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 2024-09-13 09:50:36
川觀新聞記者 王攀
川西北高原,有一片“云上新江南”。這方土地上生產的錯季高原蔬菜,直接賣到了廣東、深圳、上海、北京的高端市場,當地靠什么實現了這一突破?
帶著疑問,9月9日,“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主題宣傳“雪域高原煥新貌”調研采訪團來到了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縣。
“熱。”與阿壩州其他地方不同,一進入大金川河谷,熱浪就撲面而來。金川縣雖位于川西北高原的高山峽谷區,但也同處大渡河干熱河谷區。據介紹,這里年均日照達2435小時,且少大風天氣,氣候條件在阿壩州獨樹一幟。
蔬菜裝箱外運。受訪者供圖
沿著河谷的國道248線向山上爬升4公里,便是河西鄉乃當村。金川縣糧蔬現代農業園區就位于這座高半山村。層層疊疊的梯田里,紅菜苔、遲菜心等特色蔬菜,郁郁蔥蔥。
“這里之前是撂荒地。”河西鄉黨委書記歐志忠的一句話,讓調研采訪團一陣詫異。
原來,這里之前發展過葡萄產業。但由于收購企業經營不善倒閉,沒有銷路的村民便鏟掉了葡萄。加上大量年輕勞動力外出務工,這里的土地就變成了撂荒地。
河西鄉擁有藏、羌、回、漢等多個民族,如何幫助這里的村民增收致富,是金川縣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對口幫扶金川縣這個欠發達縣域的是眉山市,幾番考察學習,讓金川縣找到了機遇。
“之前縣上組織去青神縣考察,不僅看到了先進的蔬菜生產技術,還了解到他們的紅菜苔等蔬菜,打入北上廣深的高端市場。”金川縣科學技術和農業畜牧局局長澤郎說,如果在金川高半山種植這種蔬菜,正好可與青神蔬菜錯季上市。
當地村民在園區務工。 王攀 攝
金川是否適合種植紅菜苔等蔬菜呢?金川縣立即邀請眉山川青農業旅游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川青農旅)的技術人員和省農科院專家,到金川縣實地調研。結論顯示:可以種植。擁有集中連片土地的乃當村,成為首選。
乃當村黨支部立即引領成立合作社,而后從村民手中以800元/畝/年的價格流轉土地。合作社又將土地流轉給金川縣農投公司,農投公司負責基礎設施建設,川青農旅負責蔬菜生產銷售。一期投入1000萬元,占地600多畝的金川縣糧蔬現代農業園區就此成立。
現代化種植技術又如何解決呢?“我應聘川青農旅成功后,就前往眉山學習了一個月的現代化栽植技術。”在外打工多年的藏族村民王芳看到機會后,選擇了回鄉。她是園區第一批接受技術培訓的“產業工人”。
王芳回村后,又將學到的技術教給其他村民,并逐漸成長為園區的管理人員。與此同時,當地還專門從貴州請來技術人員,現場教各族村民種植技術。
事實上,經歷了葡萄產業發展失敗的教訓后,各族村民最開始對發展蔬菜產業也有疑慮。但這一次,村民擁有了“雙保險”。
園區紅菜苔郁郁蔥蔥。王攀 攝
當地探索的“黨支部+合作社+農投企業+公司+農戶”運作模式中,第一重保險來自國有農投公司,每年的土地流轉費,將由農投公司支付。
第二重保險來自川青農旅。“村民在園區務工,一天保底有100塊錢。以采摘蔬菜為例,每摘1斤還有1角錢的提成,多勞多得。”川青農旅相關負責人說。
瞄準高端市場、網上直購、社區團購蔬菜市場的川青農旅,園區為其提供的蔬菜目前還處于供不應求階段。“目前,園區60余名工人還遠遠不夠用,我們現在還在培訓100多名村民,為后續發展做準備。”上述負責人表示。
據測算,今年園區的產值有望超過720萬元,帶動在園務工村民人均增收2萬元。基于此,金川縣已決定,二期再建設400畝,帶動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來源:川觀新聞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