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央媒看四川 | 共育產業共謀改革 川渝怎樣下活合作“一盤棋”?

新華社 2024-11-15 18:33:50

今年前三季度,重慶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1%,其中汽車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5.9%,拉動全市增長4.5個百分點。重慶工業“賽道”實現快速增長,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揮了“火車頭”作用——今年1—9月重慶共生產新能源汽車59.4萬輛,同比增長130.7%,新能源汽車板塊的增長率對汽車產業增長貢獻率接近90%。

重慶汽車產業強勢跑出“加速度”,背后離不開川渝地區強大的產業鏈配套支撐體系。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啟動建設以來,川渝兩地汽車產業發展規模持續擴大,零部件配套體系更加完善。當前,川渝已建成我國第三大汽車產業集群,擁有45家整車企業和1600多家配套商。

優勢互補 共育現代產業體系

“一輛‘重慶造’汽車,身上離不開四川的配套產品。”長安汽車相關負責人曾這樣說。

走進位于四川省宜賓市的四川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線上一片繁忙景象。2023年,宜賓動力電池產業產值達1013億元,光伏產業年產值超過260億元,為川渝地區能源結構轉型和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川渝兩地產業融合度不斷提高,四川造的鋰電池銷往重慶汽車廠,重慶造的汽車又銷往包括四川在內的全國各地。”“四川時代”副總經理楊偉平介紹。如今,重慶也有19家鋰電企業給“四川時代”供應原材料;投產3年來,公司供應鏈川渝本地化率已超50%。

在重慶兩江新區,一家工業領域數字化服務商——廣域銘島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也在為川渝兩地汽車產業鏈提供服務。

打開電腦,廣域銘島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專家便可以清晰地看到距離自己300公里外的領克汽車成都工廠生產車間里機器人工作的場景。據介紹,廣域銘島圍繞該工廠汽車主機廠工業場景和數字化升級需求,為其建立了數字化賦能體系,有效提高了工廠的數字化管理水平。

汽車產業只是川渝攜手共育現代產業體系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川渝兩地樹立“一盤棋”思路和一體化發展理念,同向發力,進一步增強產業協作和協同創新,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位于榮昌高新區的重慶電子電路產業園,是川渝兩地建成的首個電子電路產業園。產業園將汽車電子、5G智能終端、新材料、醫療、PCB(印制電路板)產業及其配套的關鍵項目作為主導發展方向,為中西部地區汽車、電子等支柱產業提供配套。

負責運營這家產業園的是一家民營企業——重慶瑜瀚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瑜瀚電子把在四川省射洪市運營西部國際技術合作產業園積累的豐富經驗,帶到了重慶榮昌。

“作為專業的產業平臺公司,我們不僅為入駐企業提供各類政務服務代辦工作,還深度參與當地產業規劃,能夠助力當地加快建設全產業鏈配套服務的大型電子電路專業化園區。”瑜瀚電子副總經理劉丹表示。

近年來,通過“以商招商”的方式,該園區吸引了不少在沿海從事電子電路產業的川渝商戶紛紛“回巢”。同時,射洪和榮昌的兩個產業園區,已有近百家企業在瑜瀚電子牽線搭橋下實現合作。

抱團發展 共耕現代農業“試驗田”

開車駛入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雙昌”合作示范園區(以下簡稱“雙昌”園區),公路兩側一座座白墻青瓦的民居,掩映在綠樹與鮮花之中。山坡上的油茶園郁郁蔥蔥,坡下的稻田阡陌縱橫,與錯落有致的農舍相互映襯,一幅生態美、鄉風淳、產業旺的和美鄉村新畫卷正在這里鋪開。

“雙昌”園區是根據《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建設規劃》,在川渝毗鄰地區建設的三個農業合作示范園區之一,著力打造現代高效特色農業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以試點示范帶動成渝地區現代農牧業協同發展。

園區規劃面積19.6萬畝,涉及兩地“七鎮一街道”。其中,毗鄰而居的四川省隆昌市石燕橋鎮三合村與重慶市榮昌區安富街道普陀村,正好位于園區先行區規劃范圍內。曾經,地圖上一條看不見的省界,隔開了田挨田、路相通、水相連的兩個村莊。如今,這兩個“鄰居”正攜手共耕現代農業和鄉村振興的“試驗田”。

三合村黨委書記王東介紹,“現在村里的公路不僅拓寬了,兩個村之間的公路也相互貫通,園區內還建成了一條環線。隨著‘雙昌’園區建設的深入,吸引了不少在外打工的年輕人返鄉創業。”目前,“雙昌”園區已實施道路交通、稻魚基地、智慧豬場、美麗新村建設等30余個項目。

王東表示,兩個村之間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產業共建共享:“我們共同規劃主導產業,共同建設高標準農田,共同聘請農業專家開展技術服務,就連土地流轉費標準也保持一致。”

除了共建特色園區,在農業產業共興方面,四川省瀘州市還聯合重慶市江津區、永川區,以規劃同向、要素共享的原則,共建100萬畝“巴蜀魚米之鄉”產業集群。

瀘州市瀘縣玄灘鎮新山村稻蝦養殖基地就處于“巴蜀魚米之鄉”產業集群的核心地帶。當前,新山村正大力發展稻蝦養殖,已帶動全鎮發展稻蝦養殖2萬畝,帶動玄灘鎮農業增收6000萬元。

“我們與毗鄰的重慶區縣在基礎設施上實現互聯互通,在生產技術上交流互助,在銷售渠道上也積極共享,形成發展合力。”玄灘鎮黨委書記余萍說。

改革探路 共建首個跨省域新區

連片的現代化廠房,平整寬敞的道路,繁忙有序的建設工地……華鎣山下,一座現代化產業新城正在崛起。

2020年12月29日,川渝高竹新區獲批設立,成為全國首個跨省域實體化運行的共建新區,肩負起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的使命。近年來,在川渝兩地共同努力下,多項首創性、集成化、差異化的改革事項在此漸次落地。

川渝兩地稅務部門先行探路,線上建成高竹新區電子稅務局,實現了跨省份稅務數據的共聯共享;線下聯手在高竹新區打造全國首個一體化運行的跨省域稅費征管服務中心,實現跨省域政務部門實體化聯合辦公。

2021年,稅費征管服務中心開出首張發票。三年多來,稅收政策標準化、征管一體化和服務便利化改革成勢見效。截至目前,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已累計向納稅人提供線上線下辦稅服務27萬余筆,實現稅費收入18.6億元,為納稅人節省辦稅車程1297萬余公里。

“受益于‘繳費就低、政策從優’的稅費政策,今年1至8月,我們已享受稅收優惠100萬元,公司實現產值同比增長約10.3%。”新區內的渝興宇新材料負責人殷光華表示。

如今的川渝高竹新區內,目之可及的物理阻隔逐步暢通,看不見的區域壁壘也逐漸消融——

川渝高竹新區建設了線上線下政務服務平臺,在公安政務、用電服務、醫保服務等領域實現川渝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跨省域一體化發展經驗。以用電服務為例,在川渝高竹新區供電服務中心,新區企業可實現用電業務跨省域“一窗受理、一站辦理、一體服務”;同時,該中心還按照“政策就高不就低”原則,全面梳理川渝兩地電力政策制度差異44項,已統一40項。

責編 胡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中文字幕久久综合久久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不卡 | 永久A电影三级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人高清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66 | 综合久久本道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