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1-02 14:44:33
25年開年,A股和港股主要指數,盤中表現都不盡如人意。但是有消息顯示,增量資金或在路上。
因為24年12月31日,監管就開展第二次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操作進行表態,釋放出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的新信號。互換便利(SFISF)是央行在24年9月宣布創設的貨幣政策工具,是證券、基金、保險公司可以用手中的“債券、股票ETF、滬深300成分股等資產”作為抵押物,來從央行換得“國債、央行票據等”。而獲取到的“國債、央行票據等”更容易“變現”,從而增加了相關機構的資金獲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而這些相關機構中,保險公司對紅利類資產,尤其是自24年下半年開始,對港股紅利類資產表現濃厚興趣。
24年12月31日,作為保險機構的平安人壽公告稱,其委托的平安資管投資于工商銀行H股股票,于2024年12月20日達到工商銀行H股股本的15%,觸發了舉牌行為。
有業內觀點認為,險資密集加倉銀行股,或因高股息滿足資產配置需求。業內人士提醒,普通投資者如也有此類需求,看好港股高股息類資產,不妨考慮逢跌配置相關指數基金。比如跟蹤中證港股通央企紅利的港股央企紅利ETF(513910)或者跟蹤中證港股通內地金融指數的港股通金融ETF(513190),通過指數化投資來分散風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