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觀察 2025-03-20 19:02:09
2024年,我國糧食產量首次突破1.4萬億斤,比上年增產221.8億斤,中國飯碗里裝了更多中國糧。在這份沉甸甸的豐收答卷中,四川是如何增添這濃墨重彩的一筆?我們一起去看看。
記者 施源:春回大地,正是農忙的好時節。在過去,清明節前后才開始育秧犁田,而如今,在眉山市彭山區公義鎮的數智水稻育秧中心,育秧工作從3月上旬就開始了。
育秧時間的提前,得益于數智化管理的高效應用。在這里,智能化溫控系統為水稻種子提供了適宜的生長環境。不僅有效縮短了育秧周期,秧苗的成活率和質量也得到了保證。
眉山市彭山區數智水稻育秧中心技術負責人 羅凱:像以前,一盤傳統的秧苗在外面催芽需要一個星期,現在在溫室里面它只需要3到4天,有效地提高了我們的育秧效率。
相比傳統的育秧方式,數智化育秧中心還實現了規模化、標準化生產,不僅緩解了農忙時節的人力緊張問題,平均每畝還可以節約成本10%-15%。
眉山市彭山區數智水稻育秧中心業主 王程淋:我們整個育秧面積大概今年在2萬畝左右,我們不但提供了育秧服務,我們還提供了耕、種、防、收全產業鏈的社會化服務。
在糧食生長的全周期里,科學的田間管理無疑是保障產量與質量的堅實“后盾”。在達州市開江縣普安鎮寶塔壩社區,農技專家們正帶領村民有針對性地識別和防治小麥病蟲害,并利用無人機等新設備、新技術加強后期田間管理。
達州市開江縣農業技術推廣站高級農藝師 丁維祥:我們來這里,指導種植戶補施葉面肥,重點抓好當前小麥赤霉病、銹病的防治。
與此同時,農技人員還通過對比試驗地塊察看、研究不同種植方式,對比小麥等作物生長以及凍害、病蟲害發生情況,總結種糧新做法,積累管理新經驗。
達州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 李小清:今年,我們將聘請省內六大作物首席專家坐陣指導,成立糧油作物重大品種推廣技術服務團,實施“千名農技員蹲點包片行動”,開展全要素技術集成、全環節農技培訓、全周期指導服務。
數據顯示,2024年,四川創新啟動“天府糧倉·百縣千片”三年建設行動,在115個行動縣高質量建成了1000個主要糧油作物千畝高產展示片、354個百畝超高產攻關片。今年,我省將以成都平原“天府糧倉”核心區為中心,打造1000萬畝特色專用糧優質原料生產基地、1000萬畝“天府菜油”綠色原料基地,為穩定全國糧食產能目標做出積極的“四川貢獻”。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