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25 12:02:11
◎截至2月25日,姜誠管理的七只產品今年多數出現凈值下跌,如中泰星元價值優選A凈值下跌2.56%。
◎對于AI缺位,姜誠回應稱,過去幾年他的研究重點包括互聯網、新能源及人工智能賽道,但并未將這些納入組合,因其堅持深度價值投資理念,強調物超所值和“安全邊際”,專注于傳統行業的龍頭企業,追求企業長期穩健增長而非短期熱點。
每經記者|李娜 每經編輯|彭水萍
DeepSeek帶來了一場中國科技股的價值重構。2025年以來,AI概念股“漲”聲一片,而明星基金經理姜誠所管理的產品似乎跑得有些慢。以中泰星元價值優選A為例,截至2022年2月24日,該基金2025年以來凈值下跌了2.56%。
投資者給這位明星基金經理善意的提醒,是不是該多看看、多學學新科技了?對此,姜誠發表了《當組合缺AI時,我們如何能保持淡定?》的千字長文回應:過去幾年,我的研究重點主要在互聯網、新能源以及人工智能相關賽道。我要買的不是一個企業的一段青春,而是它的整個余生!
2025年,A股市場最為火熱的就是AI概念,尤其是那些重倉相關概念股的基金也是一騎絕塵。
但是,也有基金經理由于沒有配置AI相關概念股,而導致組合收益不佳。明星基金經理姜誠就是其中一位。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2月25日,姜誠管理的七只產品中,中泰紅利優選一年持有、中泰紅利價值一年持有均微幅下跌,中泰星元價值優選、中泰玉衡價值優選產品凈值都出現了小幅下跌。表現最好的為中泰興誠價值一年持有A,截至2月24日,2025年凈值上漲了1.56%,最弱的中泰玉衡價值優選C同期凈值下跌了3.04%。
姜誠在千字長文中坦言:“今年市場又冰火兩重天,基本面主線乏善可陳時,AI是良藥。不巧的是,我們的組合很缺AI,如同前幾年我們抓住了為數不多的上漲股票,今年又‘有幸’碰上了占比不高的下跌票……看來要被‘均值回歸’了?”
眾所周知,姜誠是深度價值投資的代表人物,強調“物超所值”和“安全邊際”,不追逐熱點,專注于傳統行業的龍頭企業。
以中泰星元價值優選基金披露的2024年四季報顯示,該基金權益持倉比例為85.85%,前十大重倉股則為中國建筑、華魯恒升、太陽紙業、招商銀行、工商銀行、建發股份、蘇泊爾、保利發展、海螺水泥、揚農化工。數據顯示,除保利發展、揚農化工外,其余個股連續重倉股的次數都在10次以上,建發股份連續重倉的次數更是達到了21次。
事實上,姜誠的投資風格以低換手、長期持有為特點,核心產品的換手率大幅低于同類產品。其認為價值投資不是一種策略,而是用盡可能低的價格買到盡可能好的東西。
2025年開局落后,姜誠陸陸續續收到了朋友和投資者的善意提醒:是不是該多看看、多學學新科技了?
“其實,一個基金經理的正常狀態就應該是把絕大部分精力用在組合之外的,讓人安心的組合也應該是在事前做好充分考量、事后保持適當跟蹤即可的。所以過去幾年,我的研究重點主要在互聯網、新能源以及人工智能相關賽道,都是目前組合里沒有的。”對此,姜誠在文中寫道。
至于為何最終沒有買入,姜誠也表示,陸續看了些書籍、報告和論文,似懂非懂地懂了一些東西之后,卻仍感到懂的還不夠,不夠去做出一個買入決策。不是我看到了別人沒有看到的東西,也不能說別人懂的我完全不懂,是因為投資決策就是個性化的,不該是趨同的。即便同樣是長期投資者,不同的方法論也可以產出不同的決策。
在姜誠看來,有些人愿意為可能到來的需求爆發買單,有些人愿意為正在爆發的需求買單,有些人愿意為已經產生的利潤買單,采用的估值指標大概分別是市夢率、市銷率和市盈率(或PEG)。
“而我,只愿為經歷了時間檢驗、穿越了景氣周期、證明了強健體魄、能讓人相信它長大了可以站得穩、活得久和賺得多的企業買單。或者換個說法,我要買的不是一個企業的一段青春,而是它的整個余生。所以,如大家所見,我們的組合中都是些老面孔,因為它們用過往給未來做了背書。”姜誠對自身的投資理念做了進一步闡述。
組合雖然保守,但姜誠卻不悲觀,甚至比多數樂觀者還要樂觀。姜誠認為,中國科技不是即將崛起,而是已經崛起,以后也會有越來越多的領域從追趕者變成并行者進而成為超越者乃至領先者。但價值的分配也不會是簡簡單單的贏家通吃,我們常打的一個比方是:一支球隊中不該每個人都爭當前鋒,還要有人甘于做后衛和門將。
姜誠相信中國一定會走出偉大的科技公司,“只是目前還看不出誰會是高概率贏家,所以讓子彈再飛一會。做不到料敵機先會不會錯過機會?一定會,但錯過勝過買錯,我的目標不是賺大錢,靠耐心賺錢就不該指望暴富。與此同時,也要看得慣別人賺錢。投資界高手如云,賺豐厚回報的大有人在,我們可以羨慕,但不要嫉妒。更重要的是,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保持組合穩健的同時要保證知識體系開放。特殊階段,安貧樂道也是種本分。”
有趣的是,這封由“最會溝通的基金經理”撰寫的長文,在某三方平臺得到了不少投資者的回應。而這些回應并不是一味的指責基金經理管理產品能力,更多的是理性且善意的解讀。
就象某機構人士向記者表示的那樣:“市場需要的是百花齊放,而不是千篇一律。他的產品很多時間都在大家資金組合中扮演底倉的角色。”
AI浪潮來襲,哪些行業會被替代,成為社交平臺上最為熱鬧的討論集中地。
姜誠認為,毫無疑問,AI的能力在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和路線反復后實現了一步重要的能力跨越。它表現得越來越擅長“思考”,像人類一樣思考,但它也并非真的像人類一樣思考。如果你善于思考,它會是你巨大的助力;如果你讓它代替你來思考,那它能代替掉你就絕不僅僅是思考。任何一次技術進步,都不會讓所有人都成為受益者,善用AI是一項高技術難度的活,至少目前來看是這樣。所以,我們都不能掉以輕心。
姜誠建議,“在思考AI能帶來哪些投資機會的同時,也督導一下自己,每天干的活如果交給AI來做會不會結果更好?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要加倍努力了。這個思想實驗,我每天都要強迫自己做一做。”
人有些天賦,人工智能是很難學會的,它們來自億萬年進化出來的不同于卷積神經網絡的天然神經網絡,它們表現出來的創造力和好奇心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底層動力。姜誠總結稱,不論投資業績是否會均值回歸,知識儲備都不應該均值回歸,好奇心都不應該停止,這可能是我們最后的堡壘,我喜歡把它叫做“人味兒”。愿我們都能永葆人味兒!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409100706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