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20 09:43:34
近日,《2025 年穩外資行動方案》發布,提出有序擴大自主開放,包括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開放試點,落實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要求等,這將為創業板50指數中的相關行業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和市場空間。作為優質成長股代表的創業板50指數,有望吸引這些長期資金的配置,增加指數成分股的資金流入。
創業板50ETF華夏(159367)跟蹤創業板 50 指數,該指數從創業板指數的 100 只樣本股中,選取考察期內流動性指標最優的 50 只股票組成樣本股,反映創業板市場中最具代表性、市值規模較大且流動性良好的企業的整體表現。
創業板50指數集中覆蓋電力設備、非銀金融、醫藥生物、通信、電子、計算機等行業,主要體現為“三創(創新、創造、創意)四新(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同時,創業板50指數剔除了農林牧漁等行業,能夠更好展現目前中國科技公司的表現,反映中國新經濟未來發展趨勢。與傳統寬基指數對比,創業板50指數權重向新質生產力代表性行業傾斜。
創業板50ETF華夏(159367)特點在于漲跌幅20%,相比一般的寬基指數更有張力!管理費、托管費分別為0.15%、0.05%,是同類ETF費率最低檔。
中信證券認為當前仍處于春季躁動窗口期,預計4月前外部擾動有限,國內經濟和政策預期有一定改善,市場邊際資金結構在起變化,多因素預示著市場風格有望倒向A股核心資產。從板塊熱度和位置來看,科技和主題相關板塊的情緒指標均處于高位,港股迅速修復估值后,A股核心資產反而成為階段性洼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