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因自身資金需求 “新產業”首輪融資中唯一創投機構擬再減持不超過1%股份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3-11 20:53:22

3月10日晚間,新產業發布公告稱,股東紅杉聚業計劃自公告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3個月內,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總股本的1%。紅杉聚業于2011年投資新產業,此次減持是因自身資金需求,且減持價格不低于公司首次公開發行的發行價。紅杉聚業曾在今年1月減持過新產業股份。

每經記者 甄素靜    每經編輯 陳俊杰    

3月10日晚間,新產業(300832.SZ,股價60.49元,市值475.28億元)發布關于持股 5%以上股東股份減持計劃的預披露公告。

公告稱,公司近日收到持股5%以上股東天津紅杉聚業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紅杉聚業”)出具的《關于新產業股份減持計劃的告知函》。紅杉聚業計劃自公告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3個月內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總股本的1%。若公司在減持計劃實施期間發生送股、資本公積轉增股本、配股等變動事項,減持股份數量進行相應調整。

對于此次減持,新產業方面表示,上述減持股東不屬于公司的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本次減持計劃的實施不會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不會對公司的治理結構、股權結構及持續經營產生影響。

因自身資金需求減持

公告指出,紅杉聚業計劃自本減持計劃公告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3個月內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上市公司股份不超過總股本的1%,按公司截至告知函出具日的股份總數7.86億股計算,對應的股份數量為不超過785.7萬股。

新產業表示,若公司在減持計劃實施期間發生送股、資本公積轉增股本、配股等變動事項,減持股份數量進行相應調整。

記者查詢新產業2024年三季報獲悉,報告期末前10名股東包括西藏新產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紅杉聚業等7家機構股東和翁先定、饒微、饒捷等3位自然人股東。其中西藏新產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最高,為26.88%,紅杉聚業持股比例12.62%,而饒微持股比例達13.77%。

記者了解到,紅杉聚業于2011年完成對新產業的投資,作為新產業自設立以來首輪融資中唯一的創投機構,投資期長達13 年。Wind資料顯示,新產業成立于1995年,2020年5月在深圳創業板上市,公司主要從事研發、生產及銷售系列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器及配套試劑。根據2024年中報數據,新產業主營業務收入構成為:試劑類71.97%,儀器類27.81%,其他業務占比為0.22%。

截至目前,紅杉聚業持有新產業股份9131萬股,占新產業總股本的11.62%,該部分股份已于2023年5月12日解除限售并上市流通,股份來源是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前已發行股份及權益分派轉增股本。

對于此次減持原因和價格,公告指出為紅杉聚業自身資金需求,減持價格不低于經除權除息等因素調整后的公司首次公開發行的發行價。

不過對于具體減持股數和價格,新產業方面指出,本次減持計劃的實施存在不確定性,上述股東將根據市場情況、公司股價 情況等情形擇機決定是否實施本次股份減持計劃,以及實施過程中的具體減持時間、減持數量等。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丁臻宇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新產業上市后市值大幅增長,紅杉聚業投資有了巨大的增值空間。創投機構通常會同時投資多個項目,當其他項目需要資金支持,或者紅杉聚業有新的投資機會時,減持新產業股份可以回籠資金,用于其他更有潛力的投資項目。

記者注意到,這并非紅杉聚業首次減持新產業股份。今年1月時新產業就發布公告披露,紅杉聚業于2024年12月30日至2025年1月14日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總數累計達到785.72萬股,紅杉聚業披露的減持計劃已實施完畢。

對于紅杉聚業選擇大宗交易而非集中競價交易的減持方式,丁臻宇認為,集中競價減持會直接在二級市場進行交易,大量股份的拋售容易引起股價的波動。而大宗交易不會對二級市場的正常交易產生直接沖擊,能較好地維持股價的穩定性。另外大宗交易也比集中競價市場上逐步減持效率更高。

國際化進程加速

從公司基本面來看,2024年前三季度,新產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均實現增長,展現出良好的盈利能力和發展態勢。具體來看,2024年前三季度,新產業實現營業收入34.1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7.41%;利潤總額 15.8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5.9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8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59%。

從報告數據看,新產業國內和海外市場主營業務收入均有增長,其中海外市場拓展成效更為顯著,增長更為強勁,達25.16%,高于國內市場的13.60%,國際化進程加速。

對于海外業務拓展及表現,新產業方面表示,積極搭建國內外專家交流平臺,持續提升了Snibe品牌的全球影響力。與此同時,公司繼續加大對重點國家的本地化建設,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新設印度尼西亞海外子公司,并已在海外10個重點國家設立全資子公司,本地化運營將加快推動海外重點區域業務的增長。

分產品來看,新產業在市場上有一定的競爭力。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試劑收入同比增長17.93%,儀器類產品收入同比增長 16.27%;國內外市場全自動化學發光儀器MAGLUMI X8實現銷售/裝機795臺,MAGLUMI X8國內外累計銷售/裝機達3448臺;公司新產品SATLARS T8流水線產品已完成裝機/銷售共30條。

新產業副總經理兼董秘張蕾在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持續推進海外市場15年,堅持全球產品銷售戰略,目前產品銷售至海外156個國家和地區,公司在國內加速進口醫療器械替代的同時,海外也與這些品牌展開全面競爭,近10年銷售復合增長率超過25%。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減持 新產業 醫療器械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精品人成在线电影 |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黄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 | 亚洲日本欧美在线不卡黑配白 | 日本特黄特大视频 | 久久伊人精品天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