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1-15 12:53:45
2024年,錦泰保險董事長任瑞洪接受專訪,探討中小財險公司發展。他指出,中小財險公司應充分利用自身資源,拓展創新能力,在產品價格、銷售渠道、保險服務等方面堅持創新,樹立自己的品牌,積極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
每經記者 張祎 每經編輯 馬子卿
市場變化及監管引導之下,財產保險公司愈發傾向“多條腿走路”。2023年,國內財產險原保費收入達到1.59萬億元,同比增長6.73%。其中,非車險成為多家財險公司的“第二增長曲線”,農險、健康險、責任險增幅均在10%以上,遠超車險增長速度。
這背后,創新力量不容忽視。據中再產險發布的2023年財產保險行業《創新洞察報告》,2023年,財險業各類創新案例數量超過500個,較上年增長6.6%,其中產品創新案例占比達到六成。從國內來看,農業農村保險、綠色保險、科技保險排在產品創新前三位。
2024年以來,在數字化轉型、社會需求多元化等因素推動下,財產險業務結構優化、商業模式創新繼續向前。據中再產險觀察,今年上半年,我國財產險行業保費增速為4.5%,非車險發展仍處于中高速增長階段。
這為規模小、人員少、品牌弱的中小財險公司提供了差異化競爭的機會。隨著競爭日趨激烈,國內財產險市場“馬太效應”進一步顯現,相較“大而全”的大型財產險企,中小財險公司更需要在創新中找到“價值經營”之道,提升自身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面對頭部險企強者恒強的現狀,中小財險公司該如何積極應對市場的變化與挑戰?非車險市場未來將呈現哪些新趨勢?財險公司在深化改革之路上又能尋得怎樣的機會?
2024年,《每日經濟新聞》迎來風華正茂的20歲,特別啟動“智見未來——全球高端人物專訪系列”。圍繞上述一系列問題,錦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錦泰保險”)黨委書記、董事長任瑞洪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
作為一家由成都市國資委實際控制的全國性股份制財產保險機構,錦泰保險自2011年1月成立以來持續穩健發展,通過特色化經營提升核心競爭力,從2014年起連續10年實現盈利,并成為中西部首家在“新三板”掛牌的保險公司。任瑞洪是一名“70后”保險人,進入錦泰保險核心高管層已近十年,2023年由總經理轉任董事長,成為錦泰保險第二任“掌門人”。也正是在這一年,錦泰保險非車險業務占比明顯上升,公司全年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9.01%、128.25%,創下成立以來最高盈利水平。
在任瑞洪看來,財險行業正持續由追求速度和規模向以價值和效益為中心轉變,也在能級提升中更加突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與民生改善的功能。他指出,謀求戰略轉型及高質量發展過程中,中小財險公司應在產品價格、銷售渠道、保險服務等方面堅持創新,樹立自己的品牌,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
NBD:近兩年來,財產險行業整體發展環境呈現出哪些顯著變化?中小財險公司經營面臨哪些挑戰?
任瑞洪:我們深刻感受到,財險行業正持續由追求速度和規模向以價值和效益為中心轉變,行業承保效益得到改善。同時,財險行業在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中積極布局,提升發展能級,逐步樹立與時俱進的大保險觀,更加突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與民生改善功能。
近期,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到了保險行業的改革還將繼續走深走實走細,保險業高質量發展還在路上。在此背景下,就中小保險公司來說,挑戰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在“長牙帶刺”強監管背景下,對中小財險公司經營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二,在行業“馬太效應”背景下,中小財險公司經營壓力持續加大,這將倒逼中小財險公司不斷嘗試轉型發展突破之路;第三,對于中小財險公司來說,由于資金規模、投資能力等有限,投資渠道相對狹窄,在投資收益方面更容易受到資本市場波動的影響。
NBD:中小財險公司若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和戰略轉型,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強能力建設?
任瑞洪:《意見》提出,要引導中小保險公司特色化專業化經營發展。在此背景下,中小財險公司可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實現高質量發展和戰略轉型。
一是要樹立正確的經營觀、保持發展定力,突出差異化特色化發展能力。正確把握和處理好速度與效益的關系,充分發揮地方資源優勢和股東資源優勢,謀深謀細經營差異化、特色化,豐富創新“保險+服務”,逐步構建起與保險業務緊密相連的生態系統。
二是找準市場定位,鞏固核心競爭力。近年來,行業“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已形成共識,但真正落到實際經營管理的卻不多。準確定位目標市場和目標客戶,是落實“以客戶為中心”的核心,也是鞏固市場競爭力的關鍵所在,這需要中小財險公司加強宏觀經濟研究,把握產業和地域經濟發展的趨勢,以具有相對優勢的特色服務搶占市場“空白點”。
三是強化創新驅動能力。中小財險公司應充分利用自身資源,拓展創新能力,在產品價格、銷售渠道、保險服務等方面堅持創新,樹立自己的品牌,積極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
四是提升服務水平,培育客戶忠誠度。科技賦能為更好開展客戶服務提供了有利條件,可彌補中小財險公司機構網點較少的不足。中小財險公司應抓住大數據時代機遇,通過科技賦能增強客戶黏度,提高客戶忠誠度。
五是注重內控合規,守住風險底線。加強內控體系建設,將依法合規作為發展的前提,規范開展各項經營活動,為中小財險公司穩健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
NBD:近年來,非車險市場成為行業發展新焦點,健康險、責任險等領域增速顯著。未來非車險市場的主要機會可能會在哪些領域出現?
任瑞洪: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為保險業轉型升級推進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也是未來非車險市場的主要領域。
比如,在科技金融領域,隨著科技企業快速發展,為科技企業提供定制化的知識產權保險、關鍵設備保險、網絡安全保險等保險產品和服務,也許將成為非車險市場的重要增長點。在綠色金融領域,環境污染責任險、清潔能源保險等可能將受到更多關注。
在普惠金融領域,如何服務于小微企業、新市民等群體,開發適合他們需求的保險產品,以提升金融服務的普及率和覆蓋面,是保險主體未來業務發展的重要方向。在養老金融領域,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養老保險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將大幅增長。
從錦泰保險來說,我們結合公司實際制定了貫徹落實實施方案,明確了五大方面25條重點工作舉措,力爭在未來5年,基本形成產品種類全面豐富、服務體系健全完善、運營模式成熟可靠、參保客戶廣泛認可的“五篇大文章”服務體系。
另外,公司還單獨制定了貫徹落實關于推動綠色保險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和關于推進普惠保險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同時,加強非車險業務風險評估和管理,利用數字技術提高風險管理的精準度和效率,確保業務可持續發展。
今年以來,我們圍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創新開發了低空經濟專屬保險、古樹名木專屬保險等,為成都市11.43萬持證殘疾人提供人身意外傷害風險保障,為成都市300余名道德模范提供了專屬保險“蓉善保”,積極參與甘肅省醫責險共保體,為超750家醫療機構提供風險保障超4000萬元,推動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擴大糧食作物覆蓋率,在陜西省試點推廣小麥、玉米、高粱完全成本保險。
NBD:針對非車險市場潛在的增長領域,公司是否已有戰略布局?成效如何?
任瑞洪:錦泰保險作為中小財產保險公司,力爭通過錯位競爭實現加快發展。所以我們在2016年就提出了將農業保險、信用保證保險、責任險和意健險作為業務發展重點,通過產品和服務創新推動特色業務快速發展,業務占比從不到30%提升到超50%,成為公司非車險業務穩定發展的基石。
特別在農業保險方面,公司因地制宜,累計打造了100多個地方優勢特色農業保險產品,成功搭建了從“地頭田間”到“餐桌舌尖”全產業、全鏈條、全要素的較為完備的農業產業風險保障體系,涵蓋耕地保護、自然風險、市場風險、收入保障、品質增信等,實現了多個“首創”。
比如,錦泰保險在全國首創了農產品品質保險、能繁母豬價值保險、以絕對價格為理賠觸發參數的生豬價格指數保險,在西南地區首創了水稻收入保險,也是全國第一家獨立開展蔬菜價格指數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
我們還積極利用高新技術手段賦能農險發展,將衛星遙感、多光譜遙感、近紅外無損檢測分級、養殖業智能AI等多類技術運用于農險領域,積極探索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提升保險服務精度與質量。
同時,公司始終把優先保障糧食安全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2024年積極推進三大糧食作物保險精準投保、精準理賠,加強農業數字化,增強農戶對農業保險的信賴感和認可度,有效減少虛假承保、虛假理賠等問題,實現了業務風險及合規風險的雙控制。
NBD:2024年2月,全國首單全災種、廣覆蓋、長周期的綜合巨災保險在河北省落地,錦泰保險作為中國城鄉居民住宅地震巨災保險共同體成員參與了該項目。隨著極端天氣事件頻發,你如何看待巨災險的發展潛力?
任瑞洪:錦泰保險自2016年開始試點巨災保險,是巨災保險共保體首批成員。我們看到,近年來,氣候變化導致自然災害頻發,企業和個人對巨災保險的需求進一步增加。
一方面,政府不斷完善出臺相關政策支持巨災保險發展。今年2月,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和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擴大城鄉居民住宅巨災保險保障范圍進一步完善巨災保險制度的通知》,指導保險公司結合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和區域災害的特點,為地方政府提供差異化、特色化、定制化的風險保障方案。
另一方面,科技創新在巨災風險評估、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應用,提高了保險公司風險管理能力,使巨災保險的風險定價更加科學準確,為保險公司發展巨災保險提供支撐。
未來,錦泰保險將持續深耕細作,開發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巨災保險產品,實現產品創新與多樣化,提高服務效率與質量。同時,我們也會積極尋求與國際再保險公司合作,引入先進風險管理經驗和資金支持。
NBD:如何看待保險業在西部金融中心建設中所扮演的角色?
任瑞洪: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中的重要部署,也為當地保險業發展帶來了歷史性發展機遇。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過程中,保險業應聚焦服務新質生產力、產業發展、民營經濟、鄉村振興、民生福祉等重點工作,找準保險服務的發力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借勢借力發展壯大,以優質保險服務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成都是西部金融中心的重要承載地,錦泰保險作為地方國有保險法人機構,將堅持做好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實踐者和推動者。2023年以來,我們緊緊圍繞成渝地區實體經濟和現代產業發展、城市戰略和重大項目、民生福祉和社會治理、綠色低碳和城鄉融合發展等提供保險服務,提供風險保障近6.5萬億元。
NBD:近年來,錦泰保險積極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并牽頭推動了川渝兩地法人保險公司戰略合作。川渝兩地保險業的合作,對于推動西部地區經濟增長和產業升級將帶來哪些積極影響?
任瑞洪:我們積極探索保險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路徑,通過機構聯動,在政策性及股東業務、市場化業務、資金運用、黨建賦能等方面不斷豐富深化多層次多領域務實合作。直觀可見的是,兩地合作有效地提升了保險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為川渝兩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險保障。
比如,2023年6月,錦泰保險與重慶安誠保險簽署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2+2”模式合作協議,建立以“安誠保險總公司與錦泰保險重慶分公司、錦泰保險總公司與安誠保險四川分公司”為主體的“2+2”合作模式。
一年多來,雙方開展常態化線上線下溝通交流,在市場拓展、業務推動、產品創新、經營管理方面實現信息互通,在區域重大項目上資源共享、在重要任務上合作推進、在重點業務上協同承保,累計合作項目超過了1000個,共同服務客戶近1400戶次,形成了電梯智慧保川渝模式、旅行社一攬子共保體、農民工工資支付履約保證保險共保體等一批成果,并創新開展信保、農險育肥豬保險等共保合作,累計為社會經濟提供風險保障超172億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