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央媒看四川丨只為守望古蜀桑田

科技日報 2024-08-30 19:44:44

 

【文化中國行 科技賦能典型案例】

“月光寶盒”、金面具、神樹紋玉琮、尚未完全揭開神秘面紗的5號祭祀坑……近日,在位于四川省德陽市廣漢市的三星堆博物館內,僅隔著一道玻璃,游客不僅可以享受到一睹三星堆最新出土文物的“福利”,還能親眼見證文物保護修復工作者如何讓文物“煥新”。

文物修復之路漫漫,為讓重點文物能盡快與觀眾見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以下簡稱“省考古研究院”)聯合三星堆博物館等單位,運用AI算法、三維數據復原、360度全景展示等技術,開放式展示考古發掘與文物保護修復的現場場景。

“在三星堆遺址的考古發掘與研究過程中,我們創造性地發展出一套考古學理論、方法體系,為推動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考古學探索新路徑。”8月29日,省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遺址工作站站長冉宏林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科技賦能 考古與文保“同行”

在三星堆祭祀區考古發掘現場,記者看到,6個新發現的祭祀遺跡被4個通透的裝配式考古發掘艙牢牢地罩住。該考古艙集環境監測、溫濕度調控、考古發掘平臺等功能于一體,能夠控制發掘現場的溫濕度,還能減少工作人員帶入現代生物信息,為科學研究遺存創造條件。

在考古艙旁,還配備有一系列應急檢測分析室與保護室。這些先進設施如同文物的“急救站”,確保每件出土文物都能在第一時間得到妥善的保護與處理,最大限度地保留其歷史信息。

“這是我們首次將實驗室考古方法與預防性保護理念應用到發掘現場,實現了理念創新與保護技術突破,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文物考古與保護之路。”冉宏林驕傲地說。

面對那些歷經火焚與歲月侵蝕、已失去往日神采的三星堆祭祀坑文物,科技的力量再次顯現。“我們采用AI技術、三維掃描和3D模型等前沿科技,對殘損文物進行三維掃描,再利用AI算法找到相應的銜接點,高效完成拼接工作,實現文物修復。”冉宏林說。

曾經引起轟動的銅獸馱跪坐人頂尊銅像和銅罍座倒立鳥足頂尊神像,正是依靠這些先進技術,實現了跨坑出土文物的精確拼對,恢復了它們原有的壯麗與神秘。目前,省考古研究院已聯合全國16家單位,對新發掘的6個祭祀坑內的4000余件出土文物完成了清理保護,后期還將開展大量的修復工作。

聯合攻關 加速文物“蘇醒”

“躺了千年,盼望與你相見;看了千遍,守望古蜀桑田。”可以說,三星堆遺址每一次令世人驚艷的“蘇醒”,都關乎文物與考古人的“雙向奔赴”。

為加速文物的“蘇醒”進程,省考古研究院聯合全國45家科研單位,共同開啟三星堆遺址祭祀區域考古勘探工作與多學科聯合攻關。相關科研單位圍繞青銅器鑄造技術、玉石器加工工藝、環境考古等20多個方向開展多學科研究,更加真實、生動、全面地復原歷史文化場景。

“之前我們在三星堆器物上發現了絲綢制品殘留物,這是非常重要的發現,說明古蜀是中國古代絲綢的重要起源地之一。”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謝振斌說,這是該研究院聯合中國絲綢博物館、西北大學、四川大學,采用基于免疫學原理的絲綢微痕檢測技術發現的絲綢遺跡。

無獨有偶,省考古研究院還通過多團隊合作與多學科研究,確定了三星堆祭祀坑形成年代,了解到青銅器鑄造工藝與玉石器制作方法等信息。三星堆遺址的歷史“謎團”,正被逐一解開。

“下一步,我們將利用本項目既有的成功理念和經驗,繼續堅持多學科研究與保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講好三星堆故事,講好中國故事,持續推動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謝振斌表示。

本報記者:劉俠 滕繼濮 吳曉靜(實習生

來源:科技日報

 

責編 趙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 | 亚洲一区视频香蕉 |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第三页 | 自拍偷拍视频一区二区 | 又爽又高潮的视频国产 | 日韩欧美激情国产一区二区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