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1-18 08:30:10
每經記者|楊建 每經編輯|彭水萍
(一)重要市場新聞
1、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收跌,納指跌427.53點,跌幅2.24%,上周累跌3.15%;標普500指數跌1.32%,上周累跌2.08%;道指跌0.7%,上周累跌1.24%;其中,納指、標普500指數均創9月份以來最大單周跌幅,道指創10月下旬以來最大單周跌幅;大型科技股多數下跌,亞馬遜、Meta跌超4%,英偉達跌超3%,微軟、英特爾跌逾2%;特斯拉漲超3%。中概股多數上漲,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漲0.82%,上周累計下跌5.9%,京東漲近5%。
2、國際油價全線走低,美油12月合約跌2.55%,報66.95美元/桶,周跌4.87%;布油2025年1月合約跌2.09%,報71.04美元/桶,周跌3.83%。現貨黃金下跌0.06%,報2562.72美元/盎司,上周累計下跌4.52%,創2021年6月以來最大單周跌幅;現貨白銀跌0.71%,報30.238美元/盎司,上周累跌3.4%。歐洲主要股指集體收跌,德國DAX 30指數跌0.29%,上周大致持平;法國股指跌0.55%,上周累跌0.88%;意大利股指跌0.5%,上周累漲1.12%;英國股指跌0.11%,上周累跌0.08%。
(二)宏觀新聞
11月17日,截至目前,深市59家公司披露獲回購專項貸款總額134.61億元,11家公司公告取得增持貸款總額43.71億元,69家公司共計取得178.32億元專項貸款支持。這些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設備制造業、計算機、化工、醫藥、汽車等行業。回購增持再貸款政策是維護市場穩定運行的創新工具,深市公司積極開展回購增持,向市場傳遞了信心。
(三)機構觀點
恒生前海基金:上周高標股回落,多重原因導致短期內市場可能繼續面臨調整壓力,投資者情緒轉為謹慎。政策方面,市場對于政策的預期處于動態調整之中,對于內需中的消費和地產問題仍存擔憂,但本次穩增長政策思路的切換是十分確定的,我們認為當前宏觀經濟已經獲得政策托底,但要解決市場需求弱、物價承壓的問題還需時間,從中長期維度我們對于A股未來上漲趨勢呈樂觀態度。板塊方向上,在當前政策反轉、總量足、但節奏有節制的背景下,經濟強勢反轉預期不會快速形成,在風險偏好和交易量的復蘇下科技成長板塊占優;中長期看,我們將緊密跟蹤產業趨勢方向,關注科技、醫藥、大制造板塊的新一輪產業周期,并積極挖掘長期資產回報率高的個股。
明澤投資基金經理胡墨晗:近期A股市場的調整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首先,前期市場上漲的短期事件性因素落地后,市場開始由交易事件性驅動轉向交易基本面復蘇。其次,由于部分板塊前期已經累積了較高的收益,市場短線資金的獲利了結需求對指數表現構成了壓制。此外,美元的強勢表現和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也是導致股市波動的因素之一。對于A股后市,我們認為基本面復蘇驅動下的上行趨勢有望延續。展望2025年,A股正站在年度級別馬拉松行情的起跑線上。隨著外部不確定性因素的減少,以及國內積極政策的持續出臺,我們對A股市場的中長期向上趨勢持樂觀態度,且結構性機會將持續存在。未來我們看好新質生產力中的績優成長方向,如AI+產業鏈、人形機器人、星鏈以及創新藥行業。同時,看好內需消費和并購重組主線。
融智投資基金經理夏風光:上周市場出現逐波的下跌,跌勢還有加速的跡象,這和上周市場的熱鬧與強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仿佛從盛夏一下就進入了寒冬。市場走弱有以下怎么幾點原因:第一政策預期驅動下的博弈行情告一段落,短線資金大規模退潮,經過此前的上漲,融資余額已經重回到高位,短線資金退出對市場的沖擊也相應的變大。第二是美元指數表現超強,匯率、商品同步受壓。第三是港股和中概持續走弱,已經跌破10月中旬的平臺。但是支撐924行情啟動至今的根本原因,是政策的拐點拉動了預期,從財政政策出臺、落地,到以ppi為代表的經濟指標改善,這一鏈條傳導需要一定的時間。只要政策不退出,支撐市場估值提升的核心力量就不會消退。牛市多急跌,面對回調如何保持信心,那就是尋找到真正優質的公司,避免陷入短期情緒的博弈中。
(四)行業掘金
1、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等三部門近日聯合印發《北京市存量數據中心優化工作方案(2024-2027年)》,目標到2027年,數據中心能效水平全面達到地方標準,年均PUE值(電能利用率)降低至1.35以下。將推進存量數據中心PUE值認定,對PUE值超標的數據中心征收差別電價電費,推廣蒸發冷卻、液冷服務器等綠色節能創新技術和設備。西南證券研報認為,液冷技術通過使用高比熱容的液體作為冷卻介質,相比風冷技術在多個方面表現出色。英偉達今年率先發布最大功耗可達1200W的B200,功率的持續提升將帶動液冷技術的應用需求。AI服務器市場的快速增長,有望使液冷解決方案成為未來數據中心的主流選擇。概念股那艘擴碩貝德,飛榮達,精研科技等。
2、我國首個量子信息技術領域國家標準《量子計算術語和定義》將于今年12月1日實施。該標準的實施,將進一步推動量子計算技術研究、交流與應用,為未來實現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提供重要支撐,為量子計算技術標準化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近期安徽省量子計算工程研究中心透露,中國首家量子計算公司本源量子計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已向海外首次銷售中國自主量子算力。向海外銷售的中國自主量子算力為中國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機時。“本源悟空”今年1月6日上線以來已完成全球133個國家發送的27萬個量子計算任務。外國企業購買中國自主量子算力,是國際市場對中國量子計算技術實力的初步認可。概念股包括迪普科技,國盾量子,科大國創等。
3、11月15日,國家知識產權局披露,華為“硅基負極材料及其制備方法、電池和終端”專利公布。該專利主要解決了硅基材料因膨脹效應過大導致電池循環性能低的問題,提高負極的循環穩定性。負極材料是固態電池的關鍵創新環節之一,理論比容量是石墨的10倍,是目前已知比容量最高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采用硅基負極材料的鋰電池質量能量密度可以提升8%以上,同時每千瓦時電池的成本可以下降至少3%。東莞證券研報表示,以硅基負極為代表的新型負極材料出貨量增長明顯,2023年出貨量已接近6萬噸,在整體負極材料中的出貨量占比進一步提升至3.4%。概念股包括硅寶科技,翔豐華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