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0-27 21:39:55
10月25日,億緯鋰能(SZ300014)股票在開盤后逐步拉漲,最終報49.44元/股,漲幅10.01%。前一日晚間,該企業發布了盈利情況喜人的三季度報告,前三季度實現營收340.49億元,凈利潤31.89億元,扣非凈利潤25億元,前兩項數據同比波動不大,但扣非凈利潤同比大增16%,該項數據的第三季度表現更是實現超預期增長,第三季度扣非歸母凈利潤為10.0億元,同比增加11.4%,環比大增25.5%。
“扣非凈利潤,即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是衡量公司真實盈利能力的一個重要財務指標”,三季度報告發布后,有投資者留言分析稱,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16%,也意味著在排除了非經常性損益的影響后,億緯鋰能的主營業務盈利能力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6%,“這通常表明公司的經營效率和盈利能力在提升,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實際上,經營效率、盈利能力的提升,這從億緯鋰能三大業務前三季度的市場表現也能窺知一二,例如其消費電池、儲能電池滿產滿銷,產能利用率提升拉動毛利率增長,由此帶來扣非凈利潤同比大增。動力電池業務中,一方面在乘用車領域新增多個公告進入汽車客戶定點名單,另一方面,其汽車客戶第四季度起進入“交貨時間”,新上市車型銷量表現亮眼,預計整體需求將進一步釋放。
以客戶中的小鵬汽車為例,其小鵬P7+在2024巴黎車展亮相并開啟預售,不到2小時,訂單量便突破3萬臺,表現火爆,該車型將于11月上旬上市交付。
消費、儲能延續高產能動力板塊有望受益
根據三季度報告,億緯鋰能前三季度實現營收340.49億元、歸母凈利潤31.89億元、扣非歸母凈利潤25.00億元,同比變動幅度分別為減少4.16%、減少6.88%、增加16.00%。其中,第三季度營業收入為123.9億元,歸母凈利潤為10.51億元,扣非歸母凈利潤為10.01億元。
財務上,扣非凈利潤是從凈利潤中剔除那些偶然性、非持續性的收入和支出,該指標能更真實地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力,因而更受專業投資者重視。根據三季度報,億緯鋰能今年前三季度的非經常性損益中,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為7.25億元,去年同期該科目達到15.13億元,同比減少了近8億元,換句話說,雖少了政府補助的增厚,但當期凈利潤更能體現其主業盈利情況。
前三季度,億緯鋰能的三大業務均表現搶眼,其中動力電池前三季度出貨量同比增幅雖只有4.96%,但多款配套車型將在第四季度起陸續交貨進入市場,整體需求有望進一步釋放。
根據公開報道,10月14日,小鵬汽車旗下全新純電轎車——小鵬P7+在2024巴黎車展亮相并開啟預售。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預售開啟1小時48分鐘訂單量突破3萬臺。今年初,2024小鵬汽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在廣州舉行,億緯鋰能憑借創新技術、優質產品、穩定供應獲評“優秀供應商獎”。
同時,億緯鋰能也在鞏固商用車領域的優勢,截至第三季度末,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億緯鋰能商用車電池國內市場份額為13.09%,排名第二,相比于去年同期增長4.69%。今年9月,億緯鋰能攜手合作伙伴完成商用車產品開源電池Z系列(長續航產品)裝車下線,在新能源重卡市場獲得新的突破。
投資者交流會上,億緯鋰能也介紹,因為有新的車型公告、新的客戶交付,產能正逐漸開起來,“之前對2025年的展望是,所有動力的產線產能利用率Q3才能拉滿;但是從上周市場反饋來看,有望在2025年Q2拉滿”。
傳統消費電池方面,產線上延續滿產滿銷狀態,且隨著成都工廠投產,馬來西亞工廠建設進展順利,將進一步有效滿足客戶需求,提升產品市占率,同時小圓柱電池已連續多月產出超1億只。
根據成都本地媒體報道,10月17日,位于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的億緯鋰能第33工廠迎來首顆圓柱電池下線,這意味著億緯鋰能第33工廠正式投產,亦為成都新能源電池產業發展注入了又一劑“強心針”。億緯鋰能第33工廠主要生產21700型和26105型三元圓柱電池,具備高品質、高安全、高可靠、長續航等特點。
此外,儲能電池方面,前三季度翻倍增長,出貨量35.73GWh,同比增長115.57%。
“技術出海”,CLS業務模式已有收益
透過億緯鋰能今年的第三季度報告,還可以發現該企業對海外市場的重視與快速推進,從產品出海,到技術出海、產業鏈融合,億緯鋰能正推進多種模式與國際客戶展開深入合作。
例如,今年初,億緯鋰能正式推出全球CLS業務模式,并在北美落地首個項目,由ACT公司(Amplify Cell Technologies LLC)建設,該公司由億緯鋰能全資子公司億緯美國與Daimler Truck、PACCAR、Electrified Power合資成立,計劃生產方形磷酸鐵鋰電池,主要應用于指定的北美商用車領域,年產能約為21GWh,三家外方企業及其關聯方也將成為主要客戶,購買該工廠的絕大部分產品。
據了解,CLS全球合作經營模式,具備輕資產運營優勢,是對現有電池業務和產業協同的補充,CLS分別指代“Co- development”合作研發、“License”技術授權和“Service”服務支持。半年報中,億緯鋰能介紹,CLS的全球合作經營模式已被納入公司五大戰略業務板塊,公司將攜手全球更廣泛的合作伙伴,共建可持續未來。
CLS模式雖提出不久,但已開始為億緯鋰能帶來收益,“我們可以通過技術授權、服務支持等方式,依托我們在儲能領域積累的領先經驗,把一些好的資源協同起來”,在今年8月底的投資者交流會上,億緯鋰能方面介紹,預計CLS模式下的美國合資項目今年有2300萬美元的收益,“第三季度已經拿到一部分,全部金額預計會在四季度確認完成”。
實際上,經過億緯鋰能等為代表的頭部企業多年努力,中國已經在全球關鍵鋰電池零部件領域占據了80%以上的出貨量,媒體報道稱,鋰電池產業鏈成為中國企業出海浪潮中一朵絢爛的浪花,正在從單一的“走出去”進階到“本土化”的關鍵階段,這其中,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掌握技術制高點,才能在當地扮演發展的助力者和共贏者角色。
三季度報中,億緯鋰能還介紹,公司在印度尼西亞投資的紅土鎳礦濕法冶煉項目已順利實現投產,每年可生產約12萬噸鎳金屬和約1.5萬噸鈷金屬,旨在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動力電池鎳鈷原料生產基地。此外,公司與德方納米在云南曲靖合資建設的年產11萬噸磷酸鐵鋰項目已滿產且全部產能供應公司。
億緯鋰能方面還表示,公司攜手供應鏈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堅實的戰略性供應鏈關系,實現鋰電池材料產業鏈的全面覆蓋。合作模式從傳統的指導型轉變為更加緊密的融合型,已逐步顯現出成本效益。未來,公司將繼續深化產業鏈合資公司融合協同,不斷升級供應鏈合資公司的成本優勢和協同效應,保持公司產品市場競爭力。文/張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