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9-17 14:57:52
每經評論員 王硯丹
近期,光大證券前投行業務部門負責人趙遠軍內幕交易案引發廣泛關注。作為創業板公司星星科技(SZ300256,股價2.28元,市值51.72億元)重大資產重組內幕信息的知情人,趙遠軍于2020年2月在星星科技公告重大資產重組計劃之前,提前買入了價值1141.22萬元的股票,但最終虧損532.59萬元,并被證監會處以460萬元罰款及10年證券市場禁入的嚴厲處罰。
盡管該事件發生在4年前,但處罰的塵埃落定再次凸顯了監管機構打擊內幕交易的決心,并為市場參與者提供了一堂生動的風險教育課。
內幕交易在所有金融市場都是監管重點打擊的對象。它不僅破壞市場的公平競爭原則,損害其他投資者的利益,還扭曲了市場的定價機制,違背了資本市場公開、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則。盡管如此,仍有投機者不惜冒險,原因在于他們希望通過掌握未公開的信息來降低決策風險并獲取超額利潤。
然而,從趙遠軍的案例可以看出,即使在有利消息公布之前入場,股價仍受宏觀經濟狀況、市場情緒變化、公司基本面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即使掌握內幕信息也無法保證股價按預期發展。
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市場上充斥著各種未經證實的消息。筆者認為,對這些傳聞,投資者首先需要保持冷靜,避免因傳言影響而沖動交易。其次,要學會獨立分析信息,不要盲目跟風,應主要依賴公司公告、正規新聞媒體和官方監管機構發布的正式信息。第三,要認識到“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聲稱有內幕消息并承諾高額回報的信息背后可能涉及金融詐騙。
更重要的是,投資者應該意識到,宣布重組并不意味著公司的經營狀況一定會改善。因此,對于長期投資者而言,培養價值投資的思維方式,關注公司的基本面和長遠發展前景,并通過深入研究分析及合理的投資策略來實現資產增值至關重要。同時,也要重視上市公司的誠信與合規問題。
對于證券從業者,尤其是投行業務人員,趙遠軍的案例更是敲響了警鐘。上千萬的經濟損失加上10年市場禁入,對于任何證券從業者來說都是難以承受的沉重打擊。這提醒每一位從業者,必須嚴格遵守法律法規,保持高標準的職業操守,遠離任何形式的違法違規行為,共同維護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此外,證券公司也應在防止員工利用職務便利非法獲利方面發揮作用,應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體系,確保敏感信息流通受到嚴格控制,并通過定期培訓、技術手段監測、嚴格的問責機制等措施,加強員工的合規意識,培養合規文化,以專業、誠信、合規贏得投資者的信任。
總而言之,趙遠軍的案例不僅是一次深刻的教訓,更是對市場參與各方的一次警示:內幕交易不僅違法,而且充滿風險。無論是投資者還是從業者,都應從中汲取教訓,堅持合法合規操作,以實現自我保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