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3-31 22:39:57
3月31日中午,港股上市的大新銀行集團公布2024年經營業績,歸母凈利潤達20.6億港元,同比增長10.8%,但信貸減值虧損激增145%至17.91億港元。受此影響,下午開盤后股價一度下跌16%,收盤仍跌超12%。大新銀行管理層表示,本地商業房地產的不良貸款率維持在可控水平,由于商業地產市場發展緩慢,預計今年貸款額會繼續下跌。
每經記者 趙景致 每經編輯 張益銘
3月31日中午12時,港股上市的大新銀行集團(02356.HK)公布了其2024年度經營情況。業績報告顯示,公司歸母凈利潤為20.6億港元,同比增長10.8%;但其信貸減值虧損卻激增145%,達17.91億港元。
下午1時開盤后,大新銀行股價一度下跌16%,最低至8.17港元,收市時仍跌12.2%。
大新銀行集團是香港一家金融服務機構,隸屬于香港大新金融集團。大新銀行集團在大灣區經營3家全資銀行附屬機構,包括大新銀行有限公司、澳門商業銀行及大新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在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及內地共經營63個業務網點。此外,大新銀行持有重慶銀行13.2%策略性股權。
今日午間12點,大新銀行集團公布了2024年全年經營情況,隨后下午1點開盤,股價即下跌16%,截至收盤仍跌超12%。
市場擔憂點主要來自大新銀行集團去年信貸減值虧損增幅達145%至17.91億港元。不過記者注意到,公司去年歸母凈利潤為20.6億港元,同比增長10.75%。
此外,2024年,大新銀行集團凈利息收入52.88億港元,同比增長9.8%;非息收入中的凈服務費及傭金收入為13.28億港元,同比大幅增長53.3%。“扣除減值損失前的營運溢利上升31%,主要由于非利息收入增加50%,以及經營成本相對穩定所致。”大新銀行集團表示。
信貸減值損失是銀行根據會計準則對貸款、債券等金融資產可能發生的違約,或價值下降所做出的預期信用損失計提,其核心目的是提前反映資產質量惡化,對銀行財務的影響。
記者注意到,此次大新銀行集團計提17.91億港元的信貸減值虧損,主要分配于客戶貸款及墊款。其在年報中表示,中國香港及內地的物業相關貸款市場于年內持續面臨挑戰。此外,大新銀行集團提到,市場貸款需求停滯,導致貸款增長疲弱。
大新金融集團執行董事兼大新銀行副主席、董事總經理兼行政總裁王祖興表示,截至去年12月底,大新銀行的物業投資貸款約為230億港元,按年跌3%;物業發展貸款按年跌7%至約64億港元,私人住宅及公營房屋按揭貸款約為340億港元。他表示,本地商業房地產的不良貸款率維持在可控水平,由于商業地產市場發展緩慢,預計今年貸款額會繼續下跌。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文多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