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9-25 15:42:43
每經編輯 張錦河
9月25日,A股沖高回落,保持漲勢。
截至收盤,滬指漲1.16%,2900點得而復失,報2896.31點,深成指漲1.21%,報8537.73點,創業板指漲1.62%,報1641.54點。滬深兩市今日成交額11574億,較上個交易日放量1861億,自5月6日以來首次突破萬億。
大盤資金凈流出超160億元。市場股票呈現漲多跌少的態勢,4164只股票上漲,1011只股票下跌。
盤面上,大金融、文化傳媒、短劇游戲板塊漲幅居前。
大金融股持續大漲,國海證券、天風證券、中糧資本、中油資本、愛建集團、南華期貨、新力金融等多股漲停。
傳媒股震蕩反彈,值得買、福石控股、電廣傳媒、華聞集團漲停。
地產股一度沖高,金融街、世榮兆業、萬通發展、陽光股份等漲停。
繼“3·15”系列政策、新“國九條”及其配套措施發布后,9月24日,年內第三波資本市場系統性政策重磅發布。
此番政策主要包括三大文件:針對激活并購重組市場活力的《關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市場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并購重組六條”)、敦促上市公司重視并規范進行市值管理的《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10號——市值管理 (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市值管理14條”),以及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中長期資金入市指導意見》)。
其中,“并購重組六條”與“市值管理14條”已經于9月24日晚間出臺,《中長期資金入市指導意見》將于國慶前發布。
概括而言,“并購重組六條”值得重點關注之處包括:支持上市公司實施合理的跨行業并購,將支持上市公司收購優質未盈利資產的范圍由科創板拓展至全部A股,明確規定科創板、創業板收購標的無需滿足IPO之下的板塊屬性要求等。
“市值管理14條”則要求上市公司必須重視市值管理,并對上市公司董事會、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控股股東等在市值管理中的應有責任作出明文規定;同時,主要指數成份股公司和長期破凈公司被給予特別要求。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銀行資金不得入市,如今這一規定被打破,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9月24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創設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這意味著商業銀行可以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提供貸款,這將使得上市公司回購增持資金進一步豐富。
9月24日,央行宣布創設兩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支持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第一項工具是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首期操作規模是5000億元,未來可視情況擴大規模。
央行行長潘功勝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只要這個事兒做得好,第一期5000億元,還可以再來5000億元,甚至可以搞第三個5000億元,我覺得都是可以的,是開放的。”
第二項工具是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首期額度是3000億元。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利率1.75%,首期額度為3000億元,未來可視運用情況擴大規模。專項再貸款是向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發放優惠利率貸款,用于回購和增持股票。
“如果這項工具用得好,可以再來3000億元,甚至可以再搞第三個3000億元,都是可以的。”潘功勝同時強調。
據每日經濟新聞,對此,有資深市場人士在朋友圈表示,1.75%的利息來增持股份,如果公司市值從30億漲到40億,除去成本都是大賺的,上市公司肯定愿意去做,美國的微軟、蘋果就是不斷回購注銷?;Q便利工具首期就是5000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自己持有的股票,去央行抵押成現金繼續買股票,而且只能用來買股票。這個本質上就是央行下場提供無限“子彈”,這個就是超級利好,A股歷史上沒有過的,不是以往那些降息降準的利好可比的。
目前二級市場缺的更多是信心!從5000億的互換便利,以及央行提供的3000億的增持回購貸款額度來看,主要是提升了投資者的信心,5000億金融公司互換便利為A股注入了新的流動性,同時優化了投資結構,資金會進一步向優秀公司集中,這有效提升了投資者的信心!回購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有助于穩定股價,并且回購和增持行為本身也會向市場傳遞積極信號,吸引更多資金進入股市,同威投資研究總監馮翔告訴記者。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楊建)、21世紀經濟報道、公開信息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30000928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