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巴金,不曾遠去的“激流”

天府新視界 2024-11-25 18:45:58

今年是巴金誕辰120周年,他原名李堯棠,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其作品包括“激流三部曲”等,數量多且辨識度高。巴金的文學與人生已融入故鄉文化生活,其身上展現的中國文藝工作者的寶貴品格,依然鮮活生動。

“我跟所有其余的人一樣,生活在這世界上,是為著來征服生活。”1931年,27歲的巴金在《〈激流〉總序》中這樣表白自己對生活的看法。

今天,是這位“人民作家”誕辰120周年紀念日。回看他的一生,的確把生命活成了一股激流,以永遠青春的姿態,沖破桎梏與蒙昧,奔向理想。對于今天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者而言,巴金已經成為一個繞不過去的名字。

 

圖片

巴金,原名李堯棠,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的一個封建大家庭。

對于熟悉巴金作品的讀者而言,一定對《家》中充滿威嚴與壓迫感的高老太爺印象深刻。可以說,這是巴金基于自身的成長經歷,將封建禮教所加諸個人的壓抑、束縛與扭曲的具象化呈現。而這也正是青年巴金奮力反抗的對象。

理想的力量,激蕩起了巴金一生的激流。在提筆成為一名作家之前,巴金最初的打算是獻身社會革命事業。青年巴金渴望通過革命斗爭改變不合理的現實,建立公平、正義、自由的新社會。雖然自己參與的政治活動均告失敗,但對獨立的思考、對理想的追求,化為了巴金全生命周期激越奮斗、磅礴書寫的精神力量。

青年的力量,是他終其一生信念所系、熱情之源。他相信青年人有責任也有能力改變現實,更相信青年人能在理想之火的燭照下,去開創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這使巴金的文學創作始終透出真誠、單純、樸素、熱情的質感,與許多同時代作家的深沉大異其趣。也是基于這種信念,巴金生前不僅以《收獲》雜志的多期青年作家專輯作為鼓勵青年作家創作的園地,更以《致青年作家》《尋找理想》等多篇文章,為年輕一代作家和讀者寄語鼓勁、堅定信念。

圖片

巴金紀念館 圖據巴金文學院

圖片

通過一篇篇至情至性的文字,巴金踐行著“把心交給讀者”的文學初心。

縱觀整個中國現代文學史,巴金稱得上勤奮而多產。從1928年9月寫作處女作《滅亡》開始,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創作高峰期,他先后寫作了18部中、長篇小說,70多篇短篇小說,以及16本散文隨筆集,還有30多種外國文學譯作。其中,“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以及《憩園》《寒夜》等,更是成為陪伴幾代中國人成長的文學回憶。

在眾多的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家中,他的文字具有很高的辨識度。往往看上一兩段話,他的作品就能被準確識別,因為巴金把文學創作視為個人強烈情感的釋放,更視為崇高理想的寄托?!都摇分杏X慧對封建家庭的激烈反抗,乃至最終的出走,何嘗不是告訴新舊交替時代的讀者,要勇敢掙脫舊思想、舊觀念、舊制度的束縛,去闖出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新路?

在文學的世界里,巴金讓個人的自由與集體的解放合而為一。

哈佛大學教授王德威認為,“巴金的小說繼承并糅合了五四文學兩大巨擘的精神:自魯迅處,巴金習得了揭露黑暗、控訴不義的批判寫實法則;自郁達夫處,他延續了追尋自我、放肆激情的浪漫叛逆氣息。”

圖片

圖據四川人民出版社

圖片

四川,作為巴金出生并度過青春歲月的地方,在歷史的風云際會中,自然而然成為了巴金創作生涯中最初、最豐沛的靈感來源。他和同時代四川籍作家的文學實踐,為這片土地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立下了一個川味十足的坐標。

對巴金的尊敬與懷念,早已成為四川人的一種生活日常。從正通順街98號、雙眼井、百花潭公園慧園、人民公園到巴金文學院,與巴金相關的事物,總是在不經意間出現在成都人的生活中。從1991年起,巴金曾持續15年和成都東城根街小學的學生通信,與學生們分享自己對文學、對生活、對人生的看法,在青少年學生的心中,種下文學的種子。這所小學也因此有了“巴金小學”的名字,并將文學融入教學日常。而在成都市中心的百花潭公園中,更有一座幽靜的慧園,以《家》中高家花園及部分建筑為藍本建造,為近悅遠來的人們打開一扇走入巴金作品的大門。

通過巴金的作品,人們讀到近現代四川的覺醒時刻。每隔一段時間,四川的出版社就會再版一次巴金的作品,不同年齡段的讀者,透過這些文字來認知這片土地的過往,也實現自身精神的成長。今年10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走近巴金”書系正式發布,《巴金家信》《巴金的兩個哥哥》《巴金家族史考略》《講真話的書》等7本11冊作品,為人們多維度、立體化地認識、了解和研究巴金提供了翔實的資料和廣闊的視角。

巴金的文學與人生,早已融入故鄉人的文化生活中。10月18日起,“致敬大師·巴金”系列活動在成都陸續開展,王蒙、莫言、李敬澤、賈平凹等作家通過書畫作品傳遞對巴金的懷想,當代文學名家共同探討“巴金的文學精神”,不斷增強著巴金作品與當下時代的密切關聯。而從明天開始,由四川人藝推出的新中式夢核沉浸戲劇《激流·家》將在成都連演六天,巴金的原著加上劇作家曹禺創作的劇本,將與全新的表現手段結合,帶觀眾回到百年前風云激蕩的成都,致敬巴金,禮贊青春。

以巴金之名,四川文學的“后浪”們正在奔赴各自的激流。1993年,巴金破例允許四川省作協下設的文學院更名為“巴金文學院”,充分寄托著他對家鄉文學事業的期盼。截至目前,已有包括“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阿來、柳建偉、麥家等在內的200多位中青年作家從這里走出,走向中國當代文壇的前沿。文學“川軍”的蓬勃朝氣,是家鄉文學工作者們對巴老最好的禮敬。

圖片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應該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用光明驅散黑暗,用美善戰勝丑惡,讓人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夢想就在前方。
今天,在巴金誕辰120周年的特殊節點,我們深情回望這位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的大作家,他身上所展現的中國文藝工作者的寶貴品格,依然鮮活生動。

他告訴所有的寫作者,要始終有“把心交給讀者”的文學自覺。常讀常新是許多人對巴金作品的評價,即便已經過去幾十年,但諸如《家》中的青年覺醒、《寒夜》中的家庭關系等等巴金思考過的問題,依然能擊中當下讀者的內心,這或許就是作家“把心交給讀者”之后,所收獲的文學不朽。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始終是文藝事業發展與繁榮的重要保障。把心交給讀者,所寫下的文字才是能夠穿越時空、給人以恒久溫暖的文字。

他告訴所有的青年人,要敢于去追求一種昂揚向上的青春。當許多青年人夢想著在舒適區“躺平”時,巴金用他的作品,不厭其煩地提醒人們,青春還有其激流勇進、遼闊奔騰的一面。青春或許迷茫、或許困惑,但卻不能失去出走與改變的勇氣。將個體的生命匯入到民族、國家的大潮中,是每一代青年人的使命,也是真正值得每一代青年人追求的人生價值。

他告訴所有的普通人,要永遠葆有“講真話”的原則與勇氣。對于一個普通人而言,講出關于外在與他者的真話比較容易,但向內的自省、講出關于自己的真話卻并不容易做到。而在巴金晚年寫的《隨想錄》中,向內挖掘、直面自身的深度與自我懺悔的強度,至今看來仍然震撼人心。人需要坦然面對自己的內心,才能走向真正的強大,這是巴金畢生堅守的原則,也是這位百歲老人坦誠分享給每一個普通人的人生經驗。

在巴金誕辰100周年前夕,金庸曾以一句題詞直訴衷腸:“巴金先生是我最欽仰的文學家,他的作品給了我最多的教導與啟發,不但在藝術上,而且在人格上。”
又是二十載光陰流轉,巴金的文學激流依然奔騰不息。而我們也在對巴金的閱讀與追憶中,更加理解了一位作家之于國家、民族與時代的永恒意義。

圖片


【本文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撰文/ 成博 編輯/馬艷琳 郭書瓊 責編/謝夢 審核/姜明

責編 胡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一本久中文视频播放 | 亚州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 | 亚洲成a∨人在线播放欧美 中出中文字幕欧美 | 日韩国产亚洲欧美在线 | 亚洲人成网999久久久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