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3-14 09:06:26
面對數字化時代,華創期貨搭建了完善的線上投教體系。目前,華創期貨已引入DeepSeek大模型,進行投教內容智能生成,提升內容匹配精度與傳播效果。
每經記者 章光日 每經編輯 吳永久
圖片來源:華創期貨供圖
華創期貨成立于1995年,系華創證券控股子公司,在期貨領域深耕多年,業務范圍涵蓋商品期貨經紀、金融期貨經紀以及資產管理業務等,同時提供專業的期貨投資咨詢服務。憑借長期的專業化研究與創新、市場實踐及經驗積累,華創期貨已經實現了多元化的業務架構體系。
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即將到來之際,華創期貨又是如何在日常運營中持續開展投資者教育工作的呢?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每經記者)采訪了華創期貨的相關人士。
華創期貨高度重視投資者教育。在投資者教育工作上,公司配備了多名具備豐富的行業經驗和教學經驗的專業人員,包括金融分析師、培訓師等。公司的投資者教育內容主要涵蓋三大模塊:
一是基礎知識:包括期貨市場的基本概念、交易品種、交易制度等,幫助投資者建立對期貨市場的初步認識。
二是風險教育:通過案例分析、風險警示等方式,讓投資者充分了解期貨交易的高風險特性,學會如何識別和控制風險。
三是合規普及:讓投資者熟悉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監管政策,明確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增強合法合規交易的意識。
面對數字化時代,華創期貨搭建了完善的線上投教體系:一方面通過官方APP“期貨學堂”以短視頻、直播課程等形式,開展系統化教學;另一方面構建了抖音、知乎等新媒體矩陣,通過情景化案例普及期貨知識,以及結合市場熱點即時解讀財經資訊。目前,華創期貨已引入DeepSeek大模型,進行投教內容智能生成,提升內容匹配精度與傳播效果。
在投教工作中,華創期貨還非常重視實戰培訓與演練。華創期貨相關人士對每經記者表示:“公司提供了豐富的實戰培訓課程,由經驗豐富的交易員和分析師親自授課,內容涵蓋了交易策略制定、技術分析方法、風險控制技巧等。同時,公司借助合作方模擬交易平臺,讓投資者在模擬環境中進行實戰演練,熟悉交易流程,積累交易經驗。通過實戰培訓和模擬交易,投資者能夠更好地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操作中。”
不同類型的投資者對于投資者教育工作的接受度并不一樣。針對新手投資者,華創期貨設計了專門的“新手入門”系列課程,內容從基礎概念到簡單交易策略,循序漸進,幫助他們快速入門。同時,公司還為新手投資者提供了一對一的客戶服務,解答他們在交易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對于老年投資者,公司制作了通俗易懂的圖文手冊和線上直播課程,重點講解期貨交易的風險和基本規則。
(圖片來源:華創期貨供圖)
華創證券相關人士表示,在實施投資者教育過程中,部分投資者對投資者教育活動缺乏興趣,參與積極性不高,尤其中老年群體。針對這個難點,華創期貨后期將推出“學知識賺積分”激勵計劃,積分可兌換生活用品等,來提高投資者的參與度和學習興趣。
在日常投教工作中,華創期貨主要通過以下三種方式來衡量工作成效:
一是公司定期對投資者進行問卷調查,了解投資者對期貨市場的認知程度、風險意識以及投資決策能力的變化情況;
二是通過分析投資者在實際交易中的數據,如交易頻率、盈利比例、風險控制指標等,來判斷投資者教育對交易行為的積極影響;
三是通過監測微信公眾號和微博平臺上發布的投資者教育內容的閱讀量,來評估投資者參與投資者教育的活躍度和興趣水平。
華創期貨高度重視社會責任方面的工作,并與投教工作進行結合。公司參與并主導了多個行業內投資者教育的合作項目。例如,公司每年參與鄭州商品交易所的“期貨知識進校園”活動,旨在傳播期貨期權知識,推動投資者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公司積極響應中國期貨業協會的號召,參與3·15投資者保護教育宣傳活動,以提升交易者的金融素養和金融安全意識,增強其依法維權的能力。除此之外,華創期貨也積極參與金融扶貧項目,為貧困地區提供金融知識培訓和資金支持,幫助他們利用金融工具脫貧致富。
(圖片來源:華創期貨供圖)
(圖片來源:華創期貨供圖)
面對監管政策的不斷變化,華創證券相關人士表示:“公司會密切關注政策動態,及時調整投資者教育策略。加強與監管部門的溝通與合作,確保投資者教育工作符合監管要求,為市場的穩定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展望未來,華創期貨計劃重點推進三項數字化轉型:
首先,深度應用DeepSeek大模型構建智能推薦系統,實現客戶年齡層、投資經驗、風險偏好等多維度畫像分析;
其次,開發個性化學習路徑規劃功能,依據用戶特征動態配置課程體系;
最后,搭建“千人千面”內容分發平臺,通過智能算法實現精準化、場景化的投資者教育服務。
華創期貨希望通過持續的投教活動達成兩個基本愿景:一是讓每一位投資者都能夠充分了解期貨市場的規則和風險,具備獨立的投資決策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二是能夠在整個行業內樹立起投資者教育的標桿,帶動更多金融機構重視并加強投資者教育工作,共同營造一個健康、穩定、有序的期貨市場環境,為金融市場的可持續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