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09 21:29:31
當南方瑞合將2312.15萬元管理費退還至基金資產時,其意義已經超出了單一產品的范疇。這種機制通過將基金管理人與投資者的利益深度綁定,將推動行業朝著更加透明、公平、高效的方向發展。
每經評論員 李蕾
近日,南方瑞合三年定開混合基金(以下簡稱南方瑞合)因在2024年退還超2000萬元管理費,引發市場廣泛熱議。在當前公募基金費率改革持續推進的大背景下,南方瑞合的“負管理費”機制,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絕佳的觀察行業轉型的窗口。
南方瑞合的管理費返還機制,本質上是一種創新的浮動費率設計。該基金在合同中明確規定,如果在封閉期內基金凈值未能超過期初水平,那么該封閉期及前一開放期(若有)內的管理費將全額返還至基金資產,這就有可能出現當期應支付的管理費為負值的情況。簡單理解,即不賺錢不收管理費。
近年來,公募行業在費率改革方面進行了大量探索,南方瑞合的“負管理費”正是這種探索的典型案例。
在筆者看來,這種機制將基金管理人的收益與投資者的回報直接聯系在一起,充分體現了基金管理人與投資者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契約精神。它不僅能夠激勵基金管理人提升投資表現,更將推動整個行業朝著更加注重投資者回報的方向發展。
當然,無論是基金公司與投資者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還是基民對這類創新產品建立信任,都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仍以南方瑞合的“負管理費”為例,雖然在短期內吸引了大量關注,但其長期效果還有待市場檢驗。投資者真正期望看到的,是基金管理人持續良好的業績表現,而不是一個短期的噱頭。對于基金管理人而言,如何在市場波動中保持穩健的投資策略,如何在費率改革中找到平衡點,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需要從多個方面長期努力。
首先,持續提升投研能力。歸根結底,所有創新機制都是為了增強投資者的獲得感。尤其是對于主動權益基金而言,投資者是否認可,主要取決于市場環境以及基金產品本身。因此,基金管理人應聚焦于提升投研能力,深入研究市場趨勢與各類資產,精準把握投資機會,優化資產配置,從而提升投資業績。
其次,強化風險管理。浮動費率機制對基金管理人的風險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也促使基金公司進一步完善其風險管理體系,建立更加科學、動態的風險評估模型,以便能夠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投資策略,應對市場波動帶來的挑戰。
第三,更加重視投資者陪伴和教育。作為一種創新產品,浮動費率機制的內涵和意義,對不少投資者來說還不太清楚。基金管理人應通過持續的信息披露與溝通,幫助投資者建立理性預期。
總而言之,當南方瑞合將2312.15萬元管理費退還至基金資產時,其意義已經超出了單一產品的范疇。這種機制通過將基金管理人與投資者的利益深度綁定,將推動行業朝著更加透明、公平、高效的方向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