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20 17:26:46
2月19日,金龍機電召開董事會會議,決定終止于2020年與東莞市塘廈鎮人民政府簽署的關于建設生產基地的投資項目,并將與政府協商退回土地使用權。該項目原計劃投資24億元,從事微型馬達等業務的研發和生產,因市場環境變化及公司現有生產線已滿足需求而終止。
每經記者 黃鑫磊 每經編輯 張海妮
2月19日,金龍機電(SZ300032,股價4.86元,市值39.03億元)公告,公司當日召開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終止對外投資及與政府部門協商退回土地使用權的議案》,董事會同意終止本次對外投資建設生產基地事項,并授權公司管理層具體辦理與政府部門協商退回土地使用權涉及的相關事宜。
2月20日上午,金龍機電工作人員在電話中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相關投資決定已經過去了五年,市場環境發生了變化,而且公司現有生產線也能滿足生產需求,所以決定終止投資。退回土地使用權的具體事宜還要經過股東大會通過,才能和地方政府協商,一旦有最新進展,公司會及時公告。
當日,記者還致電項目所在地東莞市塘廈鎮人民政府和東莞市自然資源局,但均未獲有效回復。
據此前公告,2020年,金龍機電與廣東省東莞市塘廈鎮人民政府簽訂了《金龍機電生產基地項目投資意向協議書》,宣布擬通過招拍掛程序取得東莞市塘廈鎮約81畝土地使用權,用于投資建設生產基地,從事微型馬達、硅塑膠結構件、觸控顯示模組等業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項目投資總額為24億元。
協議書顯示,金龍機電承諾項目投資強度(固定資產投資)不低于每畝2191萬元,項目每年生產總產值不低于每畝3750萬元;自項目投產后第二個完整會計年度起,每畝每年需繳納一定的財政貢獻;項目自投產之年起,每年度研發投入(R&D)占銷售收入比重不低于3%,發明專利申請量不低于1件。
另外,若金龍機電未按照相關協議約定的計劃進行投資、建設及投產的,視同違約,東莞市塘廈鎮人民政府有權按照《東莞市重大項目管理辦法》(東府辦〔2018〕103號)有關規定進行處理,并停止實施或追索收回一切優惠政策和獎勵。
彼時,金龍機電稱,2020年以來,行業“大魚吃小魚”的整合趨勢愈發明顯,不求變就是等死,公司不能坐以待斃,亟需通過生產基地物理空間上的集中,實現管理和資源的集中,以加強企業文化和團隊建設、提升經營管理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力爭在新一輪行業整合過程中能夠存活下來。
值得注意的是,金龍機電的這項投資決定還引發深交所關注,要求其說明24億元資金來源、投資項目的具體建設進度安排,以及該次投資預計對公司資產負債率、現金流等的影響。
對此,金龍機電表示,其中13.25億元的投資額是通過公司現有存量資產搬遷來投入:現有廠區搬遷至新廠區將帶入約6.25億元的流動資產投入;設備投入7億元主要是現有的生產設備搬遷,少部分來自新增設備購置。公司通過處置現有的土地和廠房,預計獲得約3億元至4億元資金,其余項目投入資金公司將根據項目進度安排通過銀行融資的方式來籌措。
2023年8月,金龍機電全資子公司廣東金興創精密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興創,即項目實施主體)在東莞市公共資源交易網上交易系統舉辦的目標地塊土地使用權網上掛牌出讓中,以7620萬元的價格成為目標地塊(地塊編號:2023WT060)土地使用權的競得入選人。
當月,金興創與東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簽署《成交結果確認書》,確認金興創競得目標地塊的建設用地使用權;金興創與東莞市自然資源局簽署了《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與東莞市塘廈鎮人民政府簽訂了《項目投資效益協議書》。
據彼時公告,上述《項目投資效益協議書》對財政貢獻、科技指標等做了量化。金興創承諾自項目投產后第二個完整會計年度起,每年繳納財政貢獻總額不低于每畝200萬元;金興創承諾項目在約定的投產期限屆滿后2年內不少于3000名員工在東莞繳納社保和納稅,其中引進人才不低于220名(包括本科人員200名,碩士及以上人員20名)。
值得注意的是,雙方還約定了閑置土地處理,稱金興創存在閑置土地情況的,除應按照本協議承擔違約責任外,東莞市塘廈鎮人民政府還有權報請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按照《閑置土地處置辦法》予以處置。對未動工開發滿一年的項目土地,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執行有關程序后,按照土地出讓或者劃撥價款的20%向金興創征繳土地閑置費,土地閑置費不得列入生產成本。
金龍機電公告稱,該地塊交付后,公司開展了建設方案規劃設計、巖土勘察等相關工作,但由于宏觀經濟、行業環境等外部經營環境的變化,以及公司經營狀況不及預期的實際情況,公司審慎推進該項目,截至目前項目尚未動工建設。
金龍機電方面表示,結合目前宏觀經濟、行業環境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以及公司經營的現狀,繼續推進該項目將極大增加公司資金壓力,且預計項目的實施也將無法達到預期收益。經公司審慎研究,為避免更大損失,降低風險,決定終止本次對外投資建設生產基地事項,并與政府部門協商退回土地使用權事宜。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307121233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