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3-21 15:20:04
◎3月21日,市場低開低走,滬指失守3400點,全市場超4200只個股下跌。
◎分析認為,下跌原因包括增量資金沒跟上,港股走弱,以及前期熱點板塊籌碼擁擠,市場對公司業績心存忌憚等。
◎方正證券稱,積極因素正不斷累積;湘財證券認為,4月市場將維持窄幅波動,科技類股票或進入整理階段。
每經記者 肖芮冬 每經編輯 趙云
3月21日,市場全天低開低走,創業板指領跌,滬指失守3400點。截至收盤,滬指跌1.29%,深成指跌1.76%,創業板指跌2.17%。
板塊方面,深??萍?、風電、中藥、鋼鐵等板塊漲幅居前,機器人、華為手機、AI眼鏡、半導體等板塊跌幅居前。
全市場超4200只個股下跌。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1.55萬億元,較上個交易日放量1093億。
老股民愛說的“橫久必跌”,今天應驗了?
其實不是。
橫盤久了,必然發生的只有“變盤”,方向并不一定。
比如上一波(今年1月15日至2月5日),就是“橫久則漲”。
然而,回顧本周5個交易日——
前三天縮量震蕩,變盤節點被一再延后;
周四跌幅擴大,悲觀情緒略占上風;
直到今天,開盤前40分鐘,多方仍數次嘗試將大盤拉到翻紅未果。
向上變盤未見成效,于是自10:06起,單邊下行的走勢終究出現了。上周五剛站上3400點的上證指數,今天幾乎回吐所有漲幅。
為什么這波上攻暫告失敗?
直接原因或許有兩點:
1)增量資金沒跟上。上周五全A成交額增至1.84萬億元,本周卻沒能繼續放量。
2)作為“領先指標”的港股,本周四、周五突然明顯走弱了。
再深一點,據券商中國,分析人士認為:
一方面是前期熱點板塊籌碼擁擠,出現了兌現情緒;
另一方面是近期逐步進入到年報和季報披露期,市場一些公司的業績心存忌憚;
從外圍來看,過去半年亞太其他股市與中國股市有蹺蹺板效應。近期日經指數最近走勢明顯強勢,可能在港股核心資產大漲之后,有對沖資金兌現了籌碼,并流向日本和印度股市。
此外,特朗普表示,他將在4月2日征收廣泛的對等關稅,并針對特定行業征收額外關稅。這可能會給全球市場帶來較大的不確定性。
但平心而論,5個交易日的起伏,也只形成了一根下跌的周K。
中期視角而言,A股仍運行于趨勢線上,下周開始能否快速修復,仍是市場博弈的重點。
方正證券研報稱,展望未來,A股市場積極因素正在不斷持續累積,助力提升未來長期收益率表現,這主要體現在:一是上市公司質量穩步提升夯實微觀基礎、二是分紅回購不斷增加提高投資者回報、三是耐心資本持續流入助力市場健康發展。
湘財證券研報認為,即將到來的4月份,政策面相對平淡,市場面寬松,基本面偏弱。預計市場將維持窄幅波動,科技類股票可能進入整理階段,市場將逐步轉向有基本面支撐的投資方向。建議關注紅利相關板塊,特別是那些基本面穩健、業績預期良好的行業。
國元證券表示,今年1-2月經濟數據總體平穩,而且還是在工作日因素(今年1-2月工作日為 38天,去年同期為40天)擾動下取得,表現出經濟的韌性。不過,當前復蘇仍然較為溫和,疊加美國關稅加征影響逐步顯現,實現全年 5%左右增長目標仍需政策接力并加快落地。近期,無論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還是隨后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都凸顯出穩增長的堅決態度。
回到今天盤面,有個亮點值得一提——
那就是深海資源(深海科技)這一題材再度大漲,頗有新主線的氣質。相關板塊包括可燃冰、海工裝備、中船系、油氣開采等。
結合周四的行情來看,這兩天短線賺錢效應可謂持續回暖,但偏高位的人形機器人(減速器)今天算是輸給了深海資源這條線。
消息面來看,近期多地提出一系列措施推動海洋經濟發展,除了昨日推送中提及的上海方面動作,還有: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提出,加快打造海洋油氣化工、現代化海洋牧場、海洋船舶與海工裝備、海洋清潔能源、海洋旅游5個千億級、萬億級海洋產業集群。
廈門市海洋發展局亦表示,“十五五”期間,廈門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基本建成,都市現代漁業做優做精,海洋新興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現代海洋服務業持續做強,海洋生產總值占GDP比重不低于30%、力爭35%。
受行情影響,場內ETF中逆勢領漲的非跨境型產品,基本來自油氣資源、鋼鐵、油氣、國企等主題,即同時具有深海科技和避險屬性的標的。
至于下跌一側,年內漲幅領先的科技主題ETF,自然紛紛領跌。Wind數據顯示,它們的年內漲幅大致從上周的30%左右,整體回落至10%~20%。
短線方面,有觀點認為,強如深??萍挤较?,午后也有相關概念股炸板,投資者靜待短線風險充分釋放、指數止跌企穩后再尋低吸機會,或更為穩妥。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文多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