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17 20:51:59
◎張宇清認為,強調生活方式改善既是難點也是痛點,需要整個社會體系的配合。例如很多年輕人經常吃外賣,外賣食品的油鹽都很多,建議平臺將營養元素和攝入限度標注出來。
每經記者 李宣璋 每經編輯 陳旭
每經8月17日電 (記者 李宣璋) 8月16-18日,第三屆中國肥胖大會在北京召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大會現場注意到,多名與會專家通過學術研討與交流、政策研究等方式,努力搭建中國肥胖病癥領域溝通的重要橋梁,助力專業人士開展交流與合作。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 年)》顯示,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別為34.3%、16.4%,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超過50%,且肥胖率近年來呈上升趨勢。
針對患者在減重過程中的難點和痛點以及怎樣加以解決的有關話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現場向專家提問。
張宇清在大會上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 每經記者 李宣璋 攝
中國肥胖大會執行主席、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張宇清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患者在減重過程中首先一個難點是時間問題,尤其對年輕病人來說,他們更多是沒有時間,強調工作忙。
張宇清進一步表示,依從性不好也是一個常見的情況。例如,沒有合并癥的患者,讓他們積極進行藥物治療和打針,他們的接受程度就比較有限。相對來說,有合并癥的患者對于藥物治療總體來講是可以接受的。
張宇清認為,還有一點是要強調生活方式改善,這既是難點也是痛點,需要整個社會體系的配合。例如很多年輕人經常吃外賣,外賣食品的油鹽都很多,建議平臺將營養元素和攝入限度標注出來。這就不單純是一個疾病問題,而是涉及社會健康體系支撐的問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的指南中,《成人肥胖食養指南(2024年版)》和《兒童青少年肥胖食養指南(2024年版)》都與肥胖相關,并提出通過生活方式的管理,科學預防和控制肥胖的發生和發展。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李宣璋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