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19 11:16:20
2月18日,南方科技大學聯合粵港澳大灣區量子科學中心與清華大學的研究團隊,在薛其坤院士的帶領下,宣布在常壓下發現鎳氧化物的高溫超導電性。該成果為解決高溫超導機理提供了新突破口,并發表于《自然》雜志。2月19日,二級市場上,超導概念表現亮眼。永鼎股份開盤一分鐘直線拉漲停。國纜檢測、西部超導、安泰科技均有不同程度漲幅。
每經編輯|杜宇
據科技日報,2月18日,記者從南方科技大學舉行的高溫超導研究重大成果發布會上獲悉,由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薛其坤院士領銜的南方科技大學、粵港澳大灣區量子科學中心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究團隊,發現常壓下鎳氧化物的高溫超導電性,為解決高溫超導機理的科學難題提供了全新突破口。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雜志上。
超導類似于電力高速公路上的“零能耗跑車”,電流通過時不會產生能量損耗,被廣泛認為具有顛覆性的技術前景。自1911年超導現象被發現后,尋找在常壓下突破40開爾文(K)“麥克米蘭極限”的更高溫度的超導材料,成為國際科學界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懸浮在軌道上的高溫超導材料。央視新聞視頻截圖
由薛其坤院士與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副教授陳卓昱率領的研究團隊通過持續攻關,自主研發出“強氧化原子逐層外延”技術。該技術能夠在氧化能力比傳統方法強上萬倍的條件下,實現原子層的精確逐層生長,并精準控制化學配比。研究團隊通過這種在納米尺度“搭原子積木”的方式,成功構建出結構復雜、熱力學亞穩、但晶體質量趨于完美的氧化物薄膜。
研究團隊將該技術應用于鎳基超導材料的開發后,在原子級平滑的基片之上,精確排列鎳、氧等原子,構建出厚度僅幾納米的超薄膜。團隊還在極強氧化環境下,通過界面工程,實現“原子鉚釘術”,固定住了原本需要極高壓環境下才能穩定存在的原子結構。
薛其坤院士與科研團隊。圖片來源:南方科技大學
薛其坤院士介紹,這是氧化物薄膜外延生長技術的一次重大跨越,不僅為包括寬禁帶半導體等各類氧化物的缺氧難題提供了解決方案,還拓展了高溫超導等強關聯電子系統的人工設計與制備。
該研究成果在常壓環境下實現了鎳氧化物材料的高溫超導電性,使鎳基材料成為繼銅基、鐵基之后,第三類在常壓下突破40開爾文(K)“麥克米蘭極限”的高溫超導材料體系。
據證券時報,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中國超導材料市場規模快速擴大。據中商產業研究院,2023年中國超導材料市場規模為49.8億元,預計2024年市場規模將達到65.8億元,2025年達到92億元。
2月19日,二級市場上,截至發稿,超導概念板塊漲幅2.81%。個股上,永鼎股份開盤一分鐘直線拉漲停。國纜檢測、西部超導、安泰科技均有不同程度漲幅。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證券時報、科技日報、市場公開資料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