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0-15 20:01:08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天齊鋰業業績考核目標以業績和鋰鹽銷量為主。
每經記者 胥帥 每經編輯 張海妮
鋰礦巨頭天齊鋰業(002466.SZ,股價32.85元,市值539.14億元)拋出股權激勵。
10月14日晚間,天齊鋰業發布2024年A股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擬授予激勵對象的限制性股票數量為46.7966萬股。其中,向公司26名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核心管理、技術、業務、關鍵崗位人員首批授予45.9766萬股限制性股票,授予價格為16.71元/股。
當中的關注點在業績考核目標,這次主要采取利潤及鋰產品銷量。
天齊鋰業相關人士表示:“此次股權激勵計劃在公司層面選擇鋰化合物及衍生品的銷量及其增長率作為考核指標之一,充分體現了公司對產能建設、市場銷售和整個鋰產業未來發展的高度信心。鋰化合物及衍生品是公司的核心產品,其銷量和增長率直接反映了業務的增長情況。公司致力于通過提升鋰化合物及衍生品的銷量和擴大市場份額,作為推動增長的關鍵策略,期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更是積極支持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在行業承壓的背景下,公司推出股權激勵,以進一步提升員工的積極性、凝聚力和創造力,從而實現可持續增長和長期價值創造,為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10月14日晚間,鋰礦巨頭天齊鋰業披露了股權激勵計劃(草案)。公司擬授予26名激勵對象的限制性股票數量為46.7966萬股。其中,向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以及核心管理、技術、業務、關鍵崗位人員首批授予45.9766萬股限制性股票,授予價格16.71元/股;預留限制性股票0.82萬股。本次激勵計劃涉及的標的股票來源為從二級市場回購的股份。截至10月15日收盤,天齊鋰業報收于32.85元/股。
記者注意到,天齊鋰業股權激勵計劃的激勵對象包括總裁夏浚誠、財務總監鄒軍、執行副總裁郭維、高級副總裁熊萬渝、董秘張文宇、副總裁李果以及其他的中層管理人員和核心業務人員。
激勵對象獲授限制性股票的限售期自激勵對象獲授限制性股票授予登記完成之日起12個月、24個月和36個月。天齊鋰業表示,此次股權激勵是為了進一步建立、健全公司長效激勵機制,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充分調動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以及核心管理、技術、業務、關鍵崗位人員的積極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天齊鋰業業績考核目標以業績和鋰鹽銷量為主。
公司業績考核目標為,2025年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不低于43.8億元,且鋰化合物及衍生品銷量不低于2024年;2025—2026年EBITDA累計數較2024年增長率不低于80%,且2025—2026年銷量累計數較2024年增長率不低于120%;2025—2027年EBITDA累計數較2024年增長率不低于200%,且2025—2027年銷量累計數較2024年增長率不低于260%。
天齊鋰業上一次實施股權激勵還要追溯到2019年,當時業績考核條件為營收和凈利潤。
為何天齊鋰業這一次加入了銷量的考核?
天齊鋰業相關人士表示:“此次股權激勵計劃在公司層面選擇鋰化合物及衍生品的銷量及其增長率作為考核指標之一,充分體現了公司對產能建設、市場銷售和整個鋰產業未來發展的高度信心。鋰化合物及衍生品是公司的核心產品,其銷量和增長率直接反映了業務的增長情況。公司致力于通過提升鋰化合物及衍生品的銷量和擴大市場份額,作為推動增長的關鍵策略,期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更是積極支持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在行業承壓的背景下,公司推出股權激勵,以進一步提升員工的積極性、凝聚力和創造力,從而實現可持續增長和長期價值創造,為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真鋰研究創始人兼總裁墨柯向記者表示,通常而言,看重銷量的考核指標是為了消化庫存。根據他的了解,行業庫存總體上在8萬元/噸~12萬元/噸之間,相當于一個多月的用量,“鋰價低迷時不會多備貨,用多少買多少”。
從價格來看,目前碳酸鋰期貨價格仍然在6.9萬元/噸到7.4萬元/噸的區間震蕩,并沒有體現出漲價預期。
不過從業內人士的實際走訪來看,現在底部初步確認。格林期貨分析師王琛在研報中表示,本次共調研江西地區10家碳酸鋰生產企業,以此為代表,目前江西地區碳酸鋰開工率約為30%~40%;成本方面,目前尚在開工的企業均以代加工、按需生產為主,經營大多僅能覆蓋現金成本;庫存方面,目前江西地區鋰鹽生產企業庫存水平較低,以滿足最低庫存需求為主。根據調研實際情況結合基本面數據分析,目前7萬元/噸位置觸及大多江西云母提鋰企業成本線,7萬/噸“江西底”初步踩實。
瑞達期貨分析師王福輝和陳思嘉認為,碳酸鋰產業鏈總庫存情況可以看出前期上下游心理價位分歧較大,致使現貨市推動下有所轉變,上游挺價意愿隨著現貨價格回暖而減弱,去庫存顯著。從下游的角度看,宏觀政策的助力令“銀十”的銷售量級看高一線。消費的良好預期帶動下游在8—9月降庫存后重拾補庫存意愿。內銷發力,市場將逐漸彌補出口缺口,通過應用端的消費帶下及在產業庫存拐點逐步確認的背景下,市場企穩回暖。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