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10 23:47:47
沈陽作為東北的龍頭城市之一,肩負著帶領區域經濟復興的重任,以“甲醇汽車第一城”為目標,沈陽在5月就與吉利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達成戰略合作,以醇氫生態建設為核心,在新能源及醇氫電動汽車推廣等領域建立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每經記者 楊歡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740758
日前,沈陽發布《關于加快推動沈陽甲醇汽車生產及推廣應用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進一步加速甲醇汽車產業在沈陽的落地,力爭成為“甲醇汽車第一城”。當中包括加快甲醇汽車制造體系建設、推進車用甲醇燃料生產及加注體系建設、加快技術創新及標準體系建設、鼓勵甲醇汽車在重點領域推廣應用四個部分10條具體措施。
在鼓勵甲醇汽車在重點領域推廣應用方面,主要包括推動甲醇汽車在公共領域推廣應用,在符合政府采購政策的前提下,甲醇汽車平等參與政府及公共領域用車采購活動。促進甲醇汽車生產和消費,完善甲醇汽車購銷渠道,給予甲醇汽車生產企業一次性補貼,優化甲醇汽車使用環境,支持甲醇汽車享有新能源汽車同等路權。
解讀:從全國整體來看,與乘用車相比,商用車電動化進程較為緩慢。2023年新能源商用車銷量44.74萬輛,滲透率僅為11.1%,而同期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則達到34.7%。
究其原因,純電和氫燃料電池是目前我國主要的汽車新能源技術路線,但是受制于當下技術能力以及補能等配套設施的制約,純電和氫能在交通領域,尤其是在商用車領域的發展存在一定局限性。譬如,氫能和電池技術都面臨一定程度的購置成本、補能問題等掣肘。
基于此,不少業內人士預判,在新能源汽車不斷迭代的當下,憑借低排放、價格低廉、能源自主可靠的特性,甲醇汽車有望成為繼純電和氫能之后,新能源汽車的下一個風口。
8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中明確,將甲醇加注納入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從各地的動作來看,包括遼寧、黑龍江、山西、天津等多地正在積極推動政策落地,助推醇氫電動汽車產業加速發展。
東北地區或許是施展拳腳的理想選擇之一——受氣候條件影響,冬季鋰電池性能大幅降低,直接影響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據統計,2023年我國東北三省新能源商用車的滲透率僅為1.8%,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以甲醇作為能源,醇氫電動技術可以有效解決極寒氣候條件下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衰減問題。
沈陽作為東北的龍頭城市之一,肩負著帶領區域經濟復興的重任,以“甲醇汽車第一城”為目標,沈陽在5月就與吉利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達成戰略合作,以醇氫生態建設為核心,在新能源及醇氫電動汽車推廣等領域建立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不久前,金杯作為沈陽首家汽車制造企業,與吉利遠程合作推出了首款吉運新能源產品,未來,沈陽金杯還將逐步導入吉利的醇氫電動技術,推出甲醇增程版輕客、新能源版海獅等系列車型。
此外,沈陽還計劃提升甲醇汽車產業化水平,鼓勵甲醇汽車相關生產企業爭取省市技改資金支持。增強甲醇汽車零部件配套能力,積極引進甲醇汽車關鍵零部件制造企業。鼓勵本地汽車零部件企業發展甲醇汽車關鍵零部件業務。
上海發布支持上市公司并購重組行動方案
12月10日,《上海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購重組行動方案(2025—2027年)》正式發布,力爭到2027年,落地一批重點行業代表性并購案例,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重點產業領域培育10家左右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上市公司,形成3000億元并購交易規模,激活總資產超2萬億元,集聚3-5家有較強行業影響力的專業并購基金管理人,中介機構并購服務能力大幅提高,并購服務平臺發揮積極作用,會市、市區、政企合力顯著加強,政策保障體系協同發力,努力將上海打造成為產業能級顯著提升、并購生態更加健全、協作機制多元長效的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先行區和示范區,更好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湖南公布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
湖南省人民政府官網12月6日公布了《湖南省深入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提出實施新一輪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行動、潛力地區城鎮化水平提升行動、現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動、城市更新和安全韌性提升行動,穩步提高全省城鎮化質量和水平,計劃通過5年的努力,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升至66%左右。其中提到,健全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社保制度,全面取消在就業地參保戶籍限制。
浙江將實施科創平臺“伙伴計劃”
12月9日,加快建設創新浙江新聞發布會在杭州舉行。會上通報了浙江加快建設創新浙江、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部署。浙江將實施高能級科創平臺提能造峰行動。在強化產學研用合作方面,浙江將實施科創平臺“伙伴計劃”,會同浙江省教育廳、省經信廳等部門建立“平臺+高校+企業+產業鏈”結對合作機制。科創平臺聚焦主攻方向,完成牽手一家重點高校、一家重點企業和一個重點產業鏈工作,明確合作內容、推進舉措和目標任務。
武漢發布升級版產業地圖
近日,武漢發布升級版產業地圖,為產業發展精準導航,124張全景地圖“一屏鎖定”。據了解,武漢市于2021年發布首份產業地圖。此次升級版產業地圖重點突出“產業布局可視、創新資源可查、政策規劃速覽、企業投資可用”,圍繞“965”產業16條產業鏈、87個細分領域,收集完善相關數據信息,形成6053家重點企業庫、1548家創新資源庫、502家重要載體庫。
總撫養比增至38.7%,北京仍處于人口“機會窗口期”
12月7日,《北京人口藍皮書·北京人口發展研究報告(2024)》發布。對于人口年齡結構,報告披露,2023年少兒人口在北京市常住人口中所占的比重為12%,較2022年有所下降。2023年北京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494.8萬,占常住人口的22.6%,在常住人口中所占比重的增幅大于2022年。
報告指出,總撫養比從2010年的20.9%,增至2023年的38.7%,但仍處于人口“機會窗口期”,為北京新舊動能加速轉換提供重要戰略機遇。報告還披露,2023年北京市15歲及以上常住人口中,擁有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56.6%。2022年北京市研究與試驗發展(R&D)人員達546747,每萬常住人口中R&D人員達250.3,遠超全國平均水平。高科技產出水平高,2022年北京人均R&D經費排名全國第五,每萬人發明專利申請數和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數均排名全國第二。
投資競爭力百強區公布,廣東前十占六
12月10日,賽迪顧問正式發布投資競爭力百強區(2024)。本次評價構建了包含政務服務、對外開放、基礎環境、產業活力、人才吸引、要素保障6個一級指標及20個二級指標的評價體系,對全國除直轄市、港澳臺地區及國家級新區外的900余個市轄區展開綜合評價。
投資競爭力百強區(2024)↓↓↓
從最終結果來看,深圳福田區、廣州天河區、深圳南山區、深圳寶安區、杭州余杭區、佛山順德區、蘇州吳江區、深圳龍崗區、鄭州金水區,以及南京江寧區,拿到全國十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