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9-28 07:52:48
◎太和水也坦言,本次交易涉及的算力服務器業務目前仍處于拓展階段,尚未形成穩定的業務收入,有關收入有可能存在被年審會計師認定為需進行營業收入扣除的風險。如算力服務器業務有關收入扣除,公司存在可能觸及財務類退市的風險。
每經記者 黃海 每經編輯 董興生
一家主營業務與算力無關的企業,憑借旗下設立僅三個月的子公司,拿下3.43億元算力大單。這筆交易旋即引起交易所、投資者以及媒體的多方質疑,上市公司太和水(605081.SH,股價12.28元,市值13.91億元)也被推至聚光燈下。
9月26日晚間,在延期一周后,太和水回復上交所問詢函,針對外界質疑的3.43億元算力大單給出了回應。
圍繞上述合同,在問詢函中,上交所曾提出多個問題,包括太和水是否具備實施相關交易的能力,是否為規避財務類退市風險臨時構造的貿易類合同等。
回函中,太和水稱,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微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微瑆”)已引入專業團隊,擁有自動化生產線,技術工作也在穩步有序推進。因此,上海微瑆具備實施相關交易的能力,本次交易不存在為規避財務類退市風險而臨時構造的貿易類合同的情形。
但太和水也坦言,本次交易涉及的算力服務器業務目前仍處于拓展階段,尚未形成穩定的業務收入,有關收入有可能存在被年審會計師認定為需進行營業收入扣除的風險。如算力服務器業務有關收入扣除,公司存在可能觸及財務類退市的風險。
今年9月10日,太和水公告稱,與客戶上海嘉唐簽訂《2024年高性能算力設備采購合同》,約定上海微瑆向上海嘉唐提供人工智能高性能算力服務器,并提供安裝調試等服務,合同總價(含稅)約為3.43億元。
據太和水年報,公司主營業務有二,分別是水環境生態建設和水環境生態維護業務、飲用水業務。近兩年,受到行業整體下行影響,太和水連續虧損。今年上半年,太和水營收0.75億元,歸母凈利潤虧損0.2億元。
簽約公告中,太和水表示,算力相關合同屬于太和水及子公司上海微瑆的日常經營活動相關合同,總金額約占公司2023年度經審計營業收入的187%。若相關合同順利履行,將會對公司2024年度經營業績產生積極影響,有利于拓展公司及子公司在算力服務器的市場競爭力,并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因子公司上海微瑆業務與上市公司主營業務不存在相關性,上交所在問詢函中指出,太和水可能存在財務類退市風險,公司需說明是否為規避財務類退市風險臨時構造貿易類合同。
最新回函中,太和水稱,上海微瑆已引入專業團隊,擁有自動化生產線,技術工作也在穩步有序推進,因此上海微瑆具備實施相關交易的能力,本次交易不存在為規避財務類退市風險而臨時構造的貿易類合同的情形。
太和水在回函中披露了一條時間線:
公司于2024年6月啟動對算力服務器行業的調研,并于6月7日成立了上海微瑆;7月23日,公司召開戰略委員會擴大會議,確定了算力服務器的業務方向,并租賃廠房,購買生產設備;8月引入專業團隊;9月經過多輪溝通談判,與上海嘉唐簽署了人工智能高性能算力服務器采購合同。
太和水表示:“算力服務器業務的開展具有商業實質,是否與主營業務相關,待年審會計師根據業務持續開展情況做財務處理。”
外界對太和水的質疑中,子公司簽訂的3.43億元大單究竟該如何計入營收是一個關鍵問題。
太和水介紹,上海微瑆在整個交易流程中主要負責原材料采購、組裝、測試、成品銷售等環節。以本次合同交付的算力服務器為例,上海微瑆首先需要從外部購買原材料,采購完成的原材料會交由上海微瑆的石家莊工廠進行組裝、前測、老化、后測,最后進行銷售。
上海微瑆主要采購的原材料包括核心高性能顯卡模組GPU、高性能算力服務器核心硬件及其他服務器組件、定制服務器機框、服務器主板(主流品牌技嘉等)、CPU(型號:8468等)(需外購)、內存條(主流三星等品牌)及IB網絡接口卡等,單臺算力服務器成本約為236.39萬元。
圖片來源:公告截圖
合同約定,上海微瑆共需交付126臺算力服務器。經簡單計算,在總額3.43億元的項目中,單是原材料采購費用就高達2.98億元。
在回函中,為了論證該筆業務應以總額法計入公司營收,太和水給出了五條理由。除了判斷公司在交易中身份是主要責任人外,太和水還表示,公司自有知識產權、自有研發人員、自有制造產線,按照客戶要求的技術指標,自主對產品進行組裝、測試和性能調優,在完成產品生產測試調優后,自主向客戶進行銷售。
具體來看,在技術研發方面,上海微瑆研發投入約109萬元,目前已在申請算力及算法平臺相關軟件著作權5項,申請云計算服務器系列相關專利5項,預計今年末可成功授權。
圖片來源:公告截圖
在自有研發人員團隊方面,上海微瑆成立后,即著手引進國內行業的專家人才和技術團隊,公司內部搭建的技術團隊中有專業人員10位、顧問2位。被列為主要團隊成員的8名員工中,有3人為碩士研究生學歷,2人為本科學歷,還有3人為大專學歷。
對于算力業務的可持續性,太和水方面表示,目前,公司正在積極嘗試服務器研發制造銷售、算力租賃及AI農業大模型應用租賃等業務,屬于公司正常開拓的經營業務。
“公司將算力服務器業務作為未來重要發展方向,上海微瑆業務部門正在洽談相關項目,預計明年亦將繼續開展相關業務,且已有計劃開展算力服務器租賃業務以及運維服務,這些都會為公司未來帶來持續穩定的業務收入。”太和水表示。
據太和水披露,上海微瑆此次參與的項目實為上海嘉唐于6月中標的標鄭州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人工智能算力集群部分)一標段建設、維護、運營一體化項目(以下簡稱“鄭州某算力項目”)。
上海嘉唐于2024年6月17日中標鄭州某算力項目,客戶將整個項目的算力產品組網、運營全部交給上海嘉唐。但上海嘉唐不具備高性能服務器的生產能力,需要對外采購。經磋商,上海嘉唐選定了上海微瑆。
資金方面,上海嘉唐與上海微瑆簽署的《人工智能高性能算力服務器采購合同》資金支付來源于河南鄭州工商銀行對于鄭州某算力中心的專項貸款,此筆項目貸款共13億元,用于支付設備采購及相關建設費用。
據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披露的公開信息,上述項目要求90日歷天內完成軟硬件設備采購及安裝,并集成調試完成。
盡管項目工期較為緊張,但在6月中標后,上海嘉唐至9月才確定了采購方——上海微瑆。
根據上海嘉唐、何文輝以及李偉剛出具的書面回函,上海嘉唐及上海嘉唐有關人員與太和水不存在關聯關系,上海嘉唐及上海嘉唐有關人員與太和水第三屆董事會非獨立董事候選人李偉剛,太和水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何文輝不存在資金、業務往來或潛在利益安排。
談及工期問題,太和水董秘辦工作人員曾在9月11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直言,招標文件中的時間要求“已經很快了”。對于能否如期交付,上述人員曾回應稱:“這個問題需要詢問技術部門,之前他們考慮可以完成,因此最終簽訂協議。”
如今,距離上海嘉唐中標已過三個多月,上述項目推進進度如何?9月27日下午,記者撥打了上海嘉唐的工商注冊電話。接線人員自稱為公司的財務部門,知道公司中標算力大單。但當記者問及項目交付情況時,該人士稱不知道具體情況,隨后掛斷電話。
9月27日下午,記者又輾轉聯系到招標方河南空港數字城市開發建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對方表示,自己僅負責前期招標,并不清楚項目目前進度。
據太和水披露,截至目前,上海微瑆已在位于石家莊的制造裝配工廠投入約378.18萬元。該工廠共有10個操作工位,產能約為20臺/天/8小時。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截至目前,該工廠的管理人員、研發人員工資支出為2.45萬元。
圖片來源:公告截圖
9月27日,記者撥打太和水董秘辦公室電話,但被告知公司董秘正在開會;記者也聯系了公司證券事務代表,其回應稱,對合作相關內容并不了解。
當日下午,記者又前往太和水位于上海閔行的總部并向公司表達采訪訴求,公司證券事務代表回應稱,其無法立即回答有關算力業務的相關問題,需要經領導審批。此外,其也無法向記者提供董秘其他聯系方式。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