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 2025-01-07 22:00:08
在重慶市渝北區茨竹鎮與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高灘鎮交界處,豁然可見一片平坦開闊的土地,只見廠房成片、塔吊林立,挖掘機、推土機忙碌地作業,機器轟鳴聲不斷。這里,便是川渝高竹新區。
川渝高竹新區
作為全國首個跨省域共建新區,近年來,川渝高竹新區以深化改革為引擎,驅動高質量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在跨省域運行管理、經濟發展、要素保障等8大領域探索出100余項改革成果,形成了一批具有參考價值的制度創新和經驗做法,探索出了一條全新的發展路徑,讓改革“試驗田”成為區域協同發展的“示范田”,為區域經濟的繁榮發展注入了勃勃生機。
深化改革
探索“兩區分離”
四川廣安市與重慶渝北區緊密相鄰,兩地在勞動力供應、土地資源、技術實力及市場拓展等產業發展所需的關鍵資源上各具特色,形成了顯著的互補優勢。然而,以往由于行政區域的劃分,從投資建廠、拆遷安置到水電供應、個人醫療保險等各個方面,兩地的政策體系均存在一定的差異性。
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進入“快車道”,2020年12月29日,川渝兩省市政府共同批復設立川渝高竹新區,新區由四川省廣安市和重慶市渝北區部分行政區域組成,肩負著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的重任,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與改革的前沿陣地。
目前,新區主攻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新材料等智能制造和現代服務業、都市近郊現代農業“2+1+1”產業體系,工業產業主要生產汽車零部件,其中90%產品為重慶配套,初步形成以汽車研發制造為主的裝備制造業集群。
“由跨省域的兩地共同出人、出錢、出地,組成統一的新區管理架構,這在全國是首次。”川渝高竹新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新區成立以來,川渝兩省市就將其作為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的試驗田,從體制機制入手,圍繞“怎么管、怎么建、怎么分”等嘗試“破題”,創新“小管委會+大公司”的運行管理體制,在土地、財稅、人才等方面實現政策擇優使用,按照“存量收益由原行政轄區各自分享、增量收益五五分成”的原則構建利益分配機制等,直取改革“要害”。
該負責人指出,川渝高竹新區的獨特之處在于其融合了四川與重慶兩地的政策優勢,旨在構建一個服務優質、成本低廉的發展區域,從而消除了無形的行政區障礙。
實際上,在川渝高竹新區成立之前,廣安鄰水縣已憑借緊鄰重慶的地理位置優勢,發展了汽車零部件產業。然而,當時的四川企業無法享受到重慶提供的優惠政策。但現如今,在川渝高竹新區注冊的企業及項目,能夠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享受四川或重慶的產業扶持優惠政策。
“我們只分上下游,不分川和渝。”四川海翊峰工貿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袁先鋒這樣形容企業間的關系。這家公司,是2023年才從重慶空港工業園區搬遷而來。“最吸引我們的,就是川渝高竹新區各項優惠便利的政策。”袁先鋒說。
作為最早一批入駐新區的企業之一,四川欣悅精工科技有限公司通過跨省申報“產學研”科技合作項目,獲得重慶50萬元研發經費;還通過跨省域一體化供電系統,就低選擇使用四川電力,用電成本減少超兩成。
如今,越來越多企業在高竹新區落地生根。截至目前,新區累計入駐企業201戶、投產94戶,2023年規上工業產值達到58.55億元。
基礎設施聯通
打通困擾企業“斷頭路”
看不見的壁壘被打破,有形的阻隔也在打通。去年4月8日,川渝南北大道三期通車,標志著從廣安市鄰水縣高灘鎮到重慶市渝北區城區的“斷頭路”全部打通。從川渝高竹新區出發,開車抵達重慶主城區所需時間,從曾經的兩個多小時縮短至30分鐘。
“以前兩地之間僅隔著一小片水田和竹林,但位于重慶渝北與四川鄰水交界處的‘斷頭路’卻極大地阻礙了周邊居民的出行。”川渝高竹新區建設和市政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狀況給沿線的物流企業帶來了諸多困擾,“在川渝交界處,約10公里的公路路窄彎急,山高坡陡,而物流車輛往往寬大而冗長,行駛極為危險,單程就需耗費2小時。”
對于新區內的200多家企業而言,道路的暢通不僅解決了兩地“距離近但通行不暢”的問題,還顯著降低了企業的物流運輸成本。
此外,高竹新區川渝路也在加快推進中,計劃向東延伸至重慶兩江新區,未來將成為川渝高竹新區城市建成區的新主軸。這是繼南北大道后,川渝高竹新區通往重慶主城區的又一條骨干道路,新區“3縱7橫”骨干路網也正在加快形成。
同時,川渝高竹新區還在積極推進渝廣鐵路前期工作,這條連接重慶北站和廣安的城際鐵路建成后,新區到廣安主城區僅需30分鐘,到重慶中心城區僅需20分鐘。
同城共享
進一家門 辦兩地事
暢行的不僅是交通,還有“進一家門、辦兩地事”。為突出“同城共享”,川渝高竹新區成功打通政務服務、稅費征管、公檢法司、醫保社保、水電氣訊等領域辦事服務通道,基本實現“辦事不出新區”。
走進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大屏上顯示著在高竹新區統一的79項稅費政策執行口徑內容。據了解,該中心目前已累計向新區納稅人繳費人提供線上線下辦稅服務超30萬筆,資料報送減少95%,辦稅時間縮短約60%。
稅費征管服務中心內企業辦理業務
作為首家入駐新區的政府職能部門,川渝兩地稅務部門先行探路,線上建成高竹新區電子稅務局,實現跨省份稅務數據的共聯共享,線下打造全國首個一體化運行的跨省域稅費征管服務中心,率先實現跨省域政務部門實體化聯合辦公。
2020年,四川渝興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殷光華將公司從重慶整體遷移到川渝高竹新區,成為首批搬遷到新區的重慶企業。“入駐新區后,運營成本明顯降低。受益于‘繳費就低、政策從優’的稅費政策,今年1—11月,我們已享受稅收優惠近130萬元,公司實現產值超2600萬元,同比增長超10%。”談到高竹新區的稅收政策時,殷光華高興地說道。
“在新區,不少行政壁壘被逐一打破,跨省的兩地‘進一家門’就能辦成‘兩地事’,平均辦稅時長從兩地跑3小時,壓縮為‘一廳通辦’10分鐘。”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主任鄧循介紹,立足新電子稅務局征納互動功能,中心建立了“征納互動智慧倉”,新區納稅人、繳費人可以獲得兩地征納互動營運中心團隊的在線支持,數據資料等也實現了線上全域流轉,“高竹一點,辦川渝全域”的綜合性智慧辦稅場景已由設想變為現實。該項改革成果,被國家發展改革委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跨區域協作18條經驗做法”之一在全國推廣。
不僅如此,近年來,高竹新區政務服務中心、首家跨省域辦電實體化機構川渝高竹新區供電服務中心、首個跨省域醫保經辦服務平臺川渝高竹新區醫保服務站等機構紛紛“上線”,標志著高竹新區的公共服務水平正在不斷提升。
得益于川渝兩地的緊密合作與共同努力,一系列富有創新性、綜合性和獨特性的改革措施在川渝高竹新區接連落地生根,極大地推動了產業的深度融合與人才的廣泛交流。如今的川渝高竹新區已從昔日的“區域邊緣”躍升至“戰略前沿”,改革之路越走越寬廣,煥發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活力與盎然生機!
(川渝高竹新區供圖)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