、博世、諾和諾德等國際制造業巨頭積累過豐富的產業經驗,能夠充分了解現場發生的事情,深入了解作業流程、標準化工作,有能力對實際情況進行評估與分析,挖掘如觀察到的問題找出根本原因,并有效解決。
解決問題與改進流程必須追溯源頭、親自觀察,然后驗證所得數據。HMSC派出了一個賦能改善小組直接下場,僅第一期就持續了6個月,HMSC賦能專家平均每人每月21天駐廠輔導,矽電各部門實現受訓——這正是精益思想中的“現場(Gemba)”原則。
一期的精益變革方向由問題出發,從三個方面進行賦能:一、建立精益生產線和價值流組織;二、從救火到問題解決,建立日常管理基礎;三、從無序到有序,建立現場管理標準。
以一個為期12天、針對11DM生產線的改善周為例,空間由改善前的400平方米,降為230平方米,降幅約40%;在制品庫存由60降為12,降幅80%;人員行走距離由500米降為50米,降幅為90%;單臺設備總裝周期時間由34小時降為15小時,降幅達55%;日產量由4臺升為8臺,產能翻倍;生產力(人均月產出)由6.9升為14.3,升幅達107%。
在一期的賦能中,僅用了半年時間,矽電股份管理效率大幅提升。在人員、設備不增減的情況下,公司產能同比提升100%以上,空間甚至節省了50%。此后矽電的產品成功打入華為供應鏈,并在2021年獲得哈勃投資。
之后,在矽電繼續向前發展的多個關鍵時刻,豐年繼續幫助矽電進行銷售、研發、供應鏈、生產運營等全價值鏈的管理提升,建立了在產品質量、交付、成本和創新層面的競爭優勢。賦能也直接表現在公司業績上:豐年資本投資后,矽電的業績呈爆發式增長。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矽電股份的營收復合增長率為106.82%,同期凈利潤分別為528.38萬元、3285.38萬元和9603.97萬元,足足增長了18倍,年復合增長率為326.34%。
目前,矽電股份已成長為中國大陸規模最大的探針臺設備制造企業,也是中國大陸首家產業化應用的12英寸晶圓探針臺設備廠商。
關鍵詞:重倉、堅定看好、捕捉拐點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3月25日,豐年資本重倉投資的勝科納米在科創板掛牌上市,發行前,豐年資本持有勝科納米7.10%的股份,是企業背后股份占比最高、最主要的機構投資人。
勝科納米上市更深的意義在于,作為行業公認的“芯片全科醫院”,展示了真正的國產半導體分析測試水平。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到科創板新星,以行業公認的硬核實力重塑半導體檢測行業格局。
就在上市前一日(24日)的晚宴上,勝科納米董事長李曉旻回顧了勝科納米上市之前投資機構的陪伴與支持。其中著重感謝了豐年資本,更是形容“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疫情期間,勝科納米面臨諸多挑戰,但是豐年資本卻堅定地投資勝科納米。
2020年初特殊的市場環境下,企業發展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但豐年資本果斷投資的原因在于,隨著國內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產業的不斷成熟,尤其是近年來汽車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等趨勢的快速發展,對半導體產品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愈加嚴苛,半導體制造過程的低容錯率也對檢測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勝科納米的技術將迎來更加廣闊的應用空間。
基于勝科納米在半導體檢測領域的獨特技術優勢和行業潛力,豐年資本洞察到了其技術突破與產業勢能的雙重稀缺性,果斷完成了重倉投資。而這也成為了勝科納米之后發展的重要“拐點”。
2020年,豐年資本以近5億的估值完成了重倉投資。投資之后,豐年資本除了提供資金支持外,通過戰略協同、在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陪伴勝科納米實現了從1到100的發展。這種增長不僅體現在估值的快速上升,更體現在業績表現上。自2021年起,勝科納米業務規模不斷擴大,營業收入不斷增加:2021年、2022年、2023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6,757.75萬元、28,720.92萬元、39,398.33萬元,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2,275.61萬元、5,158.45萬元、8,587.91萬元,公司盈利能力穩步提升。2024年,勝科納米全年營業收入高達4.15億元,同比增長5.40%。
當然,當初這筆重倉投資也帶來了極大的回報。以企業上市當天的股價表現計算,豐年資本在勝科納米單個項目上實現的回報已超7億元。
外界有很多聲音討論豐年資本的“重倉”。實際上,我們從未動搖聚焦的科技產業細分賽道,只是以更加長期的視角去支持技術壁壘高、行業需求剛性的龍頭企業。可以理解為,在“0到1”的過程中去尋找好的標的,然后繼續去陪伴賦能實現“1到100”的發展。
關鍵詞:非共識、自主可控、高回報
“達夢數據的回報未達到預期,企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想象空間。”
2024年,在“國產數據庫第一股”達夢數據上市后的第二日,豐年資本合伙人趙豐接受媒體采訪時,在問到達夢數據上市后豐年獲得的回報,趙豐坦言回答,沒有達到預期。實際上,豐年資本2019年以5億多的估值投進去,已經達到了數十倍的回報。而以上市左右兩天的股價來看,豐年資本的回報差不多已經達到了投資成本的26倍。
之所以形容“未達到預期”的原因在于,達夢數據技術在行業絕對是頭部的,其發展還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達夢數據是少數投資機構投資的項目。2017年豐年資本就接觸到了達夢數據。但彼時以美元機構為主的市場上真正在系統性研究數據庫的機構就很少,甚至很多機構沒有投資達夢的原因在于,都認為達夢的技術和Oracle比起來仍然具有一定的差距,投資“替代性的企業”價值不大。但是豐年資本仍然比較堅持投資的原因在于,本土一定會崛起中國自己的、有一定實力的基礎數據庫企業,其中達夢是最佳候選者。
不負所望,豐年資本從2019年開始一路見證并陪伴企業高速發展。根據賽迪顧問報告,2019-2021年中國國產數據庫管理軟件市占率,達夢連續三年位列第一。就在達夢數據剛剛發布不久的2024年度業績快報顯示,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10.44億元,同比增長31.49%;歸母凈利潤3.62億元,同比增長22.26%。
達夢數據對于國產數據庫到底有怎樣的意義?如果將時間拉長,那將是長達40年的國產數據庫奮斗史。作為國產數據庫產品龍頭,達夢數據聚焦戰略前沿和數據庫領域制高點技術,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之路,助力數據庫基礎軟件產業自主可控。憑借核心源代碼的獨立性及自主原創的研發路徑,達夢數據形成了以數據庫管理系統為核心的產品生態體系,覆蓋從數據交換、數據儲存、數據治理到數據分析的全產業鏈,可為客戶提供企業級的全棧數據解決方案和技術服務,真正掌握了數據安全的主動權。
達夢數據也是豐年資本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畫像。它很好地詮釋了豐年資本投資項目過程中,比較關注的“自主可控”這一重要屬性。
市場水大魚大、風起風停,但扎根在地下的價值從不會動搖,即使別人看不到。達夢數據也再次印證了中國科技產業的趨勢和發展脈絡,逐漸強大的本土技術和企業戰略競爭力必將在世界舞臺產生巨大的價值增量。
關鍵詞:控股、主導經營、管理實踐
嚴格意義來說,達利凱普不算是一個“投資”項目,但是通過實踐企業經營,以及通過實踐帶來的認知和核心能力,為豐年帶來了與眾不同的成功和長期價值。2023年最后一天12月31日,豐年資本控股投資的企業達利凱普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作為中國科技產業中一個經典的“控股+賦能”的投資案例,達利凱普的上市,引發了行業的討論,關于投資、關于控股、關于管理。
作為市場的“少數派”,豐年資本于2017年控股投資了達利凱普。如何將一家擁有技術特長的東北傳統企業賦能為一個現代化、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技細分龍頭企業,這個過程確實充滿了挑戰。
但實際經營的過程中,達利凱普為豐年資本實現更好的投資、創造更多的價值提供了非常多的經驗和視角。
從2016年接觸到企業再到2017年控股投資,背后是對中國高端制造業超前的洞察和堅定的信仰。豐年資本一直認為中美關系下高端制造和科技產業必將崛起,不僅僅是在產業上,在資本市場、政策等方面也會受到戰略性的鼓勵和支持。而電子元器件是一個很好的細分領域,尤其是被動元器件(主要是電阻、電容、電感)和模擬器件,體現出“靜水深流”的特點。達利凱普及射頻微波MLCC行業技術壁壘高,國內沒有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主要競爭對手都是有幾十年以上歷史的國外老牌企業,并且他們的業務格局也已經非常成熟穩定。從上下游關系上來講,下游客戶、行業較為分散,達利凱普的產品在客戶成本中占比低,但對質量和成本的要求高。因此也呈現出產品進入周期長、客戶粘性大、現金流情況好等特點。在這樣的行業洞察和分析思考之下,豐年資本決定控股投資。
控股就涉及到“用人”。豐年資本對于控股投資的理念是,要為一個有良好技術基礎的企業注入先進的經營理念和方法,這就決定了我們自己是要坐一號位的,而不再只是一個副駕駛或旁觀者。相較于“去外邊找一個有豐富行業經驗的高管”,豐年資本采用了一個很大膽的理念:“勇敢”地委派豐年資本的團隊成員去擔任達利凱普的高管,并不斷根據我們的理念為企業招募優秀的中高管團隊,搭好班子。同時持續對中高管進行了股權激勵,充分分享企業發展的紅利,收獲豐厚的回報。
達利凱普的管理過程中驗證了一點:在技術和產品已經初步成熟并量產,并且有基本成型、穩定的生產和研發團隊,就要快速搭建現代化的管理體系,讓企業像一部精密的機器一樣運轉,實現效益的快速放大。再開發更多的產品線和更高階的產品,才能進入發展的飛輪。
控股投資之后,管理賦能涉及到方方面面:從戰略到團隊,從銷售到生產交付,從質量到研發,甚至財務和資本市場。結果證明:超越具體的技術和生產細節之外,優秀的管理和正確的理念可以賦予一家企業重要的成長動力。技術不能改變管理,但是好的管理可能提升技術。
控股投資達利凱普的另一個意義在于,在這樣一個具有“創新性”的實踐過程中,豐年資本積累了對科技產業成長規律和經營管理的親身實踐經驗,當然更是通過深入一線建立了扎實的產業資源調配和整合能力,形成了比較體系化的助推參股企業實現業績增長的有效方法。
上市從來都不是終點,正如豐年資本合伙人趙豐在近期接受上證報采訪時表示:對于當下的達利凱普,需要跨越的不僅是規模,更是發展模式的質變。達利凱普下一階段是要成為“高端電子元器件平臺型公司”,孵化更多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的產品線,突破更多問題。
綜上,四家企業只是豐年資本階段性的投資和實踐結果。豐年資本希望去助推更多嶄露頭角的中國優秀科技企業成為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的企業,從而去創造和分享真正的價值。
我們仍然要持續做正確的事情去響應國家的戰略和時代的趨勢,在大的浪潮中為產業創造真正的價值,解決產業最急需的問題,讓更多的企業煥發出更多的光彩。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