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9-20 00:21:25
每經記者 淡忠奎 每經編輯 陳柯名
在群雄逐鹿的低空經濟賽道,如何找準城市坐標、迎風起飛?
9月19日,在2024中國(成都)國際低空經濟合作伙伴大會上,由每經智庫、城市進化論聯合中國城市臨空經濟研究中心、火石創造共同出品的《城市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成都)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
《報告》顯示,深圳、北京作為頭雁領跑,成都與上海、廣州等處于第二梯隊,在低空經濟產業鏈上、中、下游均具備不俗的實力?!啊濉臅r候,成都就被納入首批通航產業綜合示范區。目前,成都航空制造產業綜合競爭力位列全國前三,工業無人機領域居于全國第一梯隊?!敝袊鞘信R空經濟研究中心秘書長、北京臨空國際技術研究院院長馬劍在發布報告時指出。
在產業坐標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謀劃更清晰的發展目標。眼下,這座航空工業重鎮已將目光瞄準成為中國西部低空經濟中心,推動低空經濟從“蓄勢起飛”邁向“加速騰飛”。
城市“坐標”
《報告》顯示,深圳、北京作為頭雁領跑,成都與上海、廣州緊隨其后,與其他城市拉開明顯差距,正在加速競逐“天空之城”。
在低空經濟產業鏈中,低空飛行器制造和低空運營服務貢獻最大,接近55%,間接、引質產生的圍繞供應鏈、生產性服務、消費、交通等經濟活動貢獻接近40%。整體而言,第一、第二梯隊城市在產業鏈上中下游均具備較強競爭力。
“成都低空經濟產業鏈比較均衡,基本都排在第5位左右。從上游的研發測試,到中游的制造組裝,再到下游的保障應用,基本都在前十名。”馬劍對城叔分析,相比很多城市亟待將最短的短板補齊,成都更重要的是將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這在成都低空經濟產業鏈分布中有著直觀體現。《報告》指出,成都低空經濟產業鏈較為完備,尤其是零部件制造與集成、應用與服務環節競爭力較強。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8月,成都已集聚低空經濟企業224家,全國占比4.12%。其中,上游(設計研發與原材料)企業27家,全國占比4.46%;中游(零部件制造與集成)企業138家,全國占比3.90%;下游(應用與服務)企業101家,全國占比4.72%。
視線進一步聚焦,龍頭企業作為推動技術進步、產業壯大的關鍵力量,對提升產業鏈整體實力尤為重要。從低空經濟領域上市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來看,這種集聚趨勢更為明顯。
從上市企業數量來看,成都有10家,在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前十城市中排名第四,僅次于北京(27家)、廣州(14家)及深圳(11家);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來看,成都有17家,排名第三,居北京(26家)、深圳(25家)之后,優勢更為突出。
作為全國重要的航空工業中心,成都在全國產業版圖中是不容忽視的存在。依托成飛、成發、中國民航二所、中航無人機、沃飛長空、騰盾等鏈主企業,成都已集聚500家上下游企業,2023年產業規模突破1500億元,綜合實力居全國第一梯隊。
這正是龍頭企業發揮產業鏈輻射帶動作用的縮影。目前,成都正在積極創建國家級航空航天裝備先進制造業集群,產業優勢正加速向低空經濟轉化。
更進一步
在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閆楚良看來,低空經濟產業發展前景非常廣闊,對地方經濟轉型和科技升級至關重要。對城市而言,找準“坐標”之后,如何更進一步?
“成都在無人機領域,在全國都是首屈一指的。”在縱橫股份董事長任斌看來,成都低空經濟企業已經走在全國前列,政府層面應加快落地一批應用場景,做好空域協調,以更大力度支持低空經濟產業發展。
要飛起來,空域開放是關鍵。要飛得好,低空基礎設施必不可少。
圖片來源:劉美艷 攝
大會現場,縱橫、沃飛、騰盾等多位低空經濟企業高管均對城叔透露,低空經濟基礎設施、空域管理和場景打造是業內最關心的問題。“只有把低空的點狀網絡聯系起來,連點成面,形成一個完成的體系,低空產業才會迎來爆發階段?!彬v盾科創公關部部長許華偉說。
而眼下,成都正力求引導低空經濟產業發展迎來更大突破,打造“天空之城”的邏輯逐漸清晰——
瞄準基礎設施與飛行管理服務兩大制約低空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著力解決管理服務能力不夠、低空應用場景不足兩方面的主要問題,從基礎保障、飛行服務、場景拓展、產業發展四個方面進行針對性思考和制度設計。
在馬劍看來,全國空域改革勢在必行,以前空域由軍方管,軍方70%、民航30%;而未來,空域將是軍方、民航和地方政府三方共同管理。成都應當抓住機遇,和四川協同成立低空管理部門,建立軍民地三方空管體系,“把國家移交給地方的300米以下空域充分、合理、安全地使用”。
這也是成都加速突破低空經濟發展瓶頸的重中之重。根據《成都市加快提升低空飛行服務能力培育低空經濟市場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完善基礎設施服務保障體系、建設低空飛行服務樞紐城市是強調的重點。
具體包括,支持建設通用機場、無人駕駛航空器樞紐起降場、eVTOL起降場、無人機起降點等低空基礎設施;支持建立分級分類的低空非管制空域“蓉易飛”低空航線體系等。
此外,成都還提出,要持續優化空間布局,形成錯位協同、優勢互補的新發展格局。搶抓城市空中交通試點示范,到2027年起降點要達到100個以上,城際接駁航線15條,市內低空航線100條,飛行架次1000萬……
如此規模的航線數量和飛行架次,自然意味著背后要形成龐大的市場。當然,成都是不乏底氣的:從進入低空空域協同管理改革試點以來,成都有人機累計飛行超過40萬架次、8萬多小時,無人機累計飛行超過800萬架次,60萬小時,飛行量穩居全國城市前列。
新的模式
民航局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已超過5000億元,2030年有望達到2萬億元,萬億級市場呼之欲出。
低空經濟既包括傳統通用航空業態,又融合了以無人機為支撐的低空生產服務方式,是一種容納并推動多領域協調發展的綜合經濟形態。
而“低空經濟+”的關鍵,還在于找到成熟、高頻的應用場景。
在馬劍看來,從運營場景到管理服務,要探索一種區域化的產業發展模式,“空域飛起來了,無人機數量上去了”,它應該能夠傳導到相關產業鏈,實現“成都造、成都用”,去引領區域經濟發展。
“成都應該率先探索一種符合西部城市的低空經濟發展新模式,在空域改革、公共資源到位后,如何帶動上下游或者關聯產業,這是非常關鍵的。”
對此,成都的設想是,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低空應用標桿產品,前瞻布局打造無人機、空中配送、智能網聯、無人車與服務機器人多式聯運的空運融合發展新模式,以及面向低空消費用戶構建的飛行積分體系,積極推動低空經濟走進千家萬戶,“讓大眾像擁有私家車一樣擁有低空飛行器,讓低空飛行成為大眾出行出游的必備選擇”。
在19日的大會上,成都低空飛行器中試平臺項目戰略框架合作協議、無人系統與立體智能交通場景實驗室合作協議等8個產業項目現場簽約,顯露出成都打造中國西部低空經濟中心的魄力與決心。
一些先行先試的探索也在悄然展開。
圖片來源:金堂發布
近日,成都淮州機場獲批建設國內首個階梯式低空空域,高度900—1800米,作為川內面積最大的低空空域飛行高度大大提升。“像高度比較高的地方就可以進行一些很重要的無人機試驗,而以前一些大型無人機(試驗)可能需要去外省?!背啥际谢粗菪鲁钱a業發展部相關負責人告訴城叔。
與此同時,成都還計劃在天府新區推動低空全域開放,探索建立低空飛行管服“四川標準”、低空經濟發展“四川模式”、低空經濟“四川品牌”,以天府新區為核心,彭州市、金堂縣為雙樞紐,構建“一核雙樞紐四基地N支撐”的低空經濟發展布局。
在沃飛長空CEO兼首席科學家郭亮看來,放眼全國,成都可以說是唯一同時聚集了低空經濟發展三大要素的城市,即主機生產制造、服務運行以及最關鍵的監管與基礎設施。
從低空經濟產業生態,到低空經濟全域發展路徑探索,成都正在加快將自身航空產業優勢、龐大市場優勢加速向低空經濟領域轉化傳導,在“天空之城”的競逐中脫穎而出。
記者|淡忠奎
編輯|陳柯名?杜恒峰校對|段煉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