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1-27 14:01:26
王琪透露,2023年,我國快遞包裝廢棄物總量已近2000萬噸。減少快遞包裝除了源頭減量、減少層數、免膠帶等,還應發展易回收、多次使用、可循環快遞包裝材料,建立存儲返還制度、押金制度等,提倡就地回收。
每經記者 周逸斐 每經編輯 陳旭
每經11月27日電(記者 周逸斐) 11月27日,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中國保健協會及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聯合主辦的第三屆“2024中關村論壇系列活動—美麗經濟與可持續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
論壇現場 每經記者 周逸斐 攝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估算,平均每人每年排放約9.34噸二氧化碳。這些碳排放從哪里來?個人碳足跡之中相當一部分來源于消費品的包裝。近年來,我國大力倡導發展循環經濟,減少包裝材料對環境的影響。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琪在論壇現場發言時表示,包裝制品大多消費即棄,回收利用率低,產生大量廢棄物,極大浪費資源,嚴重污染環境,相關治理工作是固體廢棄物管理的重要任務。
她進一步表示,食品包裝占包裝行業市場總份額的60%,塑料占比超50%。應該推進垃圾分類,在前端有效分離分選出各類包裝材料,促進回收利用;發展易回收再利用的包裝材料;發展新型包裝材料,如生物基、可降解、可食性材料。
外賣包裝中,餐盒、餐具、包裝袋等塑料占比約80%。王琪建議,外賣包裝應從源頭減量,一體化包裝等;積極回收可熱塑料加工的塑料包裝,注意不應回用于與食品接觸的包裝;餐廚難分離、需填埋處理,發展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包裝,注意可控、完全降解;對于沒有回收價值的包裝,需要發展清潔焚燒技術。
隨著我國快遞年業務量不斷上漲,每年也產生了大量的紙類、塑料廢棄物。2023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專門發布《深入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行動方案》。
王琪透露,2023年,我國快遞包裝廢棄物總量已近2000萬噸。減少快遞包裝除了源頭減量、減少層數、免膠帶等,還應發展易回收、多次使用、可循環快遞包裝材料,建立存儲返還制度、押金制度等,提倡就地回收。
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我國重視綠色包裝是為了實現節能減排和綠色環保的目標,減少固體包裝廢料對環境的影響,也是為了驅動綠色環保包裝產業的發展。包裝綠色轉型的關鍵在于成本和回收,一方面綠色包裝的成本是阻礙其普及的主要障礙;另一方面,即便用了可回收包裝,當前很多包裝也很難通過回收渠道回流,造成了浪費。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周逸斐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