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9-02 22:20:19
每經記者 張明雙 每經編輯 張海妮
近日,三豐智能(SZ300276,股價3.37元,市值47.22億元)發布2024年半年報。公司上半年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實現營業收入10.07億元,同比增長2.61%;實現歸母凈利潤912.97萬元,同比下降73.23%
三豐智能表示,凈利潤下滑主要系競爭激烈導致整個行業毛利率呈下降趨勢,營收占比權重較大的智能輸送成套設備業務、智能焊裝生產線業務均出現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三豐智能重要子公司上海鑫燕隆汽車裝備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鑫燕隆)上半年凈利潤下降83.03%。此前的2022年,由于鑫燕隆利潤大幅下滑,公司對其計提商譽減值導致2022年由盈轉虧。截至2024年6月末,三豐智能的商譽賬面價值仍有2.21億元,在鑫燕隆凈利潤再度大幅下滑的情況下,商譽是否還會繼續減值?
汽車制造業“內卷”導致毛利率下降,三豐智能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73.23%。圖為一家企業生產線上的汽車。 視覺中國圖
兩大主營業務毛利率均下降
三豐智能主要從事智能裝備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安裝調試與運維服務,包括五大業務板塊,其中智能輸送成套設備、智能焊裝生產線兩大業務營收占比較大,2024年上半年分別實現收入3.03億元、5.62億元,合計收入占比超過85%。
然而2024年上半年,三豐智能的智能輸送成套設備業務毛利率為13.36%,同比下滑6.99個百分點;智能焊裝生產線業務毛利率為10.59%,同比下滑4.34個百分點,導致公司出現收入小幅增長但歸母凈利潤下滑幅度較大的情況。
公司主要收入來源于汽車及工程機械行業,三豐智能表示,主要業務毛利率下降,系比亞迪汽車、上汽大眾等客戶本期驗收項目確認收入的大額訂單,因中標價格較低且部分實施成本增加等,導致個別驗收項目毛利率低于正常水平,對整體毛利率形成影響。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Wind數據顯示,智能焊裝生產線業務自2017年開始被列入主營構成的“分產品”列表,2024年上半年該產品毛利率創下2017年以來的新低,而智能輸送成套設備產品毛利率也創下自2014年以來的新低。
半年報顯示,目前汽車制造行業內卷現象日益嚴重,銷售數量雖然有所上漲,但總體銷售總額卻呈下行趨勢;車企間競爭會進一步加劇,處在產業上游的智能裝備提供商的利潤空間被壓縮,過度的內部競爭和低價格戰略已對汽車行業升級和產業鏈的穩定性產生阻礙,這種增收不增利的惡性競爭必然會削弱產業鏈企業的盈利能力。
對于下半年毛利率能否改善的問題,8月30日,三豐智能證券部人士電話回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表示,公司項目是根據驗收來確認收入,每個項目都不一樣,毛利率要看具體的情況;按照現在的發展情況,毛利率不會在短期內提升較快,但根據行業的情況會慢慢改善。
鑫燕隆再次出現凈利潤大幅下滑
鑫燕隆是三豐智能重要的全資子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入為5.65億元,收入占比過半,該公司凈利潤僅313.52萬元,同比下降83.03%。
需要注意的是,三豐智能收購鑫燕隆時形成20.68億元商譽,2020年因鑫燕隆凈利潤下滑78.69%計提商譽減值13.33億元,2022年再次因鑫燕隆營業收入和營業利潤出現較大幅度下滑計提商譽減值5.14億元,這也是導致三豐智能2020年、2022年歸母凈利潤盈轉虧的重要因素。
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商譽賬面價值為2.21億元。三豐智能提示風險稱,若下半年宏觀經濟、市場環境、監管政策變化及其他因素導致該并購資產未來經營狀況未達預期,將有可能出現商譽減值的風險。上述證券部人士表示,還是要到年底,根據鑫燕隆的經營情況來考慮。
截至2024年6月末,鑫燕隆期末在售銷售訂單26.85億元。不過,在手訂單并不是說在2024年全部實施完成,要根據項目進度、驗收情況確認收入。
在披露2024年半年報的同時,三豐智能宣布注銷控股子公司湖北金豐智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豐新能源)。
記者注意到,金豐新能源設立于2022年11月,由三豐智能持股67%,主要從事新能源(太陽能、風能、光充及光儲充等)項目的開發、建設、運營與咨詢服務。
按照三豐智能的規劃,公司在做強現有主業的同時,涉足光伏新能源產業,將光伏業務作為公司重要戰略發展板塊,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從產業鏈終端落子,熟悉和融入相關領域,并積極探索向光伏組件、電池片等上游行業發展的可行性。
然而快兩年過去了,三豐智能宣布注銷金豐新能源,后者成立至今未發生實際業務。上述證券部人士對記者表示,公司原本根據市場情況是準備投資一個大型項目的,后來考慮到投入太大可能會造成資金緊張,以及近幾年新能源業務下行,因此當時終止了該業務。
不過三豐智能尋求新賽道的想法并未終止,公司在2023年年報內描述了2024年的工作重心,其中就提及“將積極推進業務多元拓展,尋求新的賽道和利潤增長點”。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